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与模式

2017-02-20 08:58刘旭吕艳红马秋萍郭菲闫晓静纪林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

刘旭 吕艳红 马秋萍 郭菲 闫晓静 纪林芹

摘要:采用優势行动价值问卷儿童青少年版(VIA-Youth)对947名城市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究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包括各种优秀品质的性别及年龄特点,以及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组合模式等,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24种优秀品质中,儿童青少年得分最高的5种分别是领导力、信仰、审慎、谦虚和正直。得分最低的5种为幽默、善良慷慨、感恩、宽容和好奇心。男生的好奇心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情感智力和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其他优秀品质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除创造力、信仰等5种优秀品质以外,八年级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得分均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潜剖面分析表明。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表现为高优秀品质组、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和低优秀品质组3种不同的组合模式,3种组合模式的分布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潜剖面分析,组合模式。

1.问题提出

优秀品质(character strength)是个体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诸如创造力、领导力、团队精神、乐观等(Park&Peterson,2003;Park,Peterson,&Seligman,2004)。长久以来,许多哲学家和教育者都致力于识别并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但是在心理学领域,这些重要的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忽视。直到最近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以赛里格曼(Seligroan)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开始强调要重视识别和培养个体的优秀品质。Seligman指出,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儿童青少年不仅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也是所有社会的一个终极目标(Park,Peterson,&Seligman,2004)。其他研究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如Benson(2003)在其发展资源模型(The Developmental Assets Framework)中指出,需要将儿童青少年作为一种资源去培育,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爱学习、关爱、平等、正直、诚实等重要品质;kmer等(Lerner et al al2005;Zarrett&Lerner,2008)在其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中则指出,需要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感恩、宽容、善良、仁慈等良好的积极品质,以及社会、学业等方面的能力。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与效能感,以及关怀、同情他人的能力等。

优秀品质不仅构成个体自身积极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与个体的积极适应存在联系。研究发现。多元的价值观、延迟满足能力和乐于助人等品质与良好的学校适应以及优秀的学业成绩等积极发展结果存在正向联系(Lau,Cummins,&McPhel"son。2005;Scales,Benson,Leffert,&B1yth,2000);感恩、希望、活力、好奇、爱与被爱等品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ark&SeIigman,2004);领导力、公平、自我控制、毅力、宽恕等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CiIlessen&Rose。2005)。同时,优秀品质还可以有效避免和缓解个体的一些失调行为,是“抵御心理疾病最有效的缓冲器”(Dahtsgaard~Davis,Peterson,&Seligman,2003,p3)。研究发现,希望、活力、领导力等优秀品质可以降低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Park&Pe,terson,2006),毅力、正直、谨慎以及爱与被爱等这些优秀品质可减少攻击等外化行为问题(Ruch,Proyer,Harzer,Park,Peterson,&Seligman,2010)。

虽然积极品质是个体积极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对其结构却缺乏系统的描述。直到最近,Park,Peterson和Sellgman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整理确定了6种核心美德与24种优秀品质(Park&Peterson。2003,2005;Park,Peterson&Seligman,2004;张宁,张雨青,2010)。这六种美德与24种优秀品质分别为:第一类美德为智慧和知识。包括好奇心、爱学习、创造力、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洞察力5种优秀品质;第二类美德为勇气。包含勇敢、勤奋与毅力、诚实正直、热情4种优秀品质;第三类美德即人性,包括爱与被爱的能力、善良慷慨、社会和情感智力3种优秀品质;第四类美德是正义,包括团队精神、公平、领导力3种优秀品质;第五类美德为节制,包括宽容、谦虚、审慎、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4种优秀品质;第六类的是卓越,包括对美的敬畏与欣赏、感恩、希望、幽默、信仰5种优秀品质。这6种核心美德及其所包含的24种优秀品质表现出了跨文化跨时间的一致性。24种优秀品质是6种核心美德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不同方面的体现。而培养这24种优秀品质正是获得6种核心美德的途径(Park&Peterson,2003,2006;Park。Petemon,&Seligman,2004)。因此,Park,Peterson和SeHgmart将6种核心美德及其所包含的24种优秀品质定义为“优势行动价值分类体系”。

