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2017-02-21 03:4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软胶囊血管性丁苯

胡 浩

郑州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丁苯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胡 浩

郑州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入组82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 /次,3 次/d;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试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SOD活性显著增高,MDA 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及安全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独特的线粒体保护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可能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值得推广应用。

丁苯酞;血管性痴呆;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管性痴呆(VD)主要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社交能力,是由脑血管病后发生脑损害所导致的脑功能减退性疾病,是一种血管因素引发的智能损害综合征。传统的抗痴呆药物由于存在疗效、安全性、治疗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临床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本研究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01—2016-01 收治的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诊断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患者及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神志清楚,意识清晰,思维表达正常,年龄50~80岁;存在明确脑血管病病史,发病后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10~20 分,Hachinski 缺血指数积分≥7 分;对丁苯酞可耐受,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2)合并严重精神疾病;(3)由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4)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5)使用有其他药物者,可能会影响疗效判定的准确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 例;年龄50~76(66.5±5.3)岁;病程4~20(18.5±5.1)个月。对照组男26 例,女15 例;年龄52~80(66.9±5.4)岁;病程5~22(18.1±5.3)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0.2 g/次,3 次/d;2组患者疗程8周,并于治疗前后使用MMSE,CDR及ADL进行测试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OD 活性及MDA 含量。所用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 评价标准 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完成量表测试评分,及血清SOD 活性、MDA 含量测定,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测评内容包括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CDR(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2 结果

治疗期间停止服用与研究相关的药物,并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见表1、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SOD 、CDR比较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在各种痴呆类型中,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甚至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指数上升,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VD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神经递质异常、脑组织灌流量降低、慢性脑血管事件导致的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等是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

丁苯酞软胶囊近些年来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它是从芹菜籽中提取并经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作用机制:(1)改善缺血区微循环,纠正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状态,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2)提高缺血脑组织内前列腺环素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谷氨酸的释放量。(3)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状态,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上述机制有助于纠正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和记忆障碍[4-5]。

神经细胞在脑血管反复发生梗死、出血或长期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使细胞能量代谢下降,这应该是血管性痴呆最基本的发生机制。SOD 是最重要的抗氧化酶,用于清除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保护组织免受自由基损伤,是清除自由基能力的重要指标[6]。MDA是脂质过氧化过程最终的毒性代谢产物,反映脂质过氧化过程的速度和强度,及组织细胞受自由基损伤的严重程度。脑细胞膜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使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脂质过氧化物,使细胞膜流动性、通透性下降,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使细胞膜和溶酶体损伤并释放出多种酶类物质,对局部脑组织造成损伤,损害人体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OD 活性、MDA 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OD的活性明显提高,MDA 含量明显降低,证实丁苯酞能够在体内通过某种机制对抗自由基造成的脑细胞损伤。

因此,我们可认为丁苯酞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的机制为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减少脑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独特的保护线粒体功能提高脑细胞能量代谢水平,进一步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丁苯酞软胶囊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重要脏器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Hachinski V,Iadecola C,Petersen RC,et al.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Canadian Stroke Network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rmonization standards[J].Stroke,2006,37(9):2 220-2 241.

[2] Peng Y,Sun J,Hon S,et al.L-3-n-butylphthalide improves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reduces amyloid-beta in a transgenic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Display Settings,2010,30(24):8 180-8 189.

[3] 孙乐羽,李昕,牛延良,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 967-3 969.

[4] Zadikoff C,Fox SH,Tang-Wai DF,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mini mental state exam to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identifying cognitive deficits in Parkinson's disease[J].Mov Disord,2012,23(2):297-299.

[5] 姜晓蕊,张晓曼.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92-93.

[6] 董建文,时安云.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J].生理学报,1997,70(6):644-648.

(收稿2016-06-22)

R743

B

1673-5110(2017)01-0098-02

猜你喜欢
软胶囊血管性丁苯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胶囊牛产新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