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利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楚国崇凤习俗研究综述
陈文利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楚国历时八百余年,楚学研究也已近百年,对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农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民俗研究也有系统全面的专门著述,凤崇拜是其中之一。楚国具有尊龙崇凤的习俗,与中原文化有所不同,这一习俗一方面是受本土居民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楚国祖先崇拜息息相关。对楚国崇凤文化研究繁多,鉴于此,仅就个人能力所及,进行楚国崇凤习俗综述研究。
楚国;凤崇拜;习俗;综述
作为先秦时期的南方大国,楚国文化源远流长。在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楚国亦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崇凤是楚国众多习俗之一,学术界对此研究成果众多,主要集中于楚国崇凤习俗的原因、表现、意义等方面。
1.凤来源研究
陈勤建先生的《中国鸟文化: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认为凤的形象一部分取自鸡,一部分又象征着太阳和风。[1](P143)王从仁先生的《凤凰》一书提出凤凰最基本的原型是鸷鸟,一种鹰类猛禽。[2](P2)金开诚先生的《龙凤文化》认为凤的原型是集合多种动物特征所创造出的理想形象。[3](P66)徐华铛先生的《中国凤凰造型》提出楚地是凤凰的最早发源地,凤凰是远古时期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发展而来,属于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虚拟生物。凤凰的形态,在宋代时期已基本定型:“首似锦鸡,嘴似鹦鹉,脖似孔雀,身似鸳鸯,翅似大鹏,足似仙鹤,毛似孔雀,冠似如意。”是各种动物的集合体。[4](P1)冯玉涛先生的《凤凰崇拜之谜》通过研究相关古文献,考证全国以凤凰命名的地方史料,以及甲骨文所载相关文字,得以肯定凤凰是自然界存在的动物。进而从八个方面对凤凰的形象特征作出了总结描述,最终得出结论:凤凰的原型是孔雀。[5]庞进先生的《中国凤文化》认为凤凰是鸡、鹰、燕、乌、鹤、鹑、孔雀、鸳鸯、太阳、风等十多种动物自然物的集合体。[6](P43)王维堤先生的《龙凤文化》提到,凤是神鸟,故凤的原型是鸟,是鸟的神化、美化、理想化。[7](P66~67)
2.崇凤习俗来源研究
陈勤建先生认为凤信仰是远古太阳鸟信仰的衍生和结果,它是一种心灵世界的图腾标志。[1](P142)晁福林先生的《先秦民俗史》则认为凤崇拜是一种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与对山川草木的崇拜相似。[8]此观点得到王从仁先生的赞同,他提到原始的凤凰崇拜是一种灵物崇拜,与古代的四灵崇拜和方位崇拜有关。[2](P2)庞进先生亦提出,凤崇拜是一种神物崇拜,是动物崇拜的升华。同时将凤分为原凤期、夔凤期、美凤期、瑞凤期、金凤期五个发展阶段。[6](P55~99)王维堤先生认为凤崇拜来源于东夷族的鸟崇拜,在他们心中,凤是掌管鸟候历法、主管季风、传达天帝旨意的神鸟。[7](P81~95)
1.图腾崇拜
凤是楚人的图腾这一说法最早由童书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他认为,楚人的先祖祝融又叫“驩兜”或“丹朱”,此为鸟名,故作者提出楚民族以鸟为图腾。[9]张正明先生的《巫、道、骚与艺术》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楚国崇凤是图腾崇拜的遗风,同时强调凤的原型像雉、像鹑、又像踆乌。像雉,是楚人可能将锦鸡误认为是凤。像鹑是出于比附,因为楚人的先民曾以观测鹑火南中来预报春分。像踆乌,是基于崇拜太阳的传统,于是以为太阳里的踆乌是凤。[10]
韩致中先生的《荆楚岁时民俗研究》一文同样认为凤是楚人的图腾,凤的形象是以山雉和鸡的形象为基础,经过夸张、想象、美化而生成的虚拟生物。作者通过分析从古至今楚人对于鸡子、鸡蛋、鸡毛等各方面利用,认为楚人喜爱鸡是对于楚先民崇凤习俗的发展遗留。[11]我国最早的地方风俗志《荆楚岁时记》[12]记录了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以及风俗习惯,其中便有“贴画鸡”这一风俗,庄周云:“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 伏兵先生的《楚文化中凤的造型艺术》亦指出楚人的先民以凤为图腾,同时提出凤的原型应是几种凡鸟的集合体,山雉可能是最主要的一种。[13](P40)
