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理论的方法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2017-02-23 08:10张建华
关键词:布尔场域文学作品

张建华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理论的方法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张建华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著名的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提出的文学场域理论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为文学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理论基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学形成的关键要素,在实际社会历史环境中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与“庸俗社会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布尔迪厄所提出的“关系”性思维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开拓了学术研究范围,有效推动了当代文论建设的创新发展。

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布尔迪厄一直注重对文学场的探索和研究,同时,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文学作品的洞悉能力也很强[1]。布尔迪厄以社会的思考模式为基础,站在社会视角对文学场进行解读和分析,因而能够给人带来新思想和新观点。同时,布尔迪厄理论的场域概念解决了许多前人没能有效解读的文学问题,从而给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也给文学作品创造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此外,布尔迪厄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文学理论的范畴内,新闻学和史学研究等也会涉及到他的文学场域理论。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针对文学场域理论中的场域、习性、资本和文化及其相互关系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此,笔者从文学场域理论的斗争和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文学场对文学作品的科学解读和艺术认知为基础依据。文学场的动力机制来源于文学生产者之间的斗争,文学生产者之间的斗争则源于文学的自主性及走向自主的历程。

一、对作品的科学解读和艺术认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文学有一定的距离感,总有一种高度和神秘感被圈外人所误解;而相对于圈外人来说,文学生产者之间则进行着较量和斗争。

基于对文学场动力机制的了解,布尔迪厄利用场域理论将社会分为多个部分,各部分独立拥有自主空间,并形成自己的行动准则和运行秩序。这些部分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产生着某种联系,同时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源性[2]。我们可以在文学场等社会空间结构中观察到一个整体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同源性,各自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有再生机制和斗争机制等。布尔迪厄场域具有斗争的特点,使斗争的本身及时间性构成了场的历史,斗争的目的是建立场的契机,而每段斗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目的,由此共同形成了场的规则和运行理念。

布尔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正是利用同源性和斗争性将文学拉下圣坛,从而为世俗化解读提供了空间和依据,以追求文学的本真态度。同其他场域一样,文学场也是在同源性的影响下进行斗争的。

文学理论领域一贯利用本质主义的理论方法解读作品,而这种方式的封闭性、僵化性和超出历史的文学批判机制磨灭了文学场的新思想和概念。布尔迪厄为了打破这种本质主义的研究模式,对以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进行了批判。他主张内部研究属于形式主义的研究,较注重对文学主张的强调,而文学场的建立和形成能够促进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的过渡。从整体上看,作品的文学场和权力场具有同源性,作品的空间成为了文学场的占位场,并与生产场之间存在着位置上的同源假设关系。所以,文学作品是斗争的工具和产物,成为联系文学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部文学作品具有特有的价值,但只有通过大众的认可和熟知才能够得到证明。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审美素养和能力的大众将文学作品看成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并将其进行制度化处理才能够实现其文学价值。布尔迪厄则认为,文学作品价值的生产者不仅仅是作者本身,它的价值体现主要依靠作为信仰空间的文学场对文学生产者的影响程度和认可程度。作品的科学性不仅仅是要被创作,而且需要随着作品生产而体现文学的价值信仰。布尔迪厄认为,科学解读作品不仅仅涉及到作品的生产方面和所接触的人员,更要对文学场中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因素和制度进行考虑。这些因素和制度既包含文学评论家、中间人(出版社、画廊经理、投资者等)及获得认可的机构学院,也包含对文学作品生产起到监督、裁决和调节作用的艺术部门和机构,或者在相应机构中参与和促进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工作成员等。文化生产者创作的作品在文学场中投放,这些制度和因素也就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差别价值信仰的区别,参与到了文学场的生产当中。可见,文学作品的生产是对文学一系列选择和作用的结果,对文学生产的深层理解建立在对其幻象的认识基础上。“幻象”是文学生产者参与和进行游戏的基础,也是文学生产者之间游戏的赌注、产物和兴趣。各种的动力因素可以通过幻象进行联系,并就此形成了相互对立的竞争基础[3]。文学场通过自身的逻辑为幻象给文学形式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解释。

可见,布尔迪厄所论述的作品价值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因素和制度将世俗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而“幻象”的提出也促进了文学生产进行集体追求形式的游戏转化过程。文学作品是斗争的产物,而斗争是文学场的动力机制,这些概念打破了二元对立的片面概念理解,为作品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想和方式。

二、对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的超越

针对《情感教育》文本,布尔迪厄运用跨越学科的思想理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文学研究中将统计学、社会学进行了整合[4]。布尔迪厄整理出小说中弗雷德里克的社会关系,并借助统计学方式划分出弗雷德里克命运的经济、政治两大资本,结合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对其基于社会环境下的“文化资本”转变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了导致弗雷德里克命运悲剧的根本缘由。布尔迪厄在其理论视角内综合了文学形成的所有影响要素,这也是场域理论的显著特征。布尔迪厄的根本目的并非对完美理论模型进行建立,而是在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发挥理论的作用。在历史语境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布尔迪厄的理论也在相继更新,其研究重点是“为什么世界会成为这样”,并非“世界是什么样的”。较强的实用性、开放性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基本特点,弥补了传统文学批评模式的弊端。传统文学批评通常运用审美批评法、伦理道德批评法等,而不同批评法阐释文学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也无法对文学进行全面、整体性的描述。在对《洛丽塔》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借助伦理道德批评法、社会历史批评法,很容易将作者看作恋童癖变态,但是作者的创作精神与其实际生活状态并不一致,其凭借强大的想象力来勾勒作品的情境[5]。《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对苏联革命期间社会阴暗场景进行了描述,并因此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并未到场领奖,但向领袖表达了自身的“爱国之情”,希望国家统治者能够原谅他[6]。所以,对于大多数作家而言,“文如其人”这一描述并非准确。

