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力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朋辈教育: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的优势、不足与对策
叶晓力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少数专职,多数兼职”、“以专带兼,以兼促专”的常态模式。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包括朋辈身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立场同质,反馈核心诉求体会深刻;优势互补,延展管理模式彰显多元。但同时,该模式也存在朋辈立场带来的思维局限问题;角色冲突造成的工作效率问题;缺乏经验导致的管理水平问题等诸多局限。因此,从朋辈教育的角度出发,完善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选聘、考核和绩效制度;开展规范化的职业能力培训;调适合理化的“本职”与“兼职”关系;建立示范化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和平台。
朋辈教育;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高校;多元管理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76
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持续不断关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数量增加,大学生数量猛增,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尝试,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作为一种较好的形式被高校广泛采用,逐渐形成了“少数专职,多数兼职”、“以专带兼,以兼促专”的常态模式,在高校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认可。然而,作为兼职辅导员模式中的一种,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具有区别于其它模式的鲜明要素,即学生担任教师角色。这种模式是朋辈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经典范例,在高校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究、总结、推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模式将有助于迅速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性[1]。
朋辈教育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始于心理学研究,主要是早期西方国家在青少年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提出的。所谓朋辈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2]。国内许多学者又称其为“同伴教育”或者“朋辈辅导”等。实际上,朋辈群体所构建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群体成员,合理调试朋辈群体的联系,运用朋辈教育的方法实现群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教育双方实现双赢的动态过程。目前在我国,朋辈教育的运用仍没有达到高水平的成熟阶段,值得开发和探索的领域还有很多,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广泛开发朋辈教育的积极作用对高校学工管理意义重大。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群体中往往比权力性影响力对个体的吸引作用大得多、持久得多[3]。因此,学生兼职辅导员可以充当朋辈群体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而发挥更加广泛的积极作用,这是高校实施是朋辈教育的重要方式。
高校兼职辅导员模式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逐步形成并建立的一种模式。兼职辅导员主要来源于专任教师、高校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3个群体,这就形成了兼职辅导员的3种模式[4]。其中,学生兼职辅导员即是指选拔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岗位,协助专职辅导员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创新,借鉴“支教保研”的相关政策,制定并实施“2+3计划”等校内政策,其内容是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2年全职辅导员,3年硕士研究生”的计划。这种模式在高校颇受欢迎,但受工作年限制约,其实质与学生兼职辅导员类似,都可以理解为朋辈教育的重要形式。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已经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领域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高校通过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构筑一个加强队伍专兼职结合的科学管理和建设模式,既能使工作经验薪火相传,保持队伍稳定性,又能促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格局,提高了队伍的开放度,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更趋专业化、科学化、多元化[5]。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学校管理情景中的独特优势立足于学生作为教师开展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来看,一方面,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中的朋辈教育力量,通过官方正式的管理形式将群体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有助于筑造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该模式也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兼职”与“全职”紧密联合起来,多元优化了辅导员队伍结构,这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探索,也将助力形成更趋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
(一)朋辈身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纵观学校具体的工作实际,这项工作的主体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由辅导员参与完成。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年纪较小的新生正处在“三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需要辅导员老师格外关注。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普遍体现出期待独立、有主见、自尊心极强的性格特点,辅导员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很容易使结果适得其反。而学生兼职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来自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中工作,以朋辈身份处理相关问题,这样一种氛围构建出来的良好的朋辈师友关系是值得提倡的和谐融洽的模式,为辅导员工作高效开展、学生高度配合创造可能。朋辈身份是学生兼职辅导员较之其他辅导员最具特色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构建广泛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使辅导员工作化繁为简、高效高质的重要方式。
(二)立场同质,反馈核心诉求体会深刻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体现出另一个极大的优势。学生兼职辅导员来自学生群体,在面对相关问题时,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学生兼职辅导员更加了解学生群体的核心诉求,这就使得学校管理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情境中占得先机,而学生兼职辅导员于此时则充当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桥梁,疏通了因无效沟通或核心诉求反馈失败而可能带来的学校管理失当或学生盲目式反抗等问题,形成一套十分有效的反馈机制,这个反馈机制的关键元素就是兼具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的学生兼职辅导员。学生兼职辅导员上承专职辅导员所代表的学校管理,下启学生群体的核心诉求,以最佳的形式促进辅导员工作效率与教育质量的最大化,体现出了朋辈教育极大的优势和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的生命力。
(三)优势互补,延展管理模式彰显多元
当前高校兼职辅导员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这3种模式的区别在于担任兼职辅导员岗位人员的本职身份不同。其中,专任教师和机关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有其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两种模式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职业定位冲突造成的职业发展模糊问题。专任教师和机关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后首先就会出现两种职位角色的冲突,比如工作时间和精力如何分配等。紧接着就会面临选择,如何对“兼职”和“全职”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等。而将学生这个元素带到兼职辅导员队伍中来,拓宽了兼职辅导员人员来源,延展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并和其它两种兼职辅导员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丰富了兼职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也促使管理模式多元化,加强了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影响力。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的确有很多优势和特色,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高效开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与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导致管理效率、教育水平的下滑,甚至出现严重的教育事故。因此,正确清晰地认识并判断出高校兼职辅导员模式在具体工作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十分重要。
(一)朋辈立场带来的思维局限问题
从源头上来说,学生兼职辅导员是学生,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困境,即兼职辅导员的定位需要不断转换,既要满足管理要求又要体现学生诉求。这个不断转换的过程常会受到定势的影响,学生兼职辅导员站在朋辈立场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经常难以作出极具合理性和丝毫不受个人或群体情感影响的判断和决定。群体身份的局限性带来工作思维的局限性,这是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境。受制于学生角色和朋辈立场,想要完全破除并独立出来,需要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在多次处理相关工作的实践后,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规范化的理性判断,这是今后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依据。但同时也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外部因素,学生兼职辅导员逐渐形成了某种倾向的工具性思维,使学生兼职辅导员陷入另一个困境的可能。
