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七小学 李碧珍
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七小学 李碧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依赖性强,有意注意力低,缺乏学习经验和方法,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好奇心强,总喜欢异想天开。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我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机会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动性,让他们的思维“飞”起来。
无论是《小学生行为规范》还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是领导、老师的言辞中,都极力宣扬小学生应争当“三好学生”,使得大部分尊敬师长的同学总想努力做一个听话的乖学生,害怕在老师面前出错,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对同学的说法不赞同也不敢言表。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行为,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数学课堂是思维极度活跃的课堂,没有了思维参与的数学课堂,宛如一潭没有流动的死水,一副没有生命的躯壳。所以,教者在数学课堂上,应想方设法驱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打消学生对错误的逃避心理,营造平等民主的愉悦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维,当对老师和同学持不同意见时,能勇敢地说出来,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上、下》时,有位教者课件展示主题——长江大桥有两层:上层是公路,有一辆卡车,后面有小汽车;下层是铁路,有火车;铁路下面有轮船在行驶。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不热烈,只有少部分同学在交流)
师:谁敢第一个上来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举手,气氛有点沉闷)说错了没关系,我还要表扬第一个上来说的同学,因为他是最勇敢的。(有3、4个学生举手)请同学们为这些勇敢者鼓掌。
生1: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师走过去对他竖起大拇指,赞叹:好样的!老师佩服你!(举手的越来越多)谁也是勇敢的呢?
生2: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师:很棒(师竖起拇指),反过来说就是不一样的说法。谁还有不同的说法?请大胆站起来说。(全班站了一大半)
师:太好了!老师就喜欢有胆有识的同学。我要带所有站起来的同学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请你们把要说的想好,尽量与前一个同学说的不一样,好吗?(好)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老师成功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同学们把“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得淋漓尽致,且说法各异,有效地理解了“上、下”的位置关系等数学知识。在教者的用心鼓励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学生不怕失败,勇于进取的自信心,就等于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者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创造求同存异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不同的独立见解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如在教学《9加几》时,一位教者用课件展示主题图:运动场边放着一个10瓶装的箱子,箱子里有9瓶矿泉水,箱子旁边还有4瓶水。
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教师提问:谁想提个数学问题给大家解决?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
生1:箱子里的矿泉水比箱子外面的矿泉水多几瓶?
师:很厉害,这个就是数学问题。谁再来提个不一样的问题?
生2:我的问题和他不一样。是箱子外面的矿泉水比箱子里面的矿泉水少几瓶?
师:真聪明。懂得把刚才的问题反过来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我也有一个不同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师:你真棒。能提出与前两个都不同的问题。好,那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展示:一共有多少瓶?)
读题后,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算式?
生1:9+4。
生2:4+9。
师:这两个不同的算式,只是什么不一样?(加数的位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瓶”,所以这两种列法都可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9加几,所以请大家想想9+4=?
先小组合作讨论,后集体交流:
生1:我是一瓶一瓶地数,把9瓶和4瓶合着一起数完,共13瓶。
师:数得对,只是一瓶一瓶地数比较慢,有没有更快的方法?
生2:我也是用数数的,但数的方法不同。我是从9瓶接着数4瓶:10、11、12、13,也是13瓶。
师:很棒,你这种数法的确比第1种快速。再看看图,想想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3:我有不同的方法。先从箱子外面拿一瓶放进箱子里,这样箱子里刚好装满10瓶,再加上外面的3瓶,一共是13瓶。
师:太棒了!来点掌声。他说的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算出得数,这就是“凑十法”……
思维一次又一次地碰撞出火花。就在教者巧妙地推波助澜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各抒己见,不断创新,成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课堂是学生的主场,当学生都插上思维的翅膀,老师应该抓住契机,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丰富学生的思维,才能使他们的思维飞得更高、更远。
俗话说:好学不如善学,好问不如善问,好思不如善思。可见,要让学生的思维飞得又高又远,老师就要把学生异想天开的天性引到思维的正轨上,才能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越。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一位教者巧妙设计一段课堂延伸:小明要买一本5角钱的本子,有哪些不同的付钱方法?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生1:拿1张5角。
生2:拿5张1角。
师:同意这两种付钱方法的,请举手。(全举)很好,懂得肯定他人正确的做法。但是还有很多不同的办法,请大家再想想。想到了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看谁的脑筋转得快!
生3:我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拿2张2角和1张1角。
师:很棒!这是第3种方法。(很快就有第4种不同方法出现)
生4:拿1张2角和3张1角。
师:鼓掌祝贺我们找到了4种不同的方法。不止这四种,还有很多种方法。(学生露出怀疑的表情)
师:如果没零钱怎么办?比如只有1元的,那怎么付钱?(同学们豁然开朗)
生5:我知道啦!不用换零钱,直接把1元钱给售货员,再找回5角。
师:聪明!还有谁更聪明,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生6:我还有一个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果是3张2角的,买了本子,还要找回1角。(同学们都很佩服)
师:连这种情况都能想到,真让人佩服!所以付钱要根据你身上带什么钱来定,尽量使用最简便的方法。
在这位教者的抛砖引玉中,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及深,通过应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善于寻求买本子的不同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与分辨能力,也有助于优化学习方法,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策略。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数学课堂而言,数学思维金不换。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还要丰满学生思维的羽翼,指导学生找准思维的方向,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越,使他们的思维飞得又高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