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能摆脱一切绑架

2017-02-20 20:49由卫娟
齐鲁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徐玉玉聂树斌专车

由卫娟

2016年,12月30日下午,“全國专车第一案”在济南市中区法院宣判,济南市客管中心于2015年2月作出的2万元罚款决定被撤销,专车司机胜诉。这个案件的四次延期被认为意味深长。

2年前,该专车司机被当做黑车处理时,专车的合法性争议很大,多次出现了出租车围攻专车的现象。法院在舆情汹汹中受理这一案件,怎么判,关系的不仅是一个案件,而是一个新行业的发展,面对的也不是当下的法律法规和舆情汹汹,还要考虑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个判决,不被舆情绑架,不被权力部门左右,甚至不被现有法律所束缚,体现了法官的智慧。坊间有言,这一拖再拖是一种智慧,法院终于拖到了专车的合法性得到解决。法官的腾挪有术,影响着司法尺度、道德标准在民间生活的博弈、乃至社会经济文明的进程。

同样是一个拖字。在聂树斌案件中,山東高院先后三次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复查期限,却被一些媒体认为背后有权力博弈导致翻案曲折。坊间有言,假如不是某某的倒台,聂母的翻案之路还要曲折遥远。有时候,媒体就是这么无奈,刚给“最美判决书”们点了赞,又得要求清查聂树斌案件中的渎职枉法之徒。所以法院亲友常相问:一边点赞、一边批判,你到底站在哪一边?

在这个割裂的世界,无论我抨击什么、点赞什么,都希望不被任何人、任何身份、任何利益所绑架。作为媒体,质问雷洋案中警方程序是否正义是一种勇敢;点赞徐玉玉案中警察的反应迅速也着实需要勇气。

在2016年的数次警察打人事件之后,因为采访济南刑警中的精英人物,朋友圈里有人晒我:你怎么表扬起警察来了?在一篇警察通宵达旦辛苦破案的文章后边,留言里出现了“警察都是垃圾”“逮起来一查一个准”等等语言暴力。一个群体的社会职业声望破坏背后,是整个社会信任值的新低。从相信一切、到消解崇高、质疑一切,民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即便是警察内部,他们也一样困惑于这个时代的诡异。在记者对济南刑警的采访中,得知“聂树斌”和“王书金”并不罕见。该刑警曾破获一起杀人案,凶手交代曾在河南某地杀人焚尸。但刑警去河南核实却得知该案已经被侦破,凶手已经在某次清网活动中落网。在这次清网活动中,该地警方名列前茅,漂亮的数据之下,这一个“聂树斌”长期羁押没有惨死,但这一个“王书金”却逍遥法外,再次制造了一起血案。

说到徐玉玉事件中的诈骗产业链,济南刑警们更是吐槽一片。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全国各地的诈骗之乡。当他们千里迢迢地跑到外地去请求同行援助时,某地刑警们总是电话费余额不足、警车没油。最狠的居然在结账时,让酒店老板拿出了他们一年的欠条。

即便是遁入空门的和尚,在采访时大谈救赎之道与文化遗产等等话题,一样要考虑怎样让主管部门同意庙里卖高香的撤出问题。即便是一个高大上的画展盛大开幕,主办方在光鲜亮丽出场前一刻钟,也是挽着袖子挥汗如雨应付各种不堪。

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了解的越深、越久,越对呈现的部分真相战战兢兢。报道可能不会带来预想中的改变,但其中敏感性与道德感,是我内心的坚持。我坚持以个体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被自己、他人乃至一切所绑架,温柔体察他人的文化、内心与生活。在自己身上改造国民性,一点一滴挖掘最深的问题。

猜你喜欢
徐玉玉聂树斌专车
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聂树斌案的司法示范效应彰显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轰趴专车?——MINI CLUB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