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煊
正高级教师发展空间应向“教育智库”拓展
■吴维煊
我国2009年启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2年试点范围开始扩大,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职称,各省市陆续启动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虽然短期内能够晋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是极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将逐渐扩大。如何让正高级教师群体创造更多的教育能量,为学校及地方教育起到引领作用,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又一新的课题。
江苏省有68万名中小学教师,2004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评审“教授级”中学教师职称,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试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全国统一开展中小学教师评正高职称试点,南京、扬州、泰州三市被列为试点城市,目前江苏省已有604名中小学教师评上正高级职称。2013年,江苏省在中等职业学校试点评审出14名正高级教师;2015年,又评出29名正高级教师,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有正高级教师43人。这些晋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数是本校及地方教育的领军人物,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没有将正高级教师的人才资源有效利用。
职称变高,动力变弱;业务熟练,创新不足。这一现象已成为部分学校不正常的常态。正高级教师已不再年轻,大多在50岁左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临近退休时才评上的。在晋升职称前,他们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晋升职称后,课时大量减少,甚至不再上课了,在教学研究上积极性也不如从前。由于他们职称高、年龄大,学校对他们极其照顾,他们可以不坐班、不参加考勤,处于“半退休”状态。还有个别正高级教师主动要求到学校后勤部门休息。50岁左右的教师的确算得上是老教师了,这里的“老”只是年龄上相对的“老”,而不是身体上的“老”。他们的思维及智慧仍处于高活跃期,他们理应创造更多能量,但却在“等待退休”这一自我及他者都认同的观念中,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邀请正高级教师讲学,是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将教师的人才资源最大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有些正高级教师经常出没于各种讲座中,来往于各种项目评审中,陷入没完没了的委员会中不能自拔。他们拿着一份PPT讲稿,在各种讲座中通用;在各项评审中,说着不痛不痒的话语。表面上看,他们走南闯北、极其忙碌,与活动家无异。但在热闹的外表下,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自我提升,却让自己淹没在自我和他人认可的平庸中。正高级教师将热情和奉献都集中在校外,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所学校,能晋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是极少数,甚至是个别人。由于他们的存在,改变了学校的职称结构,学校有了“教授级”教师,档次自然就不一样了。正因为如此,部分学校出于对正高级教师的奖赏或安抚,将其安排到中层领导岗位从事行政工作。这些有着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正高级教师,在创造力较为旺盛的时候,却纷纷做了很多人都可以做的行政工作,这是一种人才浪费。
一所学校有了正高级教师,让师资结构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大成就。正高级教师作为学校的“重量级人物”,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招牌,他们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和报纸的版面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外宣传太多、太过热闹,让他们身心疲惫,阻碍了他们业务上的发展。
正高级教师不仅教学业绩突出,也有着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如果对他们进行行政化的教科研管理,就会让他们在“计划科研”中消磨掉创造力。“计划科研”的突出特点是表格多、会议多。他们主持一个研究项目,从申报、评审,到中期检查、验收、考核,要填无数表格,要附大量研究附件,要参加诸多的会议,而且部分会议多头部署、内容交叉重复。表格和会议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也让研究走向形式化、表格化,降低了研究效率。
提及学术,人们习惯以“象牙塔”喻之,意为其纯净高远,不染世俗烟尘。正高级教师大多有着较强的学术研究潜力与能力,但学术的进步是在思想、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正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需要与热闹的世界保持一定距离,但若将自己封闭在学术象牙塔中,也会禁锢自己的理念及思想,让自己在自娱自乐中使研究走向低效。
能够晋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是本省市的学科领军人物,他们有长期第一线的教育实践,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有属于自己的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他们有追求、有思想、有实践、有学问,这“四有”恰恰是教育家应具备的品格。当这些教育家型的教师具备了正高级教师的任职资格,其后续发展应如何定位,是教师个体及教育部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将正高级教师的教育智慧向教育智库研究拓展。智库是政策研究的组织形式,教育智库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履行学术使命的必然选择。加强智库建设是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大多数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正高级教师,他们不一定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新的建树,但他们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基本都来自于他们对教育的智慧思考。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能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能诊断出问题的症结,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他们敏锐的问题意识是教育智库研究重要的资源。学校及区域教育部门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教师对智库研究的作用,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就会减少很多教育决策上的失误,让教育少走弯路。