依据VIA,研究者对不同年龄、性别个体的优秀品质进行了实证探讨。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4个英语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善良、公平、感恩和判断力为得分最高的优秀品质,得分较低的优秀品质包括审慎、谦虚和自我控制等。且优秀品质得分的次序在各英语国家表现出了较高一致性(Park,Peterson,&Seligman,2006);优秀品质存在显著性别与年级差异,女生在对美的欣赏、感恩、善良慷慨、爱与被爱等优秀品质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创造力和勇气上则高于女生;高年级孩子优秀品质的得分普遍高于低年级孩子(Buseho~Proyer,&Rueh,2013;Dahlsgaard,Pe-terson,&Seligman,2005;Liniey et al,2007;Littman&Lavy,2012;Park&Peterson,2003,2006;Seligman,Steen,Park,&Peterson,2005;Tone~Haslam,Robinson,&Williams,2012)。

显然,这些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品质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VIA分类体系具有跨文化适用性。然而,总体而言,对于优秀品质的研究刚刚兴起。虽然已有研究(Busehor,Proyer,&Ruch,2013;Dahlsgaard,Peterson,&Seligman,2005;Linley et al,2007;Littman&Lavy,2012;Park&Peterson,2003,2006,Seligynan,Steen,Park。&Petern,2005;Toner,H~slam,Robinson,&Williams,2012)探讨了不同年龄或文化背景下个体优秀品质的特点。但它们仍以测评问卷的适宜性为主要目的,而且主要以欧美儿童青少年为被试,仅揭示了欧美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下,传统文化重视与强调“中庸”的个性特征,中国人追求和谐,行为举止谦虚谨慎、情感表达含蓄,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又注重“面子”和“关系”(Ovserrnan,Coon,&Kemmelmeier。2002;费孝通,2011:严文华,2009)。与此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变革与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中国社会在文化价值观上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传统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了挑战和被改变。我们可以推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文化变革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发展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的独特特点。近年来,一些研究者(管群,孟万金,&Keller,2009;孟万金,2008;王新波,2010;张冲,孟万金,王新波。2012)开始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进行探讨,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优秀品质总体水平较好,但在有一些优秀品质上表现出与西方儿童青少年不同的特点。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儿童青少年样本上对我国儿童青少年24种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包括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突出与较不突出的品质,以及男女、不同发展阶段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差异。

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他们在各种具体品质上的得分状况,而且另一重要方面是在不同儿童青少年身上各种优秀品質会形成不同且有意义的组合模式。近年来,随着心理发展研究越来越强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及个体差异(Lerner,2006),个体定向的理论与方法(Person-orientedApproach。$terba&Bauer,2010;Yon Eve,2010;纪林芹,张文新,2011)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探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不同模式。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即采用个体定向的研究策略,使用潜剖面分析(1atent profile anadysis LeA,SteinleyBmsco,2011)探讨与揭示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不同组合模式,并对不同性别、年级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发展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充分地阐明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

总之,本研究采用Peterson与Seligrnan(2004)编制的优势行动价值问卷(the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VIAYouth)测量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探究VIA-Youth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包括性别与年级差异。以及不同的组合模式,从而揭示中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特点。

2.方法

2.1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山东省济南市4所小学(五年级)和3所初中(八年级)的947名儿童青少年为被试,其中五年级498人(占52.6%),八年级449人(占47.4%);男生474人(占50.1%),女生473人(占49.9%)。被试的最大年龄为16岁,最小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为13.45±1.43岁。96.9%的被试为汉族,2.3%为回族,0.7%为满族、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父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占39.2%。本科以下且高中及高中以上者占41.2%,高中以下者占19.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者占31.3%。本科以下且高中及高中以上者占45.8%,高中以下者占22.8%。儿童所在家庭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8.9%,2000-4000元之间的占23.3%,4000-6000元之间的占32.7%,6000元以上的占35.1%。

2.2研究工具

采用Peterson与SeligmRn(2004)编制的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VIA-Youth)测量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该自我报告问卷共198个项目,分为24个分量表,分别测量创造力、好奇心等24种优秀品质。问卷题目主要是同绕10-17岁儿童青少年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如学校、家庭和朋友等而设计,各分量表包括7到10个题目。各分量表题数及题目举例见表1。

