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严密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儿童思维严密性还不强,主要表现在简单归因、非此即彼、似是而非、钻牛角尖等,所以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不断纠偏,不断完善。
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当同学们为谈迁精心写就的书稿一夜间被盗而惋惜之时,教师问道:“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什么他还要重新撰写书稿呢?”一个学生说:“谈迁需要再写一部史书挣版权费,因为他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竹箱子。”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说?仔细分析,可知他头脑中的因果逻辑如下:
《国榷》被偷→家徒四壁→家境贫寒→写书挣钱→改善生活→重写史书
显然,学生错误的根源在于未从整篇阅读材料上把握谈迁重写史书的原因,尤其忽略了“立志写书、酷爱历史、流传千古”等要素。教师将学生视线引入文本:“为了《国榷》,一夜之间谈迁经历了大喜大悲,他究竟为什么而喜呢?如果不是为了挣钱,他重写史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再好好读一读课文。”学生很快发现“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有的说:“谈迁心中之所以喜悦,是因为这部《国榷》凝聚了他毕生心血,足以流传千古,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可以用史书延续自己的生命,他很高兴,很欣慰。”有的说:“他立志写史书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读到这部书,至于能不能带来钱财,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更有同学说:“插图上的谈迁是清代的打扮,他之所以不顾年老体弱、家境贫寒,还要重新写明朝编年史,有可能是想让人们全面了解明代历史,不要忘记已经灭亡的明朝!”
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扩展,思维深度得到开掘,思维严密性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