鄢维新先生的《鸱鸮、楚凤与天梯》认为楚人崇凤与商一脉相承,在商文化中凤是天帝的使臣,到楚文化时期,凤发展成为楚人的图腾。[14](P64)周丽娅的《从“楚凤”的形象看楚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来。楚国崇凤是一种图腾崇拜。并提出楚凤的原型是鸟,凤型取众鸟之长,是鸟的升华。[15](P141)田冲、陈丽在《东夷尊鸟和荆楚崇凤比较研究》亦持此说,他们指出凤是一种图腾崇拜,是在东夷部落群鸟图腾崇拜的基础上产生的图腾形象。楚人是东夷人的后代,楚人崇凤正是东夷人尊鸟的取代。[16]姚伟钧先生的《楚国饮食与服饰研究》则认为在楚人的眼中,凤是通天的神鸟,具有引导灵魂的作用,楚人崇凤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17](P262~268)
2.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
陈松长先生的《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一文中提到,楚人崇凤与其先祖祝融有关,故而楚国崇凤即是图腾崇拜,又是祖先崇拜。同时提出凤的原型是鸡雉之类的飞禽,并且借助《尹文子·大道上》所记载的楚国百姓视山鸡为凤凰的故事加以佐证。[18](P94)屈景昭先生的《楚风俗漫议》亦指出,楚人崇凤,是因为凤是楚人祖先的图腾。楚人相信,自己的祖先祝融死后,灵魂化身为凤凰,这是一种灵魂返祖现象。[19]
张正明、滕壬生、张胜琳的《凤斗龙虎图像考释》根据考证古文献资料,明确指出,楚国崇凤习俗是图腾崇拜的遗迹。楚人相信祝融是自己的祖先,凤是祝融的化身,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都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相互贯通,因此图腾是祖先的化身。[20]张正明先生在其《楚史》一书中重申了此观点。[21]
李诚先生的《楚辞文心管窥:龙凤文化研究之一》一书中重点分析了凤凰在屈赋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作者通过对古文献中的龙凤地位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龙凤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位高低不同。但楚人从始至终都更崇拜凤,更爱以凤自喻,这是因为楚人将凤视为他们的氏族图腾,且与他们的祖神高阳颛顼有关,这既是一种图腾崇拜,又是一种祖先崇拜。[22]
吴艳荣先生的《楚凤》分析了相关考古资料,由此认为楚国崇凤不仅仅是因为凤是楚族先民的图腾,而且在于楚立国之前,生活在长江中游的苗蛮土著,早已存在传承不断的崇凤习俗。[23]李文娟、范铁明先生的《楚凤造型艺术在楚文化中的映射》一文也持此说,并强调了楚人的凤图腾崇拜有其历史渊源,楚人的始祖祝融原本即是凤凰的化身。故而,楚人的凤崇拜是祖先崇拜的升华。[24](P77)张武的《荆楚凤文化的思想内涵及传承意义》提出,楚人崇凤既是一种图腾崇拜,又是一种祖先崇拜。楚人相信凤是祖先祝融的化身,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相互贯通。[25](P196)
3.其他
马世之先生的《略论楚族先民的图腾崇拜》表示,我国楚族先民只是以凤为图腾崇拜之一。作者认为楚国以多种动植物为图腾,而不仅仅只有凤这一种。[26]对此,宋文公、张君先生的《楚国风俗志》一书中表示反对。作者认为,楚人原初阶段的图腾崇拜只有一个,不可能是两个或多种。这一个起源图腾就是凤。正如杜尔根先生在《宗教之原初形态》一书中所述:“氏族的图腾起源及始祖由来,似乎只要一个。”同时,作者从历史渊源、地缘因素和思想认识三方面分析了楚人崇凤的原因。从历史渊源和地缘因素来看,作者认为,楚人源于东方民族鸟图腾集团,楚人以凤为图腾,是来源于楚人原初的固有信仰。从思想认识来看,作者通过分析考古出土实物,认为楚人崇凤,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楚人相信凤能引魂升天。[27](P480~512)
彭浩先生在《楚人织绣纹样的历史考察》一文中则认为,楚人对凤鸟的崇拜是楚人对宇宙的一种看法和信仰,这种信仰与图腾崇拜不同。[28]赵辉先生的《楚辞文化背景研究》亦提出,楚人崇凤并不是因为图腾崇拜,其崇凤习俗与楚国神仙思想的兴盛密切相关。早在西周时期凤纹便流行于中原的青铜器上,而直至春秋中早期,楚国的凤纹都十分少见。作者通过分析古文献及相关实物,认为楚国崇凤意在借凤导引人们升天,以成神仙。[29]
刘俊男的《龙凤文化源于南方的鷩雉崇拜——华夏夷狄同源论》一文通过分析大量古文献,指出凤凰就是南方的鷩雉,俗称野鸡,它是生活在南方的神鸟。而此南方,根据古文献资料可考,即为楚国。[30]
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龙凤》指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龙凤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31]庞进先生的《中国祥瑞:凤凰》一书更加详细的分析了凤凰的起源、流变、家族、神性、传说、民俗等,认为凤凰文化的精髓是“和美”。崇凤是对凤凰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宣扬。[32]李翠的《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楚国崇凤的原因:其一,崇凤是楚人先祖的图腾崇拜;其二,因凤是南方神鸟,崇凤是一种地理上的传承;其三,楚地巫风盛行,凤是引魂神鸟;其四,一方面是因为凤凰的吉祥寓意,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周人尊龙形成抗争。[33]