已有研究曾对不同种族(民族)被试进行了大范围测验,表明这一问卷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群体的个体具有较高的适用性(Lin]ey et al.2007;Park&Peterson,2006;Park,Peterson&Seligman,2004;Shimai,Otake,Park,Peterson,&Seligman,2006;Toner,Haslam,Robinson,&Williams,2012),已有针对中国被试的研究(Dahls,gaard,Peterson,&Seligman,2005;Peterson&Sdigman,2004;段天宇,2011;段文杰,2012;段文杰,张永红,李婷婷,唐小晴,段天宇,2012;周雅。刘翔平,2012;管群,孟万金,&Keller,2009)也表明其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本研究中,首先请多名心理学研究生共同将其翻译成中文。并经过多次和心理学专家的讨论进行修改。其次,由未参与初始中文翻译的研究生将中文版题目回译为英文,经对比发现回译后的英文与原始英文题目无实质差异。再次。将中文版问卷题目在小学和初中进行小范围预测,被试反应题意明确。简明易懂,从而确定了最终问卷。问卷采用Likert式5点记分,从“一点都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到5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该品质越明显。本研究中,各个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mnbaeh's a)在0.73-0.89之间。

2.3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主试均为具有丰富施测经验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施测前统一对所有主试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施测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等。问卷施测前取得了校方及学生家长的同意。并且由校方为我们安排了统一的施测时间。施测时每班由两名主试负责,主试讲解指导语和答题要求,在施测过程中对被试进行答疑以确保被试正确理解题意,并且当场收回被试填写完成的问卷。整个过程大概需要45分钟。

2.4数据管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采用SPSS 16.0和Mvlus 6.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得分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在24种优秀品质中。儿童青少年得分最高的前5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领导力、信仰、审慎、谦虚和正直,得分位于后5位(得分由低到高)的是幽默、感恩、善良慷慨、宽容和好奇心。

3.1男生和女生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

在24种优秀品质中,男生得分最高的5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领导力、审慎、信仰、谦虚和毅力,得分位于后5位(得分由低到高)的是善良慷慨、幽默、感恩、乐观和团队精神;女生得分最高的5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信仰、领导力、正直、毅力和判断力。得分位于后5位(得分由低到高)的是幽默、好奇心,善良慷慨、感恩和宽容(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男生女生在好奇心(t(946)=5.27,p<0.05)、情感智力(t(946)=6.81,p<0.01)、自我控制(t(946)=5.00,p<0.05)这3种优秀品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好奇心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情感智力和自我控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其他优秀品质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3.2五年级和八年级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

在24种优秀品质中。五年级儿童得分最高的5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別是领导力、审慎、信仰、谦虚和判断力,得分位于后5位(得分由低到高)的是善良慷慨、幽默、宽容、感恩和团队精神;八年级青少年得分最高的5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毅力、信仰、领导力、正直和审慎,得分位于后5位(得分由低到高)的是幽默、感恩、好奇心、创造力和乐观(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五年级儿童和八年级青少年除了在创造力、判断力、审慎、自我控制、信仰这5种优秀品质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外((946)<3.52,ps>0.05),在好奇心、爱学习、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热情、爱与被爱、善良慷慨、情感智力、团队精神、公平、领导力、宽容、谦虚、对美的欣赏、感恩、乐观、幽默19种优秀品质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s(946)>4.56,ps<0.05),具体表现为八年级青少年的在19项优秀品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

3.3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结果:潜剖面分析对24种优秀品质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以考察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表现为哪些组合模式。分为不同组的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尽管从第2组到第5组BIC持续减小。而且直到第4组到第5组BIC的减小(从38852.96到37908.38)才开始减小。但是对LMR-LRT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组结果模式的模型p不显著,冈此LMR-LRT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支持3组的模型。这一分组的熵值为0.97,表明分组的准确性较高。综合这些拟合指标,3组的模型拟合最好,即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表现为3种组合模式。其中,模式一包含374名儿童青少年,约占39.5%:模式二包含296名儿童青少年,约占31.3%;模式三包含277名儿童青少年。约占29.3%。各组模式下儿童青少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XZs<1.77,ps>0.05)。

以3种模式为自变量,分别以24种优秀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合模式在24种优秀品质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s<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Bonfemmi法)表明,3组模式两两间在24种优秀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s<0.001)。模式一最高得分为感恩、乐观、爱学习、团队精神和宽容,最低为领导力、洞察力、审慎、判断力和谦虚;模式二最高得分为领导力、信仰、审慎、洞察力、毅力,最低为感恩、宽容、幽默、团队精神和对美的欣赏能力;模式三最高得分为领导力、谦虚、判断力、审慎、洞察力,最低为感恩、爱学习、乐观、善良慷慨、团队精神(3种模式组儿童青少年24种优秀品质的得分见图1和表4)。

