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及抑郁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21 03:46闫婷婷陈晓娟史艳萍段好丽乔婷婷陈丹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育研究生量表

闫婷婷 郑 蔚 张 苇 陈晓娟 史艳萍 段好丽 乔婷婷 陈丹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及抑郁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闫婷婷 郑 蔚△张 苇 陈晓娟 史艳萍 段好丽 乔婷婷 陈丹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目的 调查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抑郁发生现状,研究其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育价值观量表、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评估生育价值观和抑郁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压力知觉量表(PSS)测量抑郁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除生育价值、生育职责因子得分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生率为8.72%(45/5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为:生活满意度(OR:1.925,95%CI:1.504~2.367)、压力知觉(OR:1.167,95%CI:1.013~1.247)和心理弹性(OR:0.843,95%CI:0.715~0.968)。结论 女大学生新政策环境下的生育价值观有所变化,抑郁发生现状值得重视,抑郁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高校、医院、社会应针对干预,以减少抑郁发生。

抑郁;生育价值观;影响因素

青年的生育价值观和态度随着青年在人生历程关键时期的身份而变化[1-2],新政策环境下,生育价值观应运变化开始得到更多关注。另外,抑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也是青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位列该年龄段第二、三位死亡原因[3],亟需措施减少青年抑郁发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和需求也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了解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及抑郁的现状,研究其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于2015-11—2016-04在郑州大学就读的516名在校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科生443名,研究生73名。纳入标准:精神状况正常,有基本沟通交流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不合作及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主要包括:个人资料:年龄、文化程度、所在年级、专业类别(文科类、理工科类、医科类)、独生与否、生源地隶属等;生活满意度情况。②生育价值观量表[4]:为西南大学张进辅教授编制。该量表共40个条目,9个维度(生育需求、性别偏好、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等)。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既往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③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Andresen等[5]在1977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版本基础上简化而成该量表共10个条目,3个维度(沮丧情绪、积极情绪、躯体抱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范围0~30分,总分≥10分表明存在抑郁状况。④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由Cohen等[6]编制,主要测量个体过去1个月所感知到的主观压力,共14个条目,总分范围0~56分,分数越高表明感知到的压力越大。既往研究表明,PS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7]。⑤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共25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8]。

1.2.2 质量控制: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向学生发放问卷,要求学生自行独立填写,填写完毕后将问卷折叠并现场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535份,收回有效问卷516份,有效回收率96.4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516名女大学生中,年龄(21.56±2.13)岁;生源地隶属城市207名(40.12%),农村309名(59.88%);医科类、理工科类、文科艺术类学生分别为242名(46.89%)、186名(35.36%)和98名(18.99%);独生子女240名(46.51%),非独生276名(53.49%);本科一、二年级245名(47.72%),本科≥三年级198名(38.37%),研究生73名(14.15%)。

2.2 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的差异

2.2.1 不同生源地及年级的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差异: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中,除生育价值维度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上,城乡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生育偏好、数量、时间和质量因子上农村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在生育方法、愿望和职责因子中,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除生育价值及职责外,女大学生在其余各因子上均存在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大一、二学生在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倾向于传统状态的生育价值观。研究生在生育偏好和生育愿望因子内得分较低,说明其有生育延迟倾向,这与国内外研究中高学历女性出现生育延迟的结论一致[9]。具体见表1。

表1 女大学生不同生源地及年级的生育价值观差异分析±s)

注:*P<0.05,**P<0.01,***P<0.001

2.2.2 不同子女类型及专业类型的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差异: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在生育时间、方法上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大学生在生育需求、愿望和方法的得分上,医科、理科低于文科(P<0.05或P<0.001),但在生育价值、性别偏好、生育质量上不同专业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女大学生是否独生及不同专业的生育价值观差异分析±s)

注:*P<0.05,**P<0.01,***P<0.001

2.3 女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状况 本研究中516名女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CES-D得分≥10分)为8.72%(45/516),无抑郁状况为91.28%(471/516)。抑郁水平总分为(10.02±4.59)分,3个维度得分依次为沮丧情绪(5.11±1.35)分,积极情绪(2.45±0.87)分,躯体抱怨(3.18±1.36)分。

2.4 女大学生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从调查的女大学生资料的单因素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相关因素,包括一般资料因素:学历层次、个人月支出、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状况;压力自觉状况。具体见表3、4。

表3 女大学生抑郁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n)

2.5 女大学生抑郁的多因素分析 以女大学生抑郁情况(无抑郁=0,有抑郁=1)为应变量,以一般资料因素、心理弹性及压力知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资料中个人月支出哑变量设置:Z1(1=500~999,0=1 000~1 499,0=≥1 500),Z2(0=500~999,1=1 000~1 499,0=≥1 500);生活满意度哑变量设置:S1(1=满意,0=一般,0=不满意),S2(0=满意,1=一般,0=不满意)。 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进入回归方程,均是研究对象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5。

