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首要的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找“米”下锅。家庭、校园、社会是学生生活、学习、玩耍、交往的场所,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我尝试通过开展家务活动、挖掘校园生活、走进社会天地等途径,让学生学会开发、捕捉、搜集作文素材,切实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小学生知识面窄,社会阅历少,只有写亲自做过的事、经历过的事,才有话说。有人说,无活动不作文,无体验不写作。学生只有做过了才有切身的感受与体会。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作文素材。
我每个周末布置一道特殊的语文家庭作业。说特殊,是因为作业并非简单抄抄写写了事,而是要先亲自做一做,有了感受和体会,再动笔。如,做一道菜。要求家长陪同学生,去农贸市场购买食材;写出炒菜过程;介绍成品菜的色香味,特别是炒菜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要写清楚。家长在整个过程中要耐心指导,但不能代劳。同时把孩子做菜的图片,发班级家长QQ群。
“做一道菜”家庭作业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那个周末,家长群被语文作业刷爆了:有的孩子在厨房小心翼翼地切土豆,有的孩子系着围裙一本正经地挥舞着锅铲,有的孩子笑盈盈地端着一盘菜。菜丰富多样:青椒肉丝、西红柿炒蛋、炒豆芽、干煸四季豆、凉拌黄瓜……孩子和家长都收获颇丰。不少家长感叹,没想到娃娃还挺能干,点赞这样的家庭作业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的日记让我惊喜,即使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下笔有物,做菜过程写得极为真实生动。如:
我点燃火,在锅里放上油,等油冒青烟时把豆芽倒进锅里。锅里发出“轰”的一声响,油四处飞溅。我被吓得直往后退,两眼望着锅里,脑袋里一片混乱,不知该怎么办。 (万得旭《炒豆芽》)
之后,我又布置了“洗碗”“做一件让家长感到高兴或幸福的事”“家庭风波”“我和爸爸(或妈妈)的‘战争’”等作业。学生思维的大门打开了,围绕家庭,写出了《我家的“电视大战”》《停电的可怕》《煮汤圆》《我当了一回“按摩师”》《手机哪儿去了》等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日记:
唉!还剩下最难搞定的一年级的妹妹,她把自个儿反锁在屋里。“露露快开门”这句话不知说多少遍了,可她死活不肯出来。“打预防针的走了!”我这招真管用,露露小心翼翼地开门,见屋子里还有这么多人,后悔莫及。可已经迟了。舅舅一下子抱住她,她大哭:“我不打针!”几个大人抱腰的抱腰,按脚的按脚,抓手的抓手,可怜的妹妹被制住了。针扎进去后,哭声越来越激烈了,取出来时,哭声才减轻了些。好半天,屋子里还回荡着妹妹凄惨的哭声。 (张毅《打针记》)
引导学生把观察的视角指向家庭,实际上是教给学生把写作的触角伸向家庭生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白家庭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库,那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亲情。
一天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教室、操场、食堂、走廊、厕所,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故事发生。课堂上的插曲,同伴之间的打闹嬉戏,体育课上的游戏活动,校园读书节和艺术节、运动会,分发营养餐,收发作业本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都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留心身边的事情,及时捕捉校园生活的瞬间,用文字留住校园生活中的感动、难过、高兴、郁闷、兴奋……如,学生游戏,我让当事人写清楚过程,学生一篇篇日记如清泉汩汩而出:
“把书包挂在前胸,坚持10分钟。”孙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我的个天呀,10分钟?你确定?1分钟都受不了,10分钟,恐怕气也没有了。唉,听天由命,坚持10分钟吧。1秒、2秒、3秒……时间呀,你有时像骏马飞奔,有时怎么像蜗牛一样慢呀。 (李雨《我当了一回“孕妇”》)
学生是校园故事的主角,写起来记忆清晰,具体可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一双发现的慧眼,捕捉校园故事,关注校园生活,留心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建立一个校园生活素材库。
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以外,仍然有丰富多彩的社交、休闲、娱乐等社会活动。如,学习跆拳道、绘画、舞蹈、书法,逛超市、吃汉堡、玩游乐场、钓龙虾,参加同学生日派对、游泳、旅游、耍农家乐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的感受,用图片和文字定格精彩的瞬间。
今天要回老家。当然了,小狗也要跟着回去,不然不知道回来时家里要乱成什么样子。一下楼,小狗比谁都激动,见人就摇尾巴,“汪汪汪”地问好。小狗仿佛会预知未来,东闻闻,西闻闻,跑到车子旁等着了。我刚打开车门,它就急匆匆往上跳。可惜,跳不上去。小狗可怜的眼神,泛着可爱的光波。我实在受不了它宇宙无敌的可爱光波,把它抱了上去。 (彭旭《会飞的狗》)
写作文其实就是写自己和身边的事儿,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儿童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故事,只是他们并未有意识地观察和留心罢了。教师要把儿童引入到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建起一座丰富的作文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