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绪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说:“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任何人都能得到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人人也免不了这个向往。
对于企业家而言,基业长青品牌延续是一种不朽,而他对企业家精神的演绎、引领和拓展更是一种不朽。2017年1月16日,阿拉善SEE生态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去世,一干企业界风云人物失去了“带头大哥”。
在之前的两年,他几乎淡出了新闻界的视野。他曾带领首创从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到体量增长了将近200倍,甚至成为北京国企利润排名第一的企业。他曾试图在首创引入黑石、KKR等外资投资者,完成公司产权多元化、治理结构合理化、公司的市场化以及资产的证券化,尽管最终并没有成功。但在今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焦灼的深水区,他曾经的努力显现着卓然的远见。而到了盖棺论定的这一天,这些努力都成为一种背景,还是阿拉善最终用青翠为他加冕,成就了企业家最恢弘的不朽。
2004年6月5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正式成立,近百名企业家参与并发表了《阿拉善宣言》。他让这些企业家们从输赢成败中抬起头来,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担负起一代精英的历史使命。在这个雾霾重重的冬天,遥想沙尘暴肆虐的春天,我们更能体会他“试图要扫清北京的天空”的光荣与苍凉。
阿拉善在他的墓志铭上熠熠生辉,不仅是因为阿拉善代表中国新兴企业家阶层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尝试,更因其治理结构上为其后的公共管理提供了民主探索。
刘晓光把一堆企业家放到一起,发现大家其实是在找一种共同语言——最基本的民主程序。这些平等而强势的个体集合到一起发现,在理念上达成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共识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到如何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组织的公益目标时,他们都是新手。理事选举是差额还是等额,会长是否可以连选连任,鼓掌通过还是无记名投票,要不要名誉会长,权利表达的界限到底在哪里……这些老总们在一起充分領教了民主的“效率低下”。为了给组织建设“DNA遗传基因” ,他们甚至聘请《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译者袁天鹏为协会专门制定一套《SEE议事规则》。“这大概是国内第一份单纯为了制定一套议事规则而签署的合同。”规则的43条条款,详细规定了发言、辩论、动议、表决、选举、会议议程等规则。这些“细枝末节”的背后,才有“议事的效率,以及议事程序的正义性”。
据说,阿拉善换届前一天,王石给冯仑打电话,问有几个人参与选举会长,这些人都怎样?冯仑说,第一,有人报名,而且报名的人都不错;第二,究竟谁当会长,我也不知道。他们用十年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终于把特权人物和特权思想关进了笼子里。
“把公共精神,真的转化为公共组织,然后形成公共能力,最后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起到该起的作用。”这是阿拉善最大的不朽。公共领域的民主法治,是一个渐变过程。阿拉善的民主治理,最终可媲美于大型的国际组织治理结构。这对于所有参与的企业家而言,都是一种难得基因改造。
在这个意义上,刘晓光带给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