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作用发挥的度量

2017-02-25 08:51周小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双主体知名度理论课

周小清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作用发挥的度量

周小清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作用的发挥,集中体现在教师“信誉度”、“投入度”是否达标和到位;学生“参与度”、“满意度”是否理想和欣慰。这“四度”标准,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尺码。其中,教师“知名度”的广扬,是教改获得支撑的把手;教师“投入度”的增加,是教改获得成功的前提;学生“参与度”的扩大,是教改获得成功的关键;学生“满意度”的提升,是教改获得成功的“定盘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作用;发挥;度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双主体”,是指师生均为主体。“双主体”,并不意味着师生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同为并列主体,而是指从两个不同视觉侧面定位主体:从教育过程的视觉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从接受教育过程的视觉来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双主体”论的提出和实质,就是要调动师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一 教师“知名度”的广扬,是教改获得支持的前提

(一)“知名度”的概念

一般地讲,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或个人名气大小的尺度,它侧重于“量”的影响范围,但也内涵着质的评价,即标志着组织或个人对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同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名度”,简言之,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口碑。例如,高校所评选出来的国家级、省级名师、“长江学者”、“道德楷模”、“感动中国先进人物”等,就有很高的知名度。“知名度”和“信誉度”是姊妹花。“信誉度”是指依附在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知名度”以“信誉度”为依托和基础,“信誉度”以“知名度”为拓展和跟进。

(二)教师“知名度”越高越能获得学生对教改的支持

教师“知名度”越高越能获得学生对教改的支持,这是由青年大学生崇尚楷模的跟潮倾向和知名度光环背后的内容支撑所决定的。首先,来看大学生的追星跟潮倾向。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尽管由国家建树的英雄榜样的地位有所弱化,外国及港台明星偶像的作用开始凸显,但这只是其一。其二,尽管大学生十分崇尚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但他们正在从崇拜偶像们俊俏的外表、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中解脱出来,开始朝着相对理性的方向迈进。“调查发现,很少有人只是因为外貌而追星,明星吸引他们的,最大部分是因为其有很棒的才艺以及他的处世态度与人格魅力。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是只在空闲的时候关注下偶像的最新动态,也很少因为偶像传出绯闻而情绪激动。”[1]这种追星心理倘若被移植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名度评判,尽管他们也对相貌上的俊男靓女教师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喜爱感,但他们更多地是欣赏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综合素质。

其次,来看教师知名度、信誉度光环背后的货真价实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就内容来说,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且知识体系要完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范围较广泛,不论讲授哪一门政治理论课,都会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及法律基础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科。只有不断吸纳同一理论体系中其他相邻课程的理论点、知识点、创新点,明确各门课程的“前沿点”、“疑难点”、“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做到萃取精华,形成多视角、多方位的交叉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融会贯通,有声有色。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要设疑引思,实施研究性教学,让学生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2]另一方面,教育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要与中国国情、要与世界发展、要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挂钩,特别是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敏感问题,不能回避、不能搪塞,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诠释和解答,以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只有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使学生自感受益,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

就表现形式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还要不断提升讲课魅力和吸引力,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抬头率。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在课堂上,教师的课件要制作得美观典雅,做到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相映衬,声音调配和界面设计相匹配,幻灯底色和文字展示相协调,静态和动感相呼应。还要积极尝试和实施“慕课”、“微课”,并加强师生网上交流,适时为学生做好答疑解惑。在不断提升讲课魅力和吸引力方面,教师应下足功夫。一是教师要培养和具备个人的专长和亮点,如长相端庄、气质高雅、声音具有穿透力、板书漂亮、手势潇洒、肢体动作得体,眼神亲切、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科研能力强,善于同学生沟通等。二是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聆听善于处好师生关系老师的课,已成不争的事实。三是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均是铁律。教师只有做道德上的楷模,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白、尤其是要将理想信念的表白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师“知名度”观念的建树

