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宇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地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目标的要求,如何進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实施及教学后的反思三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 增加互动 差异化教学
一、教学前的准备
1.确定目标
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要多方考虑,既要在满足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更应该在详细研究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依据现有资源及能力,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步骤大概有三,第一、紧扣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紧扣教材就是要明确教材内容,将内容理清楚,熟练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结合课标,明确教学范围和程度。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结合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物理教学时,要教哪些内容?要教到什么程度?第三,深入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同时也要深人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兴趣爱好等等,从而制定出详实可行的目标。根据以上三个步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有效教学指明方向。
2.把握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物理知识体系有着准确的把握,在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教学。例如,在进行高中物理必修二《匀速圆周运动》的备课时,我们要结合教材、课标,准确把握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一“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明白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清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把握住重点后,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方式。这样一来,在教学时,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哪个知识点是本堂课的重点,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导人课堂,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活跃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差异化教学
在接受不同水平的小学、初中教育之后,高中阶段的每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相同,物理学习能力和基础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同时提高对物理基础薄弱学生的帮扶力度,缩小其与整体水平的差距;对物理学习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潜力。通过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均衡发展。
3.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尤其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上台参与实验、分组讨论问题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整个物理教学,这样的学习效率更高。
4.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教育设备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黑板、收录机已经被投影仪、多媒体所取代,尤其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物理知识更为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板书的时间。例如,通过三维软件制作原子模型讲解原子结构,可使学生通过视觉直观,了解要学习的知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接受新知识。
三、教学后的反思
物理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教学能力、水平,而且会提高教师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把握程度,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教师找到不仅适合自己,而且能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时,反思的内容是:教师应自我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若达到教学目标,要认真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要仔细分析失误之处,并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来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整改。我们可以采取写反思日记、观看课堂录像、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深刻的教学反思,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