其次,将正高级教师的学术素养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正高级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风格、研究范式,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学生,也会影响到他们所在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队。当教育管理者能充分认识到这种影响效应时,就会创造条件让正高级教师的优秀潜质向更多人辐射。师生们以他们为标杆,学习他们儒雅的修养、执着的理想追求、丰富的智慧、宽阔的胸襟、伟岸的风骨、厚实的学问。当正高级教师这些优秀的潜质深深地影响到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时,这种影响就会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正高级教师作为学校及区域教育中的“榜样式顶级教师”,不仅要助力他们保持其教学及科研能量,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多能量,其业务发展空间应向智库研究拓展。正高级教师从事基层教育智库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学校层面及地方教育局层面。
智库研究对教育而言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和提高。由不同学缘结构的正高级教师组成的智库研究团队,每个人在各自独特的思考中,在不同学派间的自由争鸣中,通过对普适性的教育规律、教育原理和教育原则的精深解读,寻求对教育的多元理解,为学校及地方教育的课程研发、教材开发、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与方法引领,带动和影响更多教师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寻求价值、发现意义、跨上教育新高地。
依法治国为公共决策提供基本遵循,通过相关的规则和规范,明晰公共决策主体的权利和权限,规范决策的相关程序,实现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防止公共决策的任意性;另一方面通过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的运行监督,将权力关入制度的笼子中,通过构建党内监督、党外监督、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的防止权力滥用的监督体系网络,打破政府和政党这两个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过于强势的非对称地位,实现不同决策主体间权力的均衡,依法治国是公共决策机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不同,学术研究是局限在某一学科之内的某一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以个体研究方式进行。智库研究是团队研究,研究人员不仅要具备研究者的视野和品位,还要在团队中营造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让每个成员不仅能准确优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公开质疑,每个人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政策、学术和价值的讨论,拿出优秀的智库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决策上的失误。
智库是以问题为导向,目的是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智库研究的核心是发现教育的真问题,不能跟风选题,更不能没有问题性地跟着感觉走。找到教育中的真问题,研究与揭示问题的客观规律,通过灵活适用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个专题,集中时间与精力进行专题研究,再将各个专题联系起来,进行规律性探索,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校的教育决策者是校长及相关领导。为了让学校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应重视利用正高级教师的教育智慧,鼓励并支持他们从事学校教育智库研究。学校教育智库研究的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学校教育问题解决对策研究;学校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开展国家及地方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据调查,我国县市教育局局长中有很多并非教师出身,这些没有教育工作经历的局长们都是在县市组织部干部调配时被安排到教育局的。没做过教师的人担任教育局局长,是我国教育受行政化干扰过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教育问题多发的诱因之一。所以,县市教育局为避免地方教育出现过多失误,应特别重视利用正高级教师的人才资源,让他们从事地方教育智库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地方重大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研究;地方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模式研究;开展国家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研究的土壤是文化,而且应该是先进的文化。优质的教研文化,是促进教师观念交流、碰撞,提高研究有效性的关键。
在中庸之道的文化氛围下,人们奉行的是“见好就收”、“沉默是金”,大家都趋利避害,朝着最不可能有创新,最不会出错的地方走去。学校是产生新思想的地方,是百家争鸣的文化场域,必须要摒弃“中庸之道”观念对研究者的制约,营造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让正高级教师们亮出思想、亮出观念,在交流与碰撞中提升教育理念。
真正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地方对不上那些指标,而能满足所有考核指标的“指标人”未必是真正的人才。管理者要为研究者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不要用各种指标去约束他们,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保持从事教育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智库研究的效能如何,取决于研究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契合度。追求思想而非权力话语,是知识分子的本质属性,如何将知识分子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所采用,提高研究结果与权力决策的契合度,应注重以下问题。
很多学校重视取经,但不重视传道,不重视将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向外辐射,这也是一种教育浪费。学校及地方的智库研究成果,如:独特的观点、新颖的见解、批判性的思考、教改模式的探讨等,应通过校际间的交流向外传播,鼓励教师将优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让更多的教师及学校思考、借鉴。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正高级教师有着更大的价值增值空间。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通过教育智库研究这一载体,为正高级教师的发展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升自我、改善实践、影响理论、引领他人,将他们的人才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