首先,教师“知名度”观念的建树,要靠观念转变和克服种种思想误区来实现。先看观念转变。“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这对教师“知名度”的建树同样适用。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思想观念滞后,自入行起,就误认为端上了“铁饭碗”、进入了“保险箱”,在思想上不思进取,在教学上毫无起色。殊不知,在社会处于激烈竞争的改革年代,以往相对稳定的教师职业正逐步被优胜劣汰所取代。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满足公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同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也是特殊商品,也要讲优质和品牌,如今,有的高校已实行挂牌上课,给学生充分的选课权利。这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等价交换规律的作用。

再看克服思想误区。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上之所以缺乏“知名度”意识,是由“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担忧“不堪重负”等旧思想或畏难情绪影响所致。“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是指在当下的中国,由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有限,人一旦出名就很容易被攻击,就象猪长肥了要被宰杀一样。在发达国家,人们之间的竞争是以你追我赶的方式进行,表现为一种良性竞争;而在我国的竞争,往往是通过诋毁别人抬高自己的方式实现的,这是一种恶性竞争。究其原因,是因我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懦弱的天性,一般人不愿介入恶性竞争之中,致使在名师争创中缺乏应有的勇气。

担忧“不堪重负”,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另一种思想顾虑。争创名师、提升知名度的背后,是一种超负荷的劳动。而当下中国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重缺编,导致教师超负荷工作。与此同时,争创名师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科学的教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社会实践指导,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的实施,都必须做到环环相扣。此外,加上自身的科研、社会兼职等琐碎事情,教师力不从心,失去了争创“名师”的底气。

其次,为教师观念的更新创造条件。当下,许多高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争创名师、提高知名度在条件保障上做了不少努力,软硬件条件都有了显著改观,这对一线教师的思想转变、积极参与争创名师是个利好消息。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雕虫小技,在教师看来其价值并不大,因为职称晋升问题才是教师的人生最大追求。倘若争创“名师”不与职称晋升相挂钩,只靠蝇头小利来打点,那就成了马屁股上钉掌——离蹄(题)太远。所以,争创名师与晋升职称相挂钩,必须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二 教师“投入度”的增加,是教改获得成功的前提

(一)“投入度”概念

“投入度”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案设计、课前准备、课中讲授、课后辅导、考试改革等方面所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教案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操作规程。教案设计包括明确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涵——“知识点”、“理论点”、“前沿点”、“创新点”、“切入点”、“结合点”、“疑难点”;安排教学进度、章节安排、例证穿插;要对PPT幻灯片、小电影的制作和使用作出预案;要对板书进行设计;要对时间进行预算;要对课堂提问做好准备等。课前准备,除要深入学生调研、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内容的疑虑,教师个人要熟识讲课框架及内容外,还要准备好进课堂必带的物件——教案、教材、课件、讲稿等。课中讲授,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将教材主要内容通过最妥当方式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精彩的讲授、PPT演示、板书强调、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课堂管理,不能只教不管。课后辅导,是指教师通过课后作业等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信息,通过网络或深入学生宿舍对学生实施辅导。考试改革,是指通过开卷考、网上考、提高平时成绩比例等创新方式,使学生从强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二)教师“投入度”越高越能获得教改的成功

教师“投入度”越高越能获得教改的成功,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和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要求改革的迫切愿望所决定的。先看前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掌握其规律。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要发现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规律的过程中,其中有重要的一条,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规律及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探讨教改规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有: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认知规律、心理规律、课堂教学规律等。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包括:大学生思想变化源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规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自主性特征愈益突出规律;大学生思想变化是个体意识(思想)与群体意识(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规律;大学生思想变化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结果的规律等。

大学生认知规律包括: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规律;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活动规律;从外化认知到内化认同规律;从自为活动到自觉行动规律等。

