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7-02-23 09:58赵晓燕王晓春李宜廷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意识

赵晓燕,王晓春,李宜廷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山西 忻州 034000)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赵晓燕,王晓春,李宜廷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山西 忻州 034000)

大学英语是我国当前最普及、最基础的外语教学学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既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必须之举。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围绕课堂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3个环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3点:在课堂导入中,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对比中外文化、借助文化冲突等予以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影视作品、优秀课外学习资源,组织有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体验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背景文化;课堂教学激发;课外活动体验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66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反映文化,文化要靠语言去传承和传播。胡文仲老师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指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学习语言,离开其所承载的文化,就会像人们常说的“读死书”,只能掌握知识的表象,却丢掉了知识的灵活,出现谬误也就不可避免了;教学语言,不介绍其所承载的文化,就像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只解决了眼前问题,而忽略了根本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留下了隐患。在外语教学中,只有教会学生从文化层面理解和掌握语言,才能培养出真正实务型的外语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语言学习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时时注意到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

大学英语是我国当前最普及、最基础的外语教学学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它对促进其他涉外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9月24日,由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外语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大学外语学科建设和跨文化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在徐州举行,与会专家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倡议外语教师应该拓展研究领域,主动适应大学外语教学新要求,认真研究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汉维(Hanvey,1979)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the capac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认识到自己具有文化属性,也要基于同样的认识去探寻其他文化的突出特征”。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仅要清楚认识文化差异,还要深入理解并接受文化差异。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频繁,跨文化意识理论的重要性和对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跨文化意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负面后果。如我国上海产的“白翎”牌钢笔,在出口英美国家时,遭遇市场惨败。事后发现,该钢笔在投入英美市场时,翻译为“White Feather”牌,而英语中有习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其意思是临阵脱逃;“White Feather”正好是胆小、怯懦的象征。在语言应用中没有考虑文化差异,缺乏跨文化意识,是该钢笔在英美市场失败的重要原因。前述案例说明,涉外的语言应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不同的国家基于文化的不同,对于同一用语的理解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而这种不同的认识可能诱发远超过其本身矛盾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文化层面解析和理解语言,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对语言的认识误差,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课题。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此,在外语学习、教学和应用中,培树跨文化意识是必须之举,也是预防涉外语言实践出现错误的必然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外语教学学科,也需要跨文化意识理论的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R. Lado) 在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一书中这样说到:“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如陈光磊(1992)、束定芳、庄智象(1996)、胡文仲(1999)、毕继万(2009)等都强调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既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必须之举。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外语人才特别是英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实务交际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实践的紧迫需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也是适应这一实践需求的必然之举。

二、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第二版)有关课文的教学,讨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导入中介绍背景文化予以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课堂导入(leading-in)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在课堂导入中介绍背景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以启迪,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背景文化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3种。

1.背景知识导入。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在导入时,教师以介绍人物或事件、时代背景等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因素。以第四册第二单元Section A 课文Charlie Chaplin为例,这篇课文主要从事业和情感两个方面简述了卓别林的生平,文章很简单,但如果没有充足的背景知识铺垫,学生很难从这篇课文中真正了解卓别林这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进行背景知识导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卓别林时代的社会情况、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卓别林的生活经历、社会评价等,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背景文化对课文学习的重要性。

在导入背景知识时,也可利用图片、报刊展示等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如第三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这篇课文介绍了代表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已有的插图进行导入,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美国五大文化象征的精美图片进行导入。为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片讲述相关的文化、历史故事,这样容易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图片、听取讲解,学生会对美国文化的象征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不自觉地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萌发朦胧的跨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背景知识。借助动听优美的音乐、精彩的电影片段,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纯正的英语,还能置身于与文化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中对课文背景进行了解。如课文Charlie Chaplin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卓别林经典影片的片段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就会对课文中关于卓别林荧幕形象的描述有更准确的了解,这些形象在中国文化印象中是没有原型的。

在以培树跨文化意识为教学目的的背景知识导入中,教师应围绕以下两个要点开展工作:一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帮助其掌握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二是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差异保持关注,并将这种关注培养成一种习惯。

2.中外文化对比导入。在背景知识导入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加入中外文化对比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感悟,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生根发芽浇水施肥。如第三册第三单元Section A 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一文,这篇课文的主题是美国海德中学的办学原则:品德至上。教师在对海德中学的学校性质、办学理念、发展历程等背景知识导入的基础上,可加入对中美学校教育异同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中美办学原则、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比较讨论,使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让他们直接体会到跨文化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再如第二册第七单元Section A Face to Face with Guns,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美枪支管理的不同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美枪支管理的不同是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和承认这种文化差异的能力。