楚凤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凤纹饰上,而关于楚凤纹饰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楚国丝织刺绣、帛画、漆器、青铜器、木器以及出土的楚帛书等这些实物之中。
陈松长先生的《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一文中认为,楚人崇凤,有三个具体的表现,其一是文学上的以凤喻贤;其二是装饰上的凤鸟纹,尤其是刺绣纹样上;其三是文字书写上创造了鸟书。楚人用鸟书来装饰器物和崇拜祖先。[18](P94)
宋文公、张君先生的《楚国风俗志》将楚国凤崇拜的内容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主要有军戎、祭祀、衣食住行、贡品、工艺品、随葬品等,精神方面主要有哲学与法律、文学与艺术、语言与文字等。作者从这几个方面对楚国凤崇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同时,作者指出,楚国崇凤是楚民所共同具有的习俗,具有普遍性。[27](P480~505)
伏兵先生的《楚文化中凤的造型艺术》从文学、丝绸刺绣、青铜器、木制品、漆器制品、帛画六个方面对楚凤形象进行了研究。[13]
王赡宁先生的《“楚凤”造型意蕴本原及与现代审美的耦台探讨》认为楚凤造型更具地域特点和个性,可视为中国凤造型的本原。并从器物形制和纹饰绘画两方面对楚凤形象进行了分析。[34]他的《楚“凤”图腾造型——“楚”文化的代表性物化形象》进一步对楚凤进行研究,认为楚凤是楚人气质、崇尚和性格的物化。[35]
李文娟、范铁明先生的《楚凤造型艺术在楚文化中的映射》从文学、帛画、青铜器、丝织刺绣、漆器及木器这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楚凤的形象。[24](P77)
李翠的《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一文从楚国的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绘画、玉器这五大载体中来分析荆楚凤纹,并从中得出荆楚凤纹取形于鹤的观点。[33](P23~24)
姚伟钧先生的《楚国饮食与服饰研究》一文主要研究了凤鸟纹饰在楚国丝织品中的形象,认为楚人的崇凤传统习俗集中体现在丝织品艺术上。[17](P226~270)
刘咏清的《楚国刺绣艺术研究》一文中指出,楚人将凤视作国家、民族以及自身的象征。故而其创造的楚凤在刺绣艺术形象中数量众多,绝不重样,并且不同的形象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据出土文物显示,在楚国刺绣品中,凤占据主导地位且明显表现出“崇凤轻龙”的现象。[36]
孙杰的《楚汉时期荆楚地区女性服饰研究》一文中认为楚国的女性服饰大多款型相似,区分地位高低的主要在于衣服的华美程度。楚俗尚红崇凤,服饰上的凤纹是主人身份的象征。[37]
尹乐的《楚式凤鸟漆器的造型装饰特征研究》一文中从装饰纹样和器物造型两方面对漆器中的凤鸟形象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楚国漆器上的凤鸟纹,虽来源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凤纹,但其造型更加生动夸张,洒脱舒畅。而凤鸟形楚漆器,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一般器形较小,制作重“巧”,是漆器中的上品,主要供身份较高的人使用。[38]
曹珊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凤鸟纹研究》一文根据考古实物分析了楚国青铜器、玉器、漆器以及丝织品上的凤鸟纹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楚凤体态相比中原凤纹更加灵动活泼,变幻多端,与中原凤鸟的肃穆之感大相径庭,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39]
井晓旭的《东周楚国龙凤雕饰玉器综论》主要研究了东周时期楚国玉器上龙凤纹,从出土实物可知,春秋时期的楚国玉器继承了西周玉器纹饰的特点,多显庄重、沉稳,至战国时期,楚人突破传统审美限制,玉器造型纹饰上更显灵动、活力,突出动态之美。[40]
崔云先生的《楚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与形成因素》一文中提到楚国有尚红崇凤的风尚习俗。崇凤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凤纹在楚国服饰花纹中占绝大多数,并且形象多样,少有重复。同时,楚人崇凤的另一重要表现便是,在服饰的同一单元纹样中,凤形象占据主体或胜利者的位置。[41]
