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内容摘要】高中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量,在这种基础上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更多地放在促进学生探究方面。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本,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要在引导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把握文本的情感,体会文本中各种形象的内在寓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生成 探究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的学生身心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量,在这种基础上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更多地放在促进学生探究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本,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要在引导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把握文本的情感,体会文本中各种形象的内在寓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限制区间,问之有法
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往往会设计一些大而宽泛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探究文本,但是在具体生成的时候学生却往往会因为不知道从何入手而陷入困惑之中。在教学中不妨通过限制答题区间的方法,将大问题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这样学生的探究便会有的放矢。
鲁迅先生所创作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要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然而,如果直接提问:“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的问题显得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妨在限制区间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例如:“文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三、四、五节又交代了什么”等?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将问题限定在某一个小节中,如让学生着重阅读文章的第三小节,并思考:“作者说‘现在却有些踌躇了,这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自己苟活到现在,他的这种想法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从第三节中能否看出作者所具有的品格呢?”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将区间限定在某一句话,让学生着重品味这句话的内在寓意,如:“‘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这里的‘它们说的到底是谁呢?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进行点拨,而通过限制区间的方法来提问则正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点,能让学生的阅讀变得不再盲目。
二、切中肯綮,构建意义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分析作者写作意义等问题,在指导学生探究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提出一些点而不破的问题,既切中要害,但是又不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攻克难关的“点”,让他们在一定的预留空间中尽情探索,从而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拿来主义”,更要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找到关键,自己构建出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可以提出一些恰到好处的问题,作为学生理解本文“破冰之旅”的起点。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认为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具体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作者是否提到了要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要处理好文化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作者认为进行拿来主义已经到了必要之时”、“作者重点批判了哪些观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本文的难关,让他们理解到本文的意义在于批判了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要害,深入探索文本。
三、多元鉴别,呈现规律
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文本的能力,可以启发学生从课文范文中找到规律,并在阅读其他文本的时候自觉运用学到的规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个个文本进行分析,促使他们在阅读学习中找到鉴赏文本的内在规律。
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子,在教授这篇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者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中,感受到作者内心不宁静的情绪,更要让他们体会到本文经典的写作手法,让他们了解优秀的抒情散文是如何抓住情感脉络来行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写景的,哪些部分又是抒情的,然后着重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景物描写和情感描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写景是为了借景抒情,所见景物的变化引发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这样他们可以慢慢地从中找到抒情散文的写作规律。为了让学生强化自己的认识,可以让他们尝试仿造《荷塘月色》的写法来创作散文,学习如何借景抒情,如何让情感的描述和景色的描述融为一体。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本都能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元鉴别,提高自己探索文本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问题的答案,而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探究文本的方法。只有进入深层次的文本体悟之中,学生的学习才更加有效,而这也能满足《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波.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J]. 文科爱好者,2012(5).
[2] 郑丹青、桑进林. 单元意识,文本解读的金钥匙[J]. 语文教学之友,2015(2).
[3] 莫君甜.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难句赏析方法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