由图表可以看出。模式一的儿童青少年在各种优秀品质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学生,也显著高于平均分,尤其以爱学习最为突出,并且他们乐观向上、具有感恩宽容的心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与他们自身优秀品质的平均得分相比,高优秀品质组儿童青少年缺乏幽默、洞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领导力得分较低。模式二的儿童青少年24种优秀品质的得分围绕在平均分周围,且大部分得分在平均分以下,但是与平均分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构成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与他们自身得分相比。诙组儿童青少年的领导力得分较为突出,他们做事审慎且具有较高的信仰和洞察力。但是他们不够幽默、宽容和感恩,不爱学习也不擅长与他人合作。模式三的学生各种优秀品质的得分都处在平均分下方。且与平均分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为低优秀品质组。他们明显不爱学习、不懂感恩。尽管相对自身来讲领导力得分较高,但该组领导力的得分也显著低于总体的平均得分。

4.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Peterson与Seligman(2004)编制的VIA-Youth对我国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揭示其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可能存在的性别与年级差异以及不同的组合模式。结果表明,VIA-Youth总体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mnbachs a)在0.73-0.89之间。表现出了良好的测量学特性,适用于测量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

4.1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

总体而言,本研究发现,在24种优秀品质中,我国儿童青少年得分最高的5种分别是领导力、信仰、审慎、谦虚和正直。得分最低的5种是幽默、善良慷慨、感恩、宽容和好奇心。这与西方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得分最高的优秀品质为爱与被爱、幽默、感恩、善良、正直,低得分的优秀品质包括审慎、毅力、宽容、自我控制和谦虚(Lirdey et al 2007;Park&Peterson,2003,2006,Buschor,Proyer,&Ruth,2013)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之所以表现出如上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应该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及教育观念有关。在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在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依照儒家文化,人们秉持着知足、安分、克己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谦虚谨慎、情感表达含蓄,冈而审慎、谦虚、正直的得分较高是符合我们预期的,相反,在中国文化中,有关爱与被爱的能力则不被强调。而西方社会文化更强调和重视情感表达,因而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幽默、感恩和爱与被爱。对于好奇心这一品质,则主要由于长久以来的学校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并不鼓励和挺倡孩子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很少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疑问。很少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因而其得分较低。

领导力的高得分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当今社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求。使得家长、教师以及儿童青少年自己越来越重视领导力的发展,因而在学校或家庭中家长、老师以及儿童青少年自己都会有意识地培养领导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表现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或者儿童青少年自发组织的活动会有意识地安排其做组织领导的角色,或者强调儿童青少年与他人的合作,因而当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领导力特征确实有了较明显的增强。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领导力得分较高,可能也与儿童青少年自己认为领导力是重要的,因而更乐意将自己的领导力展现出来。包括在使用自我报告问卷测评时报告出来。这是自我报告的数据收集方式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未来研究对于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包括领导力的测评除了使用自我报告外,还应该使用其它的数据收集方式。比如教师报告、家长测评、同伴评定等。

中國孩子的信仰得分较高比较难以理解。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哲学问题,它是指特定文化群体和生活于该群体文化之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所选择的价值承诺,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价值导向(万俊人,2001)。当今,我们更多地被告知“中国人没有信仰”。我国青少年面临着信仰危机(邓晓芒。2006)等、,但是我们测量所得儿童青少年的信仰高得分,这可能是因为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的信仰可能并非哲学上所讨论的信仰。而是在学校教育中被教导遵循的一些信念、理想或行为准则。如“天道酬勤”、“先苦后甜”等。因而信仰得分高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的信仰得分较高也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即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周颖莹,2006)。

4.2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性别与年级差异

除男生在好奇心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情感智力和自我控制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外,男女儿童青少年在其他优秀品质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优秀品质存在明显的年级或发展阶段差异,八年级青少年在19项优秀品质(刨造性、判断力、审慎、自我控制、信仰等5种除外)上的得分均高于五年级儿童。