文学研究在1900年后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逐渐引入西方新式批评法。陈鸣树明确指出:开拓思维、方法演进二者彼此具有因果关系,只有借助正确的方式才能够开拓思维,且开拓思维即为创新传统封闭方法的过程,所以要确保选取的方式能够使前进思维、更新方法相互适应[7]33。在南帆看来,“不同的研究法代表着借助差异化的理论知识对对象开展研究和分析,各种研究法均存在盲区、洞见,各研究方法均对应不同的视角。不同研究法并不存在先进性、优劣之说,研究法都拥有其自身的优点,根本不存在主张掌握了真理的研究法。”[8]22

透过不同研究法的纷争表面,能够发现理论焦虑的问题。对于西方文论,我国文学领域存在阐释过度的现象。广大研究者对文学文本、文学理论进行的剖析、探究存在“误读”。应基于理论研究的本质和起点借鉴布尔迪厄的理论工具,把文学作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一个话语空间内整合道德、历史、宗教、性别及文学等内容,在理论分析过程中融合多种文学形成影响要素,对文学进行多视角剖解。

三、文学研究主体视域及学术理念的深拓

跨学科方法论、文学研究主体视角开阔是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理论的两大关键意义,同时也丰富了研究者的想象力,对思考维度进行了创新。

对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看出,历史定格的实现建立在意识形态转变、政治运动的基础上,这同陈晓明学者的观点相一致[9]72。文学理论研究人员一般都在固定话语空间内开展研究,思维模式非常局限,只是遵循文学制度开展批评、创作活动,被约束在自身构建的先验认知图式中,按照制度的规定循规蹈矩。从本质上看,制度指的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非)实体,拥有很大的规范性,其作为中介存在于社会和人、任何人中间,对彼此联系进行着调控,通过强制化的途径,对社会、人的发展产生着影响[9]48-51。可以将民族、国家背景下的我国文艺学及文学理论看作是大型的寓言,提供着完整的表象体系,有助于民族国家想象的构建[10]66。从传统文学理论视角来看,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形式非常繁琐和复杂,而在特定学术、历史语境下,都能够向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回归,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学术思维对研究者有着深深的禁锢。在繁琐文学状况下,本质主义构建出涵盖内容广泛的分析模式,但这就形成了悖论。西方文艺理论在20世纪末被引入到我国,研究者逐渐重新对本质主义思想模式中的文学理论进行研究,掀起了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的争论。最终,众多学者均认可反本质主义思想,该思想对关系思想下的文学坐标进行了确立,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布尔迪厄开放性思想有很大的联系。

布尔迪厄的视角非常开阔和新颖,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且运用的语言相对犀利,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布尔迪厄创作了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整合了客观主义、主观主义两大理论,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自我分析纲要》中,布尔迪厄对学术思维进一步地反思分析,将自己置身于局外,对提出的理论重新审视。让广大学者最为尊敬的是布尔迪厄的自我批评意识,其将解魅对象看作自己,从而使学术研究人员能够透过表面现象了解内在的本质,体会“布尔迪厄”的真实面貌。在学术研究领域,布尔迪厄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创新了研究思维及方法,借助场域理论探究了繁琐的文学状况,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学生产活动,对文学本质意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作为学术的建设及守护人,布尔迪厄的学术精神、理论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引导学者在经验、感性事实间进行探索,促进和推动着文学研究的发展。

[1] 谢盛松.文学场的“斗争”: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11.

[2] 刘薇.论布尔迪厄“文学场”[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 范长江.布尔迪厄文学游戏理论初探[D]. 保定:河北大学, 2011.

[4] 李慧洋.论福楼拜《情感教育》创作风格的现代性[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 陈榕.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68-71.

[6] 谢天振.帕斯捷尔纳克与诺贝尔文学奖[J]. 天涯, 1997(6):146-150.

[7] 陈鸣树.文艺学方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8] 南帆.文学批评手册:观念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 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 陈晓明.小死的纯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菊芹)

Methodolog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Bourdieu’s Literary Field Theory

ZHANG Jian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s a famous French thinker, Pierre Boudieu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theory which has a great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Bourdieu’s literary field theory analyze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 based on from two angles—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to make an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literature. This theory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Vulgar Sociology. The "relational" thought put forward by Bourdieu links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together; it expands the scope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Pierre Bourdieu; Literary Field Theory; valu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2017-03-18

张建华(1979—),女,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与实践。

H0-06

A

1008—4444(2017)03—0146—03

猜你喜欢
布尔场域文学作品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