(二)角色冲突造成的工作效率问题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拥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工作实际中,相较专任教师和机关人员兼职辅导员来说,角色冲突问题可能稍弱,但其带来的影响也绝对不容忽视。一般情况,学生兼职辅导员都是选拔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越优秀的学生外界对其期待越大,因此,兼职辅导员工作首先对其施加了一个无形的巨大压力环。其次,优秀的学生兼职辅导员必须兼顾学习和工作事务,且二者都必须出色完成,这才是符合基本判断的基本状态。且不谈研究生面临的巨大的研究和学术任务,高年级本科生在其任职期间也要开始专业实习、或毕业论文撰写、或考研、亦或各种工作招聘考试,这样的冲突势必给兼职辅导员工作带来极大的反向影响。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工作效率被迫降低的问题,紧接着整个辅导员团队因为学生兼职辅导员这一环出现问题而出现工作质量下降等问题,最终反作用到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去。
(三)缺乏经验导致的管理水平问题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选聘自学生群体中非常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经历丰富的优秀学生干部。尽管如此,兼职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干部工作相比更具专业化,需要更高水平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对学生兼职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缺乏管理经验,没有作为教师独挡一面的经历是学生兼职辅导员直接缺失的部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和学生兼职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类似但不等同,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方面来看,学生兼职辅导员的外延更广,工作要求自然也越高。而没有此类工作经验的学生在担任辅导员职位时,无论是日常事务性工作还是直面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可能出现问题,体现出学生兼职辅导员经验缺乏而导致的管理水平较低的短板。
长期发展以来,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并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得以完善,与学生兼职辅导员独特的优势分不开。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中,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确实有其短板之处。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的朋辈教育优势,又要克服其内部或外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理性地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科学化的选聘、考核和绩效制度
科学化的选聘制度是保障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始终先进的基础,科学化的考核和绩效制度则是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过程始终热情积极的保证。科学化的选聘必须体现在整个选拔的过程当中,从招聘宣传开始就要准确、清晰地指出学生兼职辅导员的权利与义务,遴选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为入选者塑造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另外要求参选者必须在思想道德、专业成绩、综合素质、工作经历等方面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达到最佳的契合程度。科学化的考核和绩效制度是一方面为了激励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细致耐心,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其不断学习进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更好地从事辅导员工作。建立科学化的选聘、考核和绩效制度,基础在制度保证,重点在科学化,这是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存在之合理性的体现,也是为学生兼职辅导员能够更高效高质完成相关工作扫清制度层面障碍并提供一定的奖励,促使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
(二)开展规范化的职业能力培训
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由于该模式中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以及人员分布较为杂乱,使得学生兼职辅导员很难接受到与全职辅导员同质的岗位培训。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现状表明,高校非常重视兼职辅导员尤其是学生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却常常忽视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兼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迫在眉睫,一旦该体系建成,就意味着学生兼职辅导员不再以能力弱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群体视野中。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培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指导其把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要领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具体的实践工作快速独挡一面,协助全职辅导员开展工作。
(三)调适合理化的“本职”与“兼职”关系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冲突问题要求其必须要调适好“本职”与“兼职”的关系,即学生本职和辅导员兼职的关系问题。尽管较之其他兼职辅导员,学生本职似乎要更显轻松,但是问题的存在的确不容忽视。合理化的“本职”和“全职”工作似乎彰显“中庸”智慧,把握“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具体实践工作中,学生兼职辅导员很难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辅导员工作中做出理性而准确的判断,加之,学生与兼职辅导员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某些因素不可调和,必须做出取舍和让步,因此,如何使得效益最大化就成为学生兼职辅导员主要参考依据。这里必须强调,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出具体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种被实践认可的方式都不是普适的,学生兼职辅导员需要结合自己所处情境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这样才能做出最合理化的调适。
(四)建立示范化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和平台
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被广泛接受、采纳并认可,然而主管部门对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关注度仍然较低。尽管现在高校的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设施等依然处于缺失状态。因此,打造一个可以辐射全校学生工作的示范化的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构建一个辅导员队伍沟通交流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兼职辅导员依托完善的组织队伍开展工作,通过示范化的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在提高学生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越强,业务水平越高,他对学生的权威也就越强[6]。强有力的组织队伍、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将使学生兼职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既深化了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的积极作用,又提高了辅导员整体管理水平。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方面一直充当着先锋军的重要角色,上承学校的教育管理,下启大学生的成长之路,是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支队伍。当前,高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朋辈教育实践机制的科学性、运行体系的长效性等问题,仍需深入探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7]。而高校学生兼职辅导员,选自于学生群体,用于管理学生群体,实现了朋辈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充分运用以及辅导员教育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双赢。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的特色优势,规避或完善学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和劣势,打造特色示范、高效高质、创新智慧的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将朋辈教育更好地运用于服务于高校学生管理中。
[1] 彭庆红.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模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7-152.
[2] 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3] 何新生,张涛.增强朋辈群体凝聚力 提高朋辈教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21-23.
[4] 李军海,张敬蕾.高校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73-75.
[5] 陈立民.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兼结合[J].复旦教育论坛,2005(3):5-7.
[6] 信东旭,张茂仁,刘洋,等.研究生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研究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0(6):72-74.
[7] 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114-116.
(编辑:刘伟霄)
2017-03-04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高校学生活动的有意义建构——基于巴赫金狂欢理论和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理论互释”(编号:2016CXZZ097)部分成果。
叶晓力(1993-),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G647
A
1008-6927(2017)03-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