大学生心理规律包括:环境制约律;需要接受律;适应超越律;主体间多项互动律;知、情、信、意、行的矛盾突出律等。

课堂教学规律包括:知识传授的点面结合规律;知识传授的纵横交叉规律;知识传授的过程享受规律;知识传授的留有余地规律等。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要求改革的愿望,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真知灼见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教改,使自己能够真正解决精神依托和掌握一些有指导价值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夙愿。先看前者,精神依托,包括要解决人生方向、支撑和动力问题。人生方向,既包括从政、经商、专业技术等职业生涯的选择,也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行为、政策水平的确立。人生精神支撑,即人生精神支柱,包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人生动力,即人生前进的引擎、驱动力,这主要由目标吸引、兴趣驱动、“三观”推动、爱国心责任感的召唤等。

再看后者,掌握一些有价值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夙愿,是由大学生择业需要决定的。当下,不少大学生将一生从政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这就需要学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党史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等。在政治追求上则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因此,这部分人对党的理论知识十分感兴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唯恐学不到真知,于是在课堂上格外用心。倘若任课教师马虎应付、搪塞了事,必定引起这部分同学的强烈不满。

(三)教师“投入度”的兑现

教师“投入度”的兑现,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思想跟进与措施到位而实现的。所谓思想跟进,是指教师真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精神,有勇于投身教学改革、永不言败的顽强精神和毅力。

所谓措施到位,是指教师要在教改的每一环节都要下足功夫。其中包括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状态;在课前做好缜密的教案设计并调试好电子教学用具;在课中将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点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课堂提问环节、精心组织好小组讨论、辩论,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在课后通过作业批改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回访、答疑;利用星期天或寒暑假带领学生们到工厂、农村、博物馆、展览馆、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或现场考察,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考试改革,实施开卷考、网上考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法。

三 学生“参与度”的扩大,是教改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参与度”的概念

“参与度”是指学生“身入”、“脑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状况和比例。所谓“身入”,是指学生在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有较高的到课率、抬头率、举手率、发言率、与教师的接触率、双向交流率等。所谓“脑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政治理论课知识深入掌握,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学生“参与度”越高越能验证教改的路径正确

学生“参与度”越高越能验证教改的路径正确,是由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免疫力低下这一对矛盾及青年一代自身的需求所决定的。先看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免疫力低下这一矛盾,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一方面,是我党高度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在严防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策略方面,丝毫不敢怠慢。另一方面,是青年一代思想异常活跃但免疫力低下,有的学生对国外思潮比较感兴趣,甚至还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首先要旗帜鲜明地站在党的立场,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和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就是党的代言人,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捍卫者、践行者。但只做到党性强还远远不够,因为它还解决不了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为此,就要在教育方法创新上做文章:除实施课堂讲授法外,还要尝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心理教学法等。这是从外在的方面满足学生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自身需求特点,包括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和意志特点等。首先,看认知特点,包括批判性的思维倾向和多元化的认知风格。批判性的思维倾向,是指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敢爱敢恨、敢于对社会问题做出评判、抨击,对于损害自身、他人、社会利益的行为敢于针锋相对、不留情面。多元化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3]当代大学生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多样性。例如:学生的依存认知风格,差异性就很大。这是由其知识背景、家庭教育、心理定势、择业志向的不同所决定。

其次,再看情感特点,包括两极性与多元性并存、滞后性与矛盾性并存等特点。两极性与多元性并存,是指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感情真挚而热烈,易冲动狂热;另一方面,当冲动遭到挫败之后,又表现出一副沮丧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丧失原有的兴趣和动力。例如,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很感兴趣,讨论问题热烈而激动;但当得知这种改革要分阶段、有步骤地缓步推进时,兴致又降至冰点。滞后性与矛盾性并存,是指大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社会阅历较浅,存在着理性与情绪化的矛盾与冲突;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与冲突;存在着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

