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昊旻 洪坚仁
大学生视角对于音乐类公选课情感教学的影响研究
严昊旻洪坚仁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国各大高校为在校生开设各类公选课,而音乐类公选课作为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选修音乐课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类公选课对情感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选修音乐公选课的情感特征,为今后的音乐类公选课教学提出激发创新意识、进行课堂实践等意见。
音乐;公选课;情感
开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原学科的基础上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多学科、宽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1]。
情感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人行为的直接推力,在对人的行为活动中,当情感与人的客观需求一致时,情感对人的行为便会起着积极的作用,且情感教学具有调节的作用,不管在正情绪或负情绪方面对学生在情感知觉的选择、创造力、记忆、思维上会产生影响,情感亦可以通过表情的展现而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教师只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情,通过这类方法将思想情感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辅助教学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活跃课堂氛围[2]。
音乐类公选课是对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3]。
近年多位学者探讨情感教学,试图研究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教学所占的角色[4]。孙姣姣提及情感教学具有五种功能:1.情感的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2.情感的调节功能;3.情感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4.情感的疏导功能;5.情感的保健和协调功能。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运用情感教学的技巧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机效。
本研究参考孙姣姣的音乐教学情感问题将音乐较学情感量表分成六大构面,分别为教学理念的情感性、教学内容的情感性、课堂气氛的情感性、教学方法的情感性、师生关系的情感性、教学评价方式情感性。调查福州某民办本科之97名选修音乐公选课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现场发放并收回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以SPSS软件分析有效问卷。
(一)学生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男生占19.6%,女生占80.4%,96、97年出生的学生占总体的86.6%,94.8%的学生为大二学生。
其中母亲的职业为工人的有17.5%,经商13.4%,农民28.9%,公务员6.2%,自由职业19.6%,无业10.3%,其他4.1%;而父亲职业工人的有15.5%,经商27.8%,农民24.7%,公务员4.1%,教师5.2%,自由职业17.5%,无业1%,其他4.1%。
(二)教学理念的情感性分析
教学理念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七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旋律中找到归属感。非常认同占19.6%,认同占32%,没意见占41.2%,不认同的占6.2%,非常不认同占1%。在被调查者中,认同的人数占到41.6%,大部分同学能够接纳课堂中所播放的音乐旋律。教师教授的课程为西方音乐史,课堂中多播放与音乐史相关音乐,例如:维瓦尔第的《四季》、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舒伯特的《鳟鱼》。可见,我们同学并不是只会欣赏流行音乐,而是可以接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
2.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20.6%被调查者非常认同,33%被调查者认同,45.4%被调查者没意见,1%调查中非常不认同。被调查者认为音乐课对于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美得化身,可以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听到中国南方的温婉细腻,也可以通过音乐听到北方的粗犷大方,甚至可以通过音乐听出不同国家的美和特点。
3.激起创新的想法。非常认同11.3%,认同21.6%,没意见54.6%,不认同12.4%。通过数据可见创新对学生并未有多大影响,教师认为也许与授课方式有关。音乐特性的产生在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脑半球的功能密切相关。课堂上若只是一味让学生听,而没有让学生创作,因此需要改进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听得同时进行创作小作品,以此激起学生创新的想法。
4.音乐公选课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学习联系。调查结果显示,11.3%表示非常认同,28.9%表示认同,40.2%表示没意见,16.5%表示不认同,3.1%表示非常不认同。被调查者大部分认同音乐公选课能够与实际生活学习有联系,例如:了解以为音乐家作曲的艰辛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生活更加积极;或者听到一首流行歌曲时并不是停留在演唱者的长相上,而是知道要去了解这首曲子的作曲背景及演唱者的唱法风格等等。
5.身心愉悦促进身心健康。33%非常认同,35.1%认同,24.7%认为没意见,5.2%不认同,2.1%非常不认同。调查结果显示,68.1%被调查者认为音乐公选课能够让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身体健康。音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同人不同心情对同一首音乐却有不同理解,而不论如何,音乐都有放松心情的效果,教师开这门课的初衷也是为了调整学生平时上专业课后紧张的情绪,可见大部分学生是认同的。
6.促进社会交际能力。被调查者中非常认同占16.5%,认同占19.6%,没意见占50.5%,不认同占10.3%,非常不认同占3.1%。通过学习音乐公选课,36.1%的同学认为能够促进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而在人际交流沟通过程中,所处条件环境不同具有不同沟通形式和载体,其中音乐也包含在内[5]。
7.学习不同领域知识。32%被调查者非常认同,36.1%被调查者认同,24.7%被调查者没意见,4.1%被调查者不认同,3.1%被调查者非常不认同。通过调查数据显示,68.1%认同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学到不同领域知识。