表4 女大学生抑郁连续变量的单因素分析±s)

表5 女大学生抑郁发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学历对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升高,从研究结果中能看出,女大学生在对待生育的态度上更加趋于理性。在生育目标维度上,性别偏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本科女生的性别偏好强于女研究生,说明本科女生对性别的认识还不充分,独立成熟的生育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更多地受到传统生育价值观的影响。生育数量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影响下,对终生生育子女数量的期望。与既往研究[10]相比,在二胎政策新环境下,女大学生在生育数量倾向方面比政策落实前要稍高,但女研究生的生育数量倾向无较大变化。

3.2 女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状况 调查中女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为8.72%,提示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需改善措施。与吴世珍等[11]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中抑郁检出率稍低,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为女大学生,包括所有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吴的研究中包括所有大学生,且限定为大一新生,新生刚进入新环境,生活方式有所改变,负性情绪发生可能性增大。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女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生抑郁率为5.87%,研究生抑郁率为26.02%。研究生人生阅历增长,应具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抑郁发生率比本科生高,可能与研究生期间科研任务重,压力增大有关。

3.3 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在不同学历层次、生源地、个人月支出、生活满意度等一般资料因素中抑郁发生情况,发现生活满意度、个人月支出、学历层次为女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力知觉越高,心理弹性越低,女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越高。与既往研究一致[12]。因此,将重要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因子纳入女大学生抑郁预防进行筛查很有必要。

4 结论

大学生处于“抑郁”状态的群体逐年扩大[13-14],应引起重视。本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压力知觉、心理弹性状况是女大学生抑郁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高校应更加重视开展各种形式针对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抑郁相关的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家庭、医院和社会给予全方位的引导与支持。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稳固生育价值观,减少抑郁发生,保护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意义。

[1] Beets GCN,Liefbroer AC,Gierveld J.Changes in fertility values and behavior: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InLeete Red.Dynamics of values in fertility change[J].England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9:100-119.

[2] Mamta M.Fertility change in Asia and Africa[J].World Develop,2002,30(5):1 769-1 778.

[3] Thapar A,Collishaw S,Potter R,et al.Managing and preventing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J].BMJ,2010,340:c209.

[4] 张进辅,童琦,毕重增.生育价值观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65-673.

[5] Andresen EM,Malmgren JA,Carter WB,et al.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 well older adults:Evaluation of a short form of the CES-D[J].Am J Prev Med,1994,10(2):77-84.

[6] Cohen S,Kamarck T,Mermelstein R.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 Health Soc Behav,1983,24(4):385-396.

[7] Wang SY,Chen CH.Psychosocial health of taiwanese postnatal husbands and wives[J].J Psychosom Res,2006,60(3):303-307.

[8] 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licence Scale(CD-RISC)in Chinese people[J].Soc Behav Person,2007,35(1):19-30.

[9] Malin Söderberg,Kyllike Christensson,Ingela Lundgren.Wo-men’s attitudes towards fertility and childbearing-A study based on a national sample of Swedish women validating the Attitudes to Fertility and Childbearing Scale(AFCS)[J].Sexual & Reproductive Healthcare,2015,4(6):54-58.

[10] 邹海瑞,杜学元,徐明莉.关于女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的实证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院报,2010,94(6):24-28.

[11] 吴世珍,汪求真,米振宏.大学新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3):375-379.

[12] 赵娜,任凤龙.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3-83.

[13] 刘爱敏.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4,43(3):508-511.

[14] 杨槐,陈奕,仇宇.大学新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 340-3 342.

(收稿2016-06-10)

Researches on the reproductive values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YanTingting,ZhengWei,ZhangWui,DuanHaoli,QiaoTingting,ChenDandan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14,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productive values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Both reproductive value scale 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CD-RISC and PS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Results Except for childbearing value and birth responsibility,the scores in all remaining reproductive values showed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grade female students.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8.72%(45/516)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ife satisfaction(OR=1.925,95%CI:1.504 to 2.367),perceived stress(OR=1.167,95%CI:1.013 to 1.247)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OR=0.843,95%CI:0.715 to 0.968)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Conclusion The reproductive value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hange in a new policy environmen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pression should be worthy of attention.Universities,hospitals and society should aim at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Depression;Reproductive values;Influencing factors

2015年度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DYCX060);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310352)

R749.4+1

A

1673-5110(2017)01-0017-04

△通讯作者:郑蔚,女,硕士,主任护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学,慢性病管理,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生育研究生量表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
产后抑郁——生育性别偏好惹的祸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