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磊
【摘要】 目的:对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的78例同种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给予一般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结果:两组辅助麻醉前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辅助麻醉后10、15 min研究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一般组高(P<0.05)。麻醉后30 min、术后10 min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狀况均优于一般组(P<0.05)。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和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啶; 有效性;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38-03
全身麻醉是我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是指麻醉药物经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呼吸道吸入进入患者体内,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短暂抑制,麻醉后临床表现主要为神志及痛觉消失、骨骼肌松弛[1]。该种麻醉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减轻了手术患者的机体痛苦,但也易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需要辅助全身麻醉[2]。右美托咪啶是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受体激动药,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对该种药物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报告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78例同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临床研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年龄18~69岁;(2)未合并患有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3)无高血压病史;(4)无全身麻醉禁忌证。采用抽签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每组39例。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8∶21,平均年龄(49.5±2.1)岁。一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20,平均年龄(49.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进入手术室前均不给予两组患者任何药物,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h),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评价两组患者的镇静状况。
本次研究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93;生产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 ml∶100 μg)辅助全身麻醉,用药剂量为1 μg/kg,在10 min内泵注完成,然后以0.4 μg/kg持续泵入,持续泵注时间控制在1 h以内。给予一般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右美托咪啶等量的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
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手术过程中均追加使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后30 min的心率、血压,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维持给药,手术结束后再次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
1.3 评价指标
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1)两组辅助麻醉前、辅助麻醉后10、1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2)麻醉后30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血压状况;(3)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Ramsay镇静评分标准:Ramsay镇静评分的评分范围为1~6分,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评分,患者烦躁不安计1分;意识清醒,能够安静合作,计2分;嗜睡,但对指令反应较为敏捷,计3分;浅睡眠状态,能够迅速唤醒,计4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计5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计6分,统计组内患者的平均分。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汇总后,使用SPSS 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辅助麻醉前、辅助麻醉后10、1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统计比较
对两组患者辅助麻醉前的Ramsay镇静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实施辅助麻醉后10、1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麻醉后30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血压状况对比
经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血压状况均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见表2。
2.3 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与一般组患者的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14,P=0.643),见表3。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临床对全身麻醉应激反应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发现,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可发挥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3]。右美托咪啶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药理研究发现该种药物的分布半衰期为6 min,消除半衰期可达2 h,具有药效发挥迅速、作用持久的应用优势,能够抑制由α1受体激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4]。临床研究发现使用该种药物辅助全身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等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麻醉药物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5]。此外,还有临床研究证实该种无成瘾性,对患者呼吸产生的抑制作用较弱。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对该种药物在辅助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本次分别给予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和等量生理盐水辅助麻醉。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辅助麻醉后10、15 min的Ramsay鎮静评分均较一般组患者高,麻醉后30 min、术后10 min的心率、血压状况均优于一般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般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谭正玲等[6]研究时所得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此外,徐广等[7]进行研究时发现,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适合对老年手术患者使用。丁翠霞等[8]研究时发现,右美托咪定联合地塞米松辅助小儿患者的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降低患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镇静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深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超,何军,袁素萍,等.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91.
[2]包胜华,刘羽,吴有珍,等.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19(2):268-270.
[3]张梁.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57,59.
[4]王缠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181-183.
[5]陈晓贞.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0):69.
[6]谭正玲,徐世元,刘先保,等.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EB/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0(23):11015-11018.
[7]徐广,李兰兰,孙振涛,等.右美托咪定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β-淀粉样蛋白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4):1097-1099.
[8]丁翠霞,于建设,陈冬梅,等.右美托咪定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鼾症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6,11(4):588-590.
(收稿日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