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上游是什么
看树看其根,根系发达则硕果累累;看人看其神,境界高远则创产兴业;看校看其魂,以道御术则教育成功。这是一种上游思维,或者叫溯根思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用这种上游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提升师德水平,许多地方不是请专家做讲座,就是树师德典型,下了很大功夫,效果却很一般。如果用上游思维提升师德水平,或能事半功倍。师德的上游是师道,师德来自于师道。因为走得太远,所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只注意师德的“果实”,而忘记了师道的“树根”,这是提升师德水平事倍功半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引领教师深入研究师道,让教师明白为人师的根本之道,那么师德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其实,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其中,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现实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为众多专家特别强调的。
就实践创新素养的培育而言,有一项事实一定不能被忽略:儿童原本就具有创新能力,换言之,创新素养绝不是外在于学生生命的。正如有专家所言“创新是不可教的”。
创新不可“教”但可以“育”。“育”意味着自主、激励、唤醒。这就像农村的压井一样,灌一瓢引水是为了把地下水引出来,绝不能一味地灌水。这恰恰是当前教育最需要改变的。学生的创新、智慧就像地下水一样,本来就存在于他们的生命内在,只不过或多或少被后天的诸多因素“堵塞”了,需要的只是“疏通”“唤醒”而已。
由上游思维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创新能力培育的上游是保护儿童天性。不伤害、压抑儿童的天性,让儿童成为自己,才是培育创新素养的根本之道。
(《中国教师报》2017年3月29日 王占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