最后,来看意志特点。意志特点包括自觉性与懒惰性并存、坚韧性与轻率性并存等。自觉性与懒惰性并存,一方面是指大部分学生入学不久便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行为的自觉性较高;另方面是指部分大学生意志能力较差,目的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足,懒惰性和享乐主义不时抬头,有人甚至把贪图享受和及时行乐作为生活主旋律,肆意挥霍青春。坚韧性与轻率性并存,前者是指大多学生面临困难不轻言放弃;后者是指部分学生知难而退,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上述特点,是大学生内在需求特点,必须从深层次的角度加以解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满足学生的种种需求。为此,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不同层次水平而异、因环境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三)学生“参与度”的实现

学生“参与度”的实现,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而兑现的。课前,如前所述,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状态;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是:接近老师、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所想所愿、困惑点或疑惑点坦诚地告诉老师,使老师的讲课有针对性。

课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老师要进行课堂提问,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辩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是: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在小组讨论、辩论中,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有理有据、有观点、有层次、有逻辑、有风度地阐述个人观点、发表见地。

课后,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回访、答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不拖沓、不偷工减料,有不懂的理论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可同老师共同探讨学科前沿问题,还可对老师讲课中的某一观点、某一见地进行商榷、乃至质疑。

关于课后教师所组织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作为教师,要尽可能积极地组织,吸收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作为学生,要尽可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增添在课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内容,解决个体在上大课中无发解决的个体深层次思想问题。

四 学生“满意度”的提升,是获得教改成功的“定盘星”

(一)“满意度”的概念

“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具体表现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态和教艺的看法。教师的教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看,是仅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一课”——符合教师职业身份、角色特点的语言、声音、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而广义的教态,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教师个人的内涵和人格魅力。如教书育人的勤奋和坚守,呕心沥血、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和操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等。教师的教艺,是指教师高超的讲课艺术及应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的能力。高超的讲课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自己优雅的气质、或漂亮的嗓音、或阴阳顿挫的声调,或情景剧式的表演艺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以漂亮的PPT课件、微电影、小视频、优美的板书等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时空上如临其境,从而感到上课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二)学生“满意度”越高越接近教改目标

学生“满意度”越高越接近教改目标,是由“两种魅力”,即教师的良好的教态魅力和高超的教艺魅力所决定的。先看前者,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态魅力,即自身魅力,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改的前提和基础。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仿佛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优秀演员,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表达着国家的意志,体现着知识殿堂的尊严。尤其是身披道德楷模霞披的教师,更是学生们钦佩的对象,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再看后者,高超的教艺魅力,既是教改的推动力,也是教改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纯粹人力教学,虽有优势,但也不乏僵化死板之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这是国际惯例。尤其像PPT幻灯片、微电影、小视频的制作,“慕课”、“微课”的兴起,已成时代新潮,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所以,面对改革的浪潮,教师不能再囤于“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而应尽量采用高科技手段,以实现在教学内容上的扩容,在学术研究上的前沿,在表现形式上的动漫,在时空把握上的穿越。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三)学生“满意度”的实现

学生“满意度”的实现,既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靠学生的主体作用。先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要充分发挥“两种魅力”,即教师的良好的教态魅力和高超的教艺魅力的作用,使学生心悦诚服,在尊敬与崇拜中不断进取,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学生在“满意度”实现中的主体作用,除主动促进教师积极教改外,还要靠学生在评价老师方面作适当的自我调节。“满意度”是个相对概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只能以多数学生的评价为依据,而难以做到人人满意。所以,部分学生,应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对教师过分苛求,不能将评价标准定得过高。评价标准与满意度,成反比关系。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庇护教师的短板,而是提醒人们,评价事物的标准,不能脱离国情。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信誉度”、“投入度”,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来实现和验证的。师生只要在“教”与“学”中各自发挥主体作用,教改就一定能成功,“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的课堂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1]阿狸.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报告[EB/OL].百度文库,2013-04-30.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8.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3-08

周小清(1965-),男,湖南耒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学。

G416

A

1673-2219(2017)09-0067-04

猜你喜欢
双主体知名度理论课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创意运营让“浙江24 小时”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