(三)教学内容的情感性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六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调查中,20.6%表示非常认同,44.3%表示认同,30.9%表示没意见,3.1%表示不认同,1%表示非常不认同。有4.1%的被调查者对教学内容不太感兴趣,可见教师在授课中还是无法做到全面的因材施教。在课堂中讲授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若个别不集中,下课后要及时了解原因,并改进教学内容。
2.喜欢课堂中播放的音乐。非常认同占19.6%,认同占40.2%,没意见占34%,不认同占5.2%,非常不认同占1%。由于课堂内容要求,多播放欧洲中世纪及以后音乐,93.8%被调查者喜欢课堂中播放的音乐。
3.音乐公选课上所教授不同时期音乐能感受到不同情感和风格。非常认同占29.9%,认同占44.3%,没意见占22.7%,不认同占2.1%,非常不认同占1%。为让学生更好区别不同时期不同音乐风格,课堂中播放相同曲目不同作者的作品,例如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的《月光》和印象派德彪西的《月光》,通过现场欣赏级讲解,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区别古典主义时期与20世纪印象派时期音乐的区别。
4.音乐公选课中播放的音乐会影响自己的情绪。14.4%认为非常赞同,21.6%任务赞同,42.3%认为没意见,16.5%认为不认同,5.2%认为非常不认同。36%被调查者认为课堂中播放的音乐会影响自己的情绪,21.7%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情绪不会有所影响。教师认为音乐是可以影响人情绪的,否则为何有人会为有些歌曲潸然泪下,又会在听到另一些歌曲时情绪高涨。
5.课堂内容能够激发同学学习的动力。9.3%被调查者表示非常赞同,21.6%被调查者表示赞同,47.4%被调查者表示没意见,20.6%被调查者表示不认同,1%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不认同。数据显示教学内容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在授课过程中,过多的语言表达并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反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状况。若换个形式,利用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或者视频,则注意力相对集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音乐家生平时,利用小短片的效果比授课教师单纯口述更有效果。
6.多些课堂实践内容。12.4%非常认同,30.9%认同,45.4%没意见,11.3%不认同。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希望能有更过的课堂实践内容,也由此反映出课堂中需要实践的内容偏少。为此,教师需要调整授课方式,增加课堂时间内容。
(四)课堂气氛的情感性
课堂气氛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三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课堂教学气氛热情,能够富有感染力。非常认同占15.5%,认同占46.4^%,没意见占35.1%,不认同占2.1%,非常不认同占1%。通过数据显示,过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气氛上能够热情的带动学生,并富有感染力。
2.教师利用课件等教具让同学感受到鲜活的教学情境。26.8%表示非常认同,39.2%表示认同,28.9%表示没意见,3.1%表示不认同,2.1%表示非常不认同。课堂中过多的语言陈述,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许多图片及影像资料来填补语言描述的空白感。
3.课堂上同学的互动气氛融洽。16.5%被调查者表示非常赞同,33%被调查者表示赞同,45.4%被调查者表示没意见,4.1%被调查者表示不认同,1%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不认同。大多数同学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进行互动,但是由于开课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教师无法顾及全体同学。因此本人认为小班授课的形式更容易让授课教师关注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
(五)教学方法的情感性
教学方法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三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能从教师肢体语言中接受到情感。16.5%认为非常认同,40.2%认为认同,34%认为没意见,7.2%认为不认同,2.1%认为非常不认同。在课堂中,教师较多使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辅助授课,从而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升[6]。
2.课堂中听音乐时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非常认同占10.3%,认同占37.1%,没意见占43.3%,不认同占7.2%,非常不认同占2.1%。教师在授课时,让同学们先欣赏音乐,接着提问同学们认为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最后再整体性的分析音乐。通过提问,教师发现多数同学们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音乐的意境。
3.教师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晰,易于掌握。18.6%被调查者表示非常赞同,38.1%被调查者表示赞同,37.1%被调查者表示没意见,4.1%被调查者表示不认同,2.1%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不认同。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接近半数的同学表示非常赞同。授课过程中,在重难点内容处教师会着重强调,讲课时重难点内容尽量讲透,能解释的内容全部讲解一遍。
(六)师生关系的情感性
师生关系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六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和老师关系在课堂外能够如同朋友。非常认同12.4%,认同27.8%,没意见44.3%,不认同11.3%,非常不认同4.1%。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老师亦师亦友,且教师授课方式较为幽默。但课堂上有讲话、玩手机等不良现象,教师会严肃提出批评甚至没收手机,因此小部分同学会认为教师较为严肃。
2.能够充分信任任教老师。27.8%认为非常认同,37.1%认为认同,27.8%认为没意见,4.1%认为不认同,3.1%认为非常不认同。数据显示92.7%被调查者能够信任教师,也由于同学们的信任,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