郭沫若先生的《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分析了1949年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认为其主题是一位代表劳动人民的妇女祈求和平、向往自由。其中兽为夔,代表恶,象征着死亡或战争,鸟为凤,代表善,象征着生命或和平。[42]
孙作云先生的《长沙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对此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人物龙凤图》是一张宗教迷信图,上面的龙凤主要是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升天。随着战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其原始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凤这一震慑心灵的神物演变成了人们的御驾之物,帮助人们引魂升天。[43]熊传新先生的《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44]黄宏信先生的《楚帛画琐考》,[45]鄢维新先生的《鸱鸮、楚凤与天梯》,[14](P64)戴一黎先生的《<人物龙凤图>的艺术精神分析》均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出凤是引魂升天的神物这一结论。[46]
张正明先生的《楚文化史》指出楚人崇巫尚鬼,原始性强,楚凤的形象象征的是楚人热烈多情、奔放自由、刚烈如火的浪漫气质。[47]院文清先生的《楚龙凤纹饰概述》一文中分析了楚文物中的龙凤纹饰造型特点,认为龙凤纹在楚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如意、祈祷安康的美好象征物。同时在造型上力求表现的轻巧飘逸、舒展自然,代表着楚人对善与美的执着追求和崇尚。[48]
吴海广先生的《论楚凤图像的自由艺术精神》通过分析楚凤在刺绣、铜器、漆器中的形象,来论述其中所体现的活泼浪漫、充满幻想与理解、自由驰骋、奋发向上的自由艺术精神。[49]他的《论楚凤造型艺术特征的文化意蕴》一文对楚凤的象征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凤是楚文化造型艺术中最富典型的形象,其不仅象征着灵魂升天的自由生命精神,还是民族尊严的象征。[50]
周丽娅的《从“楚凤”形象看楚艺术的审美价值》一文中将凤的形象与玉器的形象作对比,认为在楚人眼中,凤与玉一样体现着自己的道德修养,渗透着儒家的传统思想,是礼仪道德的象征,同时强调真善美是楚凤形象的主要表现。[15](P142)
曹军戎先生的《战国楚艺术中凤鸟意象的研究》一文,通过分析楚国出土的《人物龙凤图》、“虎座凤架鼓”、“虎座立凤”三个考古实物中凤的形象,认为楚人崇凤是对美的一种极致的追求。[51]
范铁明、李文娟先生的《楚凤造型艺术在楚文化中的映射》从《离骚》中的楚凤象征高洁、“虎座凤鼓架”中的楚凤象征民族尊严、《人物龙凤帛画》中的楚凤象征灵魂升天这三个角度探究了楚凤所具有的自由生命精神。[24](P79)
张武的《荆楚凤文化的思想内涵及传承意义》认为楚凤代表老庄哲学思想中的“守雌”、“贵柔”;体现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展示一鸣惊人的腾飞超越精神三个方面对楚凤的象征意义进行描述,得出凤是美丽、吉祥、和美、炽热、腾飞象征的结论。[25](P197)
综上所述,楚国崇凤习俗的研究在学术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凤崇拜是楚国不可忽视的重要精神文化。但不可忽视的是,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较为狭窄,相关的专门论述较为稀少,缺乏细致的探究,故而仍存在深入研究的空间。大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习俗本身的来源和表现上,对于习俗的特点、影响以及与其他相关习俗的关系等等都缺乏相应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其一,研究楚国现有地域的崇凤习俗特色;其二,研究楚国崇凤习俗与其他相关习俗的关系;其三,研究楚国崇凤习俗的影响。
[1] 陈勤建.中国鸟文化: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 王从仁.凤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 金开诚.龙凤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4] 徐华铛.中国凤凰造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
[5] 冯玉涛.凤凰崇拜之谜[J].人文杂志,1991,(5):109~112.
