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2017-02-24 20:30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模式教学

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声乐教学模式一直是高校声乐教学所困扰的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声乐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通过分析现行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三课合一”模式、突出“声乐表演”教学、开发“互助教学”平台、引进“开放教学”系统等改革创新举措,并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导入声乐教学管理之中。

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普遍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口传心授”、“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教学。毫无疑问,“一对一”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能够精准识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错、改错,教学针对性较强。但是,“一对一”教学往往偏重于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舞台表演方面的教学相对欠缺。学生面前只有老师、没有听众,心理素质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学生一个人在琴房里歌唱还可以,走出教室、上了舞台就不知道怎样唱了。

2.浪费教育资源。根据大纲要求,声乐教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打下声乐学习基础,并使其获得一定程度的演唱、教学、应用等能力。“个别课”的“一对一”教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和设备的浪费、教学空间占用加大、教学效益下滑的状况。

3.缺乏时代气息。在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声乐教学思维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一间琴房、师徒二人;口传心授、气氛沉闷”的局面早就应该改变。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学信息化、平台化只是出现在教师和音乐学院的教学计划或改革方案里。师生最熟悉的“互联网”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入教学课堂。

4.偏离培养目标。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特点体现在能演、能唱、能教学的复合型知识技能。但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无论是“个别课”、“小组课”还是“集体课”,重理论知识、声音技巧,轻实践实训、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难以实现声乐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既上不了“舞台”,也不敢上“讲台”。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

1.推行“三课合一”模式。针对声乐教学授课方式的局限性,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验,推出“一对一人、一对一组、一对一班”的有机组合授课方式,收到较好效果。

这种做法的特点是:“一对一人”的个别课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对演唱技能技巧的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一般对大三大四主修声乐的学生才采用“一对一人”的个别课教学。为提升“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效能,我们在“个别课”中除了演唱教学外,加强声乐表演教学,我校有一个小排练厅专门给声乐实践课用。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演唱处理和鉴赏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一对一组”即“小组课”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组合演唱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其表现能力,提升教学效能。我们的小组课把讲台变为舞台,教师在台上讲,要求学生也要上台边唱边表演。小组课学生人数一般在8-16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编排节目,互为听众,互相比较,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小组课教学中常常采用表演唱、小合唱或者是重唱为主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组”的方式,注重激发“组”的潜能。“一对一班”即为集体课或大课教学模式,其教学任务主要是传授声乐基础知识,如声乐理论、声乐语言、发声技巧、声乐欣赏等。实践表明,以上这些声乐知识不需要在个别课和小组课中重点进行讲授,只需教师结合教学提示即可。我们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学空间,缓解了师资相对不足的压力。在集体课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解理论知识,而发声技巧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在集体课中完成。除此之外,还有声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都是在个别课和小组课中声乐教师无暇顾及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在集体课中教学。

声乐课新型教学模式是: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的复合型。即对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由老师调度选择。其特点是:三种基本课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或“套课”。如可以对一组学生先上十五分钟小组课,然后对每个学生上小课,或反之进行。

我们通过新型声乐课教学模式的实验,初步显现三个效果:一是学生声乐演唱与教学辅导的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和社会音乐活动能力得到增强;三是学生再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得到拓展。实现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双提升”。

2.突出声乐表演教学。声乐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还要着力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适合社会需求并不断形成个人特色和竞争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声乐教学的实用价值,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教改的“重头戏”。声乐课应该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一个学生在台上演唱,下面有观摩的学生,对于演唱者来说,就是给了他(她)一个上舞台表演锻炼的机会,达到课堂与舞台相结合,不断积累演唱实践经验。