在中外文化对比导入阶段,教师可根据情况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论向学生作一介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掌握,并灵活应用。

3.借助激烈文化冲突导入。第四册第二单元Section A课文Graceful Hands,讲述了一位医生和一位即将离世的病人之间的故事。为了避免使家人伤心,在生命的最后一晚,病人坚持独自面对死亡。读到如此内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还有第四册第七单元Section A课文Bill Gates,盖茨在上大学期间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拓自己的事业。这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学生也是难以接受的。这就产生了文化冲突,教师可借助这些激烈的文化冲突分析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体悟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感知外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激烈文化冲突的情境下,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会快速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从而培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任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第二册第六单元Section A课文As His Name is, So is He是体现名字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一篇文章。文中涉及到了如“Debbie”等许多的英文名字,尤其是第六段中有这样的句子:Wouldn’t you be surprised to meet a carpenter named Nigel? A physicist named Bertha? A Pope Mel? 如果学生平时缺乏对英文名字的文化认知,就会难以理解句子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方法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姓名及其内涵”展开小组讨论。通过对具体的中英姓名如“Harry”、“Nigel”、“Bertha”、“春燕”、“卫东”、“国庆”等的分析,指导学生了解汉英人名姓氏的来源、命名原则以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人的姓名也是一种文化,每个人的姓名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并掌握姓名的文化特征,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而体会到跨文化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差异。如第二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一文描述了一位华裔女孩带着白人男朋友Rich到自己家中拜见母亲的经历。该文选自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文中涉及到了中美文化差异,尤其是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Rich犯了一连串的错误,引起了交际的失败。然而,Rich对此却没有意识,反而自我感觉良好。

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播放电影《喜福会》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看Rich在餐桌上的表现,以及他未来岳父岳母的“惊诧”,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树立跨文化意识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情景,组织学生用英语分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切身体会了跨文化意识在外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三)在课外活动中体验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完成一些有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休闲中体会文化差异的影响。

1.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影视作品。赏析影视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对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欣赏一些展示文化冲突的影视作品,如《喜福会》《推手》《刮痧》 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深切地感受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也可以推荐一些展示外国历史、文化的外语影片,如《乱世佳人》《与狼共舞》《当幸福来敲门》等。这些影片画面唯美、内容真实、贴近生活,通过赏析影片,学生不仅可以亲临英语语言环境,接触原汁原味、纯正的英语,还能直观感受文化和语言的内在关系,自发地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2.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学习资源。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让学生就阅读时感受到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如爱情类作品可推荐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勃朗特姐妹的《呼啸山庄》《简·爱》,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以及霍桑的《红字》等;战争类作品可推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等。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并赏析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对跨文化意识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络学习平台,如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平台、Coursera慕课平台,以及一些关于介绍外国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的网站等,使学生多渠道感知、体会文化差异,体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3.组织有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课外活动。教师可在课外定期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短剧或小品、英语歌曲表演、英文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表演纯正的英语作品,在表演中掌握外国作品的用语规则,并与母语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文化因素。有条件的,可邀请外籍教师、外籍朋友参加,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外籍教师、朋友进行面对面交谈,直观感受外籍人士的语言应用特点,交流语言应用中的文化因素。

通过课前导入、教学中激发、课外体验3个环节的不间断引导,学生一般会逐步经历对跨文化意识认知的四个阶段:一是直观感受到文化差异;二是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三是萌发跨文化意识;四是主动运用跨文化意识指导学习。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渐近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细心把握、准确引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意识理论对外语的学习、教学、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培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掌握、精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实践需要、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实务型外语人才。

[1] Lado R. 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M]. New York: McGraw-Hill,1964.

[2]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陈放.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创新高校外语教育新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1-35.

[4] 邓建辉.目的语文化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9.

[7] 李玉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91-93.

[8] 孙莉莉,李新欣.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J].电影评介,2009(15):20-21

[9] 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10] 覃俏丽.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5(5):49-51.

[1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编辑:刘伟霄)

2017-03-17

忻州师范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328)成果之一。

赵晓燕(1978-),女,山西忻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翻译。

G642.0

A

1008-6927(2017)03-0065-04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