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
培养良好习惯 奠基美好人生
■陈 萍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时期属于学生身心变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品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其还会受到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引导不正确或者不到位,极有可能使学生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相关的行为举止对于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
传统的养成教育中,其教育的程度较浅,通常仅仅停留于说教这一方面,并且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严肃对待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如今,新型的养成教育模式更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不断在日常教育中寻找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想要更深入地对学生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校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培养。
采用国学经典来作为课程的教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文化的精髓,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理念,并且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建设方面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形成抵御不良风气的屏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认同感。国学经典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人格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联系或者是其中的继承关系。只要坚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校可通过多元化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丰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成为一个热爱学习,有个性却不张扬的好学生;在家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孝心的乖孩子;在社会上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教养的好公民。
学校的校园文化应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确保学生能够做到知行统一并且能够快乐、健康成长。学校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举办常规礼仪为主题的活动。
在班级中,班主任可每周选定一天为评价日,学生可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随后再分小组相互进行评价,让学生相互进行监督,一同进步。班主任可用班会费购买一些小礼品,每周选出表现突出的5名学生送出鼓励礼品,对于未得到礼品的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再接再厉,如此一来便能够让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能够有效提升德育的成效。
学校可在每个学期期末的颁奖典礼上,每个年级选出20名自律优良并且乐于助人的学生,给予鼓励奖状,并且加以表扬。
建立健全养成教育的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让学校掀起“人人争当小雷锋”的热潮,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不能急于求成,其只能日积月累,慢慢养成。由此可知,环境是一个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在校园内,教师多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处于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氛围中。在家里,父母更应该多教导孩子做好事,不求回报。与此同时,家长应和学校达成共识,以身作则,为学生和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家长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或者是终身教师,孩子在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养成时期,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或者是日常中自身的做法不正确,孩子会深受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家长更应做到自律,从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品。■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