[6] 庞进.中国凤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 王维堤.龙凤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 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6.
[9]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248.
[10] 张正明.巫、道、骚与艺术[J].文艺研究,1992,(2):113.
[11] 韩致中.荆楚岁时民俗研究[A].楚文艺论集[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364~368.
[12] 宗懔.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5.
[13] 伏兵.楚文化中凤的造型艺术[J].丝绸,1998,(3).
[14] 鄢维新.鸱鸮、楚凤与天梯[J].中华文化论坛,2004,(2).
[15] 周丽娅.从“楚凤”的形象看楚艺术的审美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16] 田冲,陈丽.东夷“尊鸟”与荆楚“崇凤”比较研究[J].三峡论坛,2011,(4):66.
[17] 姚伟钧.楚国饮食与服饰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18] 陈松长.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J].东南文化,1990,(4).
[19] 屈景昭.楚风俗漫议[J].理论月刊,1994,(10):23.
[20] 张正明,滕壬生,张胜琳.凤斗龙虎图象考释[J].江汉考古,1984,(1):96.
[21] 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11.
[22] 李诚.楚辞文心管窥:龙凤文化研究之一[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481~487.
[23] 吴艳荣.楚凤[J].江汉考古,2001,(1):90.
[24] 范铁明,李文娟.楚凤造型艺术在楚文化中的映射[J].美苑,2009,(5).
[25] 张武.荆楚凤文化的思想内涵及传承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96.
[26] 马世之.略论楚族先民的图腾崇拜[A].湖南省楚史研究会.楚史与楚文化研究[C].长沙:求索杂志社,1987.264~267.
[27] 宋文公,张君.楚国风俗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480~512.
[28] 彭浩.楚人织绣纹样的历史考察[J].文艺研究,1992,(3):119.
[29] 赵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76~85.
[30] 刘俊男.龙凤文化源于南方的鷩雉崇拜——华夏夷狄同源论[J].人文杂志,2000,(3):135.
[31] 闻一多.神话与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3~66.
[32] 庞进.中国祥瑞:凤凰[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1.
[33] 李翠.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4] 王赡宁.“楚凤”造型意蕴本原及与现代审美的耦台探讨[J].电影评介,2006,(10):82.
[35] 王赡宁.楚“凤”图腾造型——“楚”文化的代表性物化形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5):69~70.
[36] 刘咏清.楚国刺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7] 孙杰.楚汉时期荆楚地区女性服饰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38] 尹乐.楚式凤鸟漆器的造型装饰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39] 曹珊.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凤鸟纹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40] 井晓旭.东周楚国龙凤雕饰玉器综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1] 崔云.楚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与形成因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2] 郭沫若.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J].人民文学,1953,(11):113.
[43] 孙作云.长沙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J].人文杂志,1960,(4):80.
[44] 熊传新.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J].江汉论坛,1981,(1):91~93.
[45] 黄宏信.楚帛画琐考[J].江汉论坛,1991,(2):46.
[46] 戴一黎.《人物龙凤图》的艺术精神分析[J].文艺研究,2006,(2):149.
[47] 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94~300.
[48] 院文清.楚龙凤纹饰概述[A].楚文艺论集[C].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303~316.
[49] 吴海广.论楚凤图像的自由艺术精神[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62.
[50] 吴海广.论楚凤造型艺术特征的文化意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115~116.
[51] 曹军戎.战国楚艺术中凤鸟意象的研究[J].装饰,2007,(2):91.
责任编辑:余朝晖
2095-4654(2017)02-0109-05
2017-02-24
C953;K2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