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个人意识更强,
家长学历期望趋理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00后”电子产品占有率、电脑使用率、触网率和上网时长比“90后”均有大幅增加。64.6%的“00后”拥有手机,29.1%拥有个人电脑。94.7%的“00后”使用过电脑,88.7%上过网。16.1%的“00后”平时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上,休息日上网时长超过1小时的比例(45.8%)比“90后”上升35.7个百分点。
问及“你主要用手机做什么”,“00后”选择率最高的3项是打电话(59.5%)、听音乐(57.4%)和上QQ、微信等社交网络(46.4%);在“你上网主要做什么”的调查中,“00后”选择率最高的3项是上QQ、微信等社交网络(50.3%)、听音乐(49.2%)和玩游戏(40.2%)。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的比例(58.5%)是小学生(36.0%)的1.6倍。
调查发现,74.4%的“00后”认为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诚实、谦虚、守信、勇敢、孝敬等传统美德也是“00后”推崇的重要品质。和“90后”相比,“00后”对孝敬、勤劳、节约、宽容、正直等传统道德品质的认可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对责任、公正、合作等新时代道德品质的认可则呈现上升趋势。
在学习动机上,52.9%的“00后”学习是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希望将来有个好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适应将来的社会竞争。15.5%的“00后”学习是为了长者或权威的赞许、认可,或让父母满意、怕老师批评惩罚、担心同学看不起。29.2%的“00后”希望将来造福社会,或喜欢读书、使自己更聪明,对博士学历的期待比“90后”下降了16.3%。可见,“00后”对学习动机的认知趋于务实,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期待也逐渐回归理性态度。
调查显示,“00后”择友标准的前四项(品行好、讲义气/重视朋友、有相同的兴趣、学习好)和父母相同,但父母更希望子女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而“00后”把“讲义气/重视朋友”排在第二位,更看重朋友之间的情感和相似性。
父母最关心孩子哪些方面?父亲是学习成绩(74.6%)、身体健康(68.5%)和心理健康(33.0%),母亲是学习成绩(64.8%)、身体健康(43.4%)和安全(29.0%)。虽然大多数家長仍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但与10年前相比,比例已有较大幅度下降,而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关注大幅上升,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随着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更有支持性。30.6%的“00后”愿意将内心的秘密告诉母亲,遇到问题时首先向父亲求助的比例(17.8%)也较“90后”增加了3.5个百分点。28.8%的父母愿意听取孩子意见;了解孩子需要的父母接近半数(47.6%),较10年前增加了6.8个百分点。尽管九成多(92.9%)父母期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但期望孩子接受博士教育的比例比10年前减少了12.6个百分点,可见“00后”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00后”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是“有温暖的家”(59.4%)和“有知心朋友”(46.9%),远远高于“健康”(19.0%)、“快乐”(15.6%)、“为社会做贡献”(14.6%)、“自由自在”(10.7%)等其他选项。孩子的心声值得父母重视。
(杨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