关于优秀品质的年级与发展阶段差异的研究发现与西方(Busehor,Prover,&Ruth。2013:Dahlsgam'd,Peterson,&Seligman,2005;Linley et al,2007;Littman&Lavy'201 2;Park&Peterson,2003,2006;Seligman,Steen,Park,&Peterson,2005;Toner,Haslam,Robinson,&Williams,2012)以及孟万金等(王新波,2010;张冲,孟万金,王新波,2012)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表明优秀品质随着年龄增长,其得分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跨文化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各种优秀品质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而在优秀品质的性别差异方面,我们的研究发现与西方研究(Littman&Lavy,2012;Park&Peterson,2006;Buschor,Proyer,&Ruch。201 3;Toner,Haslam,Robinson,&Williams,2012)既存在一致,也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尤其是在西方研究发现的女生占优势的品质上,我国女生并不比男生更占优势。这可能是由于西方研究发现的优秀品质的性别差异更多的是因为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思维和表达差异,而我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强调对男生的培养教育,希望男生既能够具有领导力、勇敢、坚韧不拔、宽容大气等特点又可以谨慎、谦让和幽默等,从而使得女生一些本来会占优势的优秀品质(如对美的欣赏、善良慷慨等)并没有表现出比男生好,男女生只在少数优秀品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4.3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典型组合模式

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果是。采用LPA分析确定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典型组合模式,即“高优秀品质组”、“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和“低优秀品质组”3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而这3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儿童青少年的分类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十分吻合。我国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高优秀品质组”,他们热爱学习、乐观向上、具有感恩宽容的心且具有团队精神,但是相对缺乏洞察力、判断力和领导力。本研究发现的“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的各种优秀品质的得分比总体平均分略低。但是与平均分的差异不显著;与他们自身各种品质的得分相比,“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领导力得分较为突出。他们做事审慎且具有较高的信仰和洞察力,但是他们不够幽默、宽容和感恩,不爱学习也不擅长与他人合作。“低优秀品质组”的各种优秀品质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平均分。他们明显不爱学习、不懂感恩,尽管相对于他们在其他优秀品质上的得分来讲其领导力得分较高。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在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中优秀品质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典型模式,约半数的儿童青少年(40%)在各种优秀品质上均表现良好,符合传统的“好孩子”或“好学生”标准;其他儿童青少年在各种优秀品质上的得分总体上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这些学生在学习、人际等领域的品质上得分较低。在实际学校及家庭教育中,需要考虑不同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特征。对不同个体采用有差别的针对性辅导与干预策略,以促进他们优秀品质的发展。

4.4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发展特点、存在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并揭示了“高优秀品质组”、“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和“低优秀品质组”三种不同的组合模式。这些结果表明优秀品质的发展既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又存在文化特异性,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发展在遵循一般发展模式的前提下,确实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青少年的独特特点。儿童青少年得分最高/最低的优秀品质以及品质的组合模式分别属于不同的美德下,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在理论上各种美德包含了几种不同的优秀品质。但是同一美德下的几种优秀品质在儿童青少年身上的发展状况却不同步。这是否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包括优秀品质尚处于发展变化中所致?对此,有待于未来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仅调查了两个年级,而且仅抽取了一个城市的儿童青少年,因而,本研究的样本不能代表我国不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被试。本研究的结果不能推广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未来研究需要在更广泛的区域抽取儿童青少年样本,以及更广泛的年龄群体,以充分揭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基本特点,并且从更大的年龄跨度上考察优秀品质的发展。从而更清晰地发现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随着年龄的发展规律。此外,本研究中仅仅使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数据。在自我报告中儿童青少年可能倾向于高估其认为重要或看重的能力,如领导力等,因而未来研究还需要使用其它的数据收集方式,比如教师报告、家长测评、同伴评定等。未来研究还可以考察优秀品质与其他相关变量,比如优秀品质与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业成绩、同伴关系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關系,从而揭示影响优秀品质发展的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5.结论

本研究条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儿童青少年在24种优秀品质中,得分最高的前5种分别是领导力、信仰、审慎、谦虚和正直,得分最低的5种的是幽默、善良慷慨、感恩、宽容和好奇心;(2)男生在好奇心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情感智力和自我控制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青少年的在除创造性、判断力、审慎、自我控制、信仰这5种优秀品质以外的19项优秀品质的得分均高于五年级儿童;(3)我国儿童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发展表现为“高优秀品质组”、“中等略低优秀品质组”和“低优秀品质组”3种不同的组合模式。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
优秀品质的培养时间
卓有成就的他们
用奉献缔造服务 展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访巩义市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张磊
如何在劳技课上融入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力量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
写给那些抄袭作业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