3.课堂上能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16.5%表示非常认同,43.3%表示认同,33%表示没意见,4.1%表示不认同,3.1%表示非常不认同。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过半数的同学觉得上课中所教授的内容能够是自己感兴趣的。授课中,教师在每个不同时期均与中国古代历史相联系,例如在讲到中世纪音乐时期,提醒学生中国正处在隋至元、明时期。通过中国历史时间点,让学生对不同音乐时期有更清晰的印象。
4.能够通过任课教师眼神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情感。非常认同占12.4%,认同占22.7%,没意见占47.4%,不认同占15.5%,非常不认同占2.1%。教师认为授课中太少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且教室较大,眼神交流仅局限于前排同学,后排相对较少。在今后的授课中,教师应关注到更多同学。
5.课堂上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9.3%被调查者表示非常赞同,20.6%被调查者表示赞同,46.4%被调查者表示没意见,17.5%被调查者表示不认同,6.2%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不认同。还是有较多同学希望被老师关注,少数同学不希望老师关注自己。但是作为授课教师,课堂中应关注每一位同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6.课堂上老师对你有一定的情感激励。10.3%表示非常认同,23.7%表示认同,46.4%表示没意见,13.4%表示不认同,6.2%表示非常不认同。教师认为自己在授课中较少表扬或者激励学生,因此,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吝啬自己激励表扬的言语,对学生多激励多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激情。
(七)教学评价方式的情感
教学评价方式的情感性量表中共有三题其分析结果如下:
1.喜欢上课时老师对同学的提问方式。非常认同占16.5%,认同占21.6%,没意见占42.3%,不认同占11.3%,非常不认同占8.2%。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能够让授课老师确认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高校公选课堂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教师对于回答对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但由于教室过大,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来自于前排同学。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提问中要顾及全体同学,均匀分配回答机会。
2.喜欢老师期末考试的形式。19.6%被调查者表示非常赞同,23.7%被调查者表示赞同,36.1%被调查者表示没意见,11.3%被调查者表示不认同,9.3%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不认同。教师期末考试采用不划重点、开卷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高校期末考试形式多见为闭卷独立完成,而教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知道团结的力量,并且不再死记硬背,因此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考试,数据显示多数同学赞同此考试方法。
3.接受平时老师对同学言语的评论方式。20.6%认为非常认同,37.1%认为认同,34%认为没意见,5.2%认为不认同,3.1%认为非常不认同。从数据来看,仅表示认同就有57.5%被调查者,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够接受教师平时在课堂中对同学言语的评论方式。教师开公选课的初衷是为了让同学们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放松心情,且学习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以拓展视野。课堂中多以幽默方式进行授课,尽量不正面批评同学,而以玩笑方式替代。因此同学们颇为认可教师的授课方式及对同学们的言语评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认为通过音乐公选课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并让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身心健康,而通过音乐公选课也能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教师课堂中所播放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但是,数据显示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课堂中并不能激起同学们创新的想法;第二,课堂实践较少;第三,授课教师无法做到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因此,本研究对于提升音乐类公选课学生学习效果提出以下对策:
1.激发创新意识。在授课中,不仅只是授课老师讲,还需要同学们的创新。例如:可适当请同学进行作曲,需要考虑到学生多数是没有音乐理论基础,要求形式很简单,只需将不同作品拼接起来即可。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2.进行课堂实践。艺术类课程想要进行实践,其实不难。课堂中有时会提到些指挥、乐器或者唱法等等,请学生学习后进行现场实践。例如:讲到交响乐时,可教授学生学习指挥手势,并随机提问起来指挥;再或者讲到小提琴,可将小提琴带到课堂随机提问请同学拉奏部分音高。
3.关注全体同学。由于课堂中人数较多,接近100人,因此教师无发特别关注每一位同学。建议教师将尽力进行小班授课,关注课堂中每一位同学,做到因材施教的全方位素质提升。
[1]王颖.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09,(36):176-177.
[2]孙姣姣.学校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小学生情感影响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向华.普通高校音乐类公选课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几点实践[J].音乐创作,2012,(6):192-194.
[4]胡珊.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5-120.
[5]李楠.大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建设的作用[J].大舞台,2013,(9):193-194.
[6]李双利.高职教师课堂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3.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1-05
严昊旻(1990-),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洪坚仁(1967-),男,台湾屏东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工程管理。
J69
A
1673-2219(2017)02-0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