3.开发“互助教学”平台。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声乐”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设备及平台,开发“声乐教学”系统。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声乐教学:一是以教材为基础,将适合大学生的音乐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内的网站中,学生可以下载和浏览这些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二是通过学校研制的内网实现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随时随地地去解决学生对声乐课程的疑惑。三是将学生作业或作品、演唱(演出)音像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多媒体平台的传播,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4.引进“开放教学”系统。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声乐教学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教师确立教学任务或指导方向,学生以分配的任务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教学空间适度开放,学生可以分组训练或以主题项目为单位进行教学组合。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转变师生教学角色,教师充当教学主题项目的“导演”、“导师”角色,学生则成为完成主题项目任务主角。教学中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的特点是:(1)充分体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系统性。以问题或项目任务为导向,在开放的环境下,以学生具体的行动为主,实现主动学习。把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融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2)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做功”功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过程相当于物理学的“做功”过程,随着师生互动增强,“有用功”明显增加。(3)声乐教学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开放型”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突破了“师带徒”的感情羁绊,声乐教学充满真实感和趣味感。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紧贴社会实践的要求,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以教学平台为载体,以师生协作为纽带,以教师导学为要点,充分满足了声乐教学实践性的要求。

三、构建促进声乐教学绩效的管理体系

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严谨、科学的过程,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绩效非常必要。

1.精准掌握教学状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我国教育名家之古训,是教学哲学之精髓。但现今很多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条件好坏一样教”。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主要模仿我国顶尖音乐院校,忽视了本校学生与顶尖音乐院校的学生间的差距,未能对学生状况进行精准识别、分析和分类,未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未能理解“因材施教”的实质。如此教学,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学生很难学到实用的声乐方面知识。为此,“读懂”、“看清”学生,吃透“教材”非常必要,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声乐教学方法,即“量身定做”;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按标准实施教学,即“依标打造”。与此同时,还要“因才施教”,即按照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学生,提升专业就业率。

2.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声乐教学是对人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精心而为。要坚持“与时俱进、以质为帅”的原则,突出科学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把质量作为检验改革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必须强调“精准、科学、高效”,提高教学方案的“精准度”。一是要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声乐教学时不能简单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要倡导和探索“三课合一”复合型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个别课”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优势,又重视“小组课”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注重学生基本声乐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强调以“集体课”为主传授声乐基础知识,把具有共性的声乐基础知识利用合适的教学空间教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吸收当今声乐教学、声乐科研的成果,运用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探索“摩课教学”、“自助式”、“开放式”声乐教学模式。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声乐理论、演唱技巧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声乐人才的有效供给。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教师要重点关注声乐基础较差、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的学生,根据其实际的基础知识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材、环境对其进行授课,对标施策,在不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不断夯实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声乐表演能力。

3.精细督导教学过程。把绩效管理思想导入声乐教学。注重系统化设计和控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分析,及时预判教学风险。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精细管理”、全过程为学生提供“精心服务”。发挥教学督导作用,突出对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环节的管控。加强课后检查,可以监督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和修正。以问题为导向,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形成标准化模块;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管理循环。实施学习信息动态管理,坚持经常对标,及时实施校正,确保靶向准确,提升教学效果。

4.精益改进教学问题。“教学相长”虽是古训,也是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教学相长”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持续改进,可持续发展。教师为每个学生编制一本小册子,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每月对学生回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沟通协商,针对性确定下一步教学执行方案。可以将学生课堂中的练习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照教师示范或示范课件找出自身不足。做到未雨绸缪,及时施策、合理调度、稳步前进。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师生联系,让教学过程处于“愉悦”状态;另一方面切实保障学生声乐水平可调、可控、可靠、可持续。

四、结语

声乐教学模式的问题一直是高校声乐教学所困扰的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声乐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通过分析现行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三课合一”模式,突出声乐表演,加强实践教学,开发“互助教学”平台,引进“开放教学”系统等改革创新举措,并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导入声乐教学评估之中。

[1] 邱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 滕晓冀.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音乐时空,2016,(2).

[3] 胡俊贤.关于声乐教学改革的途径分析[J].音乐大观,2014,(1).

[4] 邓珺芳.论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3).

责任编辑:熊 瑛

2095-4654(2017)02-0130-03

2017-03-15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声乐课堂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2014-XA-017)

G642.0

A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模式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