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2017-02-16 12:28赵勤
西部 2017年1期
关键词:二郎安顺酿酒

赵勤

山上下雪了。纷纷扬扬的雪落下来,门前的小路,远处的山峦,不一会儿就淹没在白茫茫的雪海中。冬天的时间漫长,动物都躲起来了,村里人也不在外面闲逛了,三五个人围着炉火,喝着古法酿的粮食酒,炭火的灰烬一明一灭,铜火祸的原香弥漫开来,几个人说着闲话,夜深了,师傅笑着看他。突然,屋门被大风刮开了,一股冷风夹杂着雪花刮进来,刮得安顺一脸湿冷。回头望去,师傅的脸,陡然间也变得冷若冰霜起来……

总是这个时候,他被惊醒。一伸手拿过手机,凌晨四点多,屋外天还没有亮,黑黢黢的。此刻正是南方湿冷的冬季,躺在潮乎乎的被单上,他梦见了山深处的老家,梦见了师傅……

最近不知怎么了,他总是做这样的梦,总是梦见和师傅在山里的那些日子。

再也没有一点睡意。他斜靠在床头,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一口。不知道谁说过,夜晚的人都是脆弱的,如果这个时候,肖敏在身边,或者給他打个电话说,我们结婚吧。也许他就不再犹豫,也许他就下定决心在东莞定居下来了。

这些年他去过很多地方,乌鲁木齐、西安、成都、南宁等等,但都是短暂停留,大多没有超过一年,东莞是他逗留最长的地方。

离开安顺在东莞过冬天,已经七个年头了。他来东莞的第一个冬天认识的肖敏,和她确定恋爱关系也有四年了。肖敏人很好,懂事、体贴、人也长得好看,尤其是她那一头披肩长发,总能勾起他心里最隐秘的记忆,他仿佛看见小月的脸,影影绰绰的。肖敏笑起来的样子,也像小月一样安静,安顺看着她,总是想起从前,那些在山里的和小月、师傅一家一起劳作的日子。他的心里有时候会暗自想,如果没有那件事,他的人生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会毫无悬念地成为一个手艺人,也许现在还在那个山下酿着酒,他和小月会结婚,会有孩子,会和师傅一样平静地过着日子吧!

肖敏是东莞本地的客家女子,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小学校长,肖敏的母亲和她一样都是小学老师,她本人性情柔顺,可他就是下不了结婚的决心,他总觉得心里惦着什么,隐隐地勾着他。肖敏只知道他的老家在山里,以前学过酿酒,从事过白酒的销售工作,并不知道他和师傅一家的渊源和恩怨,这一段是他心里的隐痛,并不曾告诉过别人。

东莞一年四季的绿,最初的惊喜过后,是熟视无睹,然后就只有麻木和淡漠了。秋天,树叶为什么不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这满眼满眼的绿,让人绝望!也许是因为肖敏,让他这么久还在东莞,还没有离开。也许正是这让人绝望的绿色让他留在东莞,他自己也说不清,他究竟是爱这样的绿色,还是恨这样的绿色。

抽完一支烟,摁灭烟头,安顺翻了个身,漫漫长夜,还是躺下睡吧。他迷迷糊糊中想着,不能再等了,无论是和肖敏,还是去留,都要在这个春节前做个了断。

安顺出生在大山深处,从成都一直往南,到四川和贵州交界的地方。这里全是崇山峻岭,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在这找块平地可是不容易。一条赤水河把两省分开,一边是贵州,一边是四川。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就在这里,这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安顺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安顺家在赤水河边上,他是老小,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比安顺大十一岁,早早出嫁了,逢年过节才回来住几天,安顺和她不是很亲近。安顺刚上小学,哥哥安民就出门打工了,爸爸说外面的花花世界绊住了他的脚,那些年安民很少回家。少不更事的安顺陪着年老的父母在山里过日子。

安顺很聪明,学习也好,放学回家早早把作业写完,天黑之前还能拔一筐猪草回来。爸爸没上过多少学,可他知道好多有趣的事情。山里天黑早,农家过日子是不点灯的,长长的夏夜,干了一天农活的父亲总要喝上两口,喝到微醺就给安顺讲故事。父亲的口才很好,《三侠五义》《隋唐演义》《荆轲刺秦王》的英雄故事,被他讲的回肠荡气,常常撩拨得安顺心里痒痒的,他朦朦胧胧的知道山的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山中的时间是漫长的,又是迅疾的。那时候安顺从来没有为未来的日子担忧过,长长的时间,好像都是在蓝色天空下,晒着太阳,看爸爸吸着纸烟,说着闲话过去的。

好日子总是过得快,安顺高中毕业了,尽管他学习好,可也没有考上大学,他们那个学校从来就没有考出去过一个大学生。

未来的空茫就在眼前,安顺不想和父亲一样在山里当一辈子农民,但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他想和哥哥一样出门去打工,见识一下山外面的世界,可是从来没有出过门的他总有点气短。

那个夏天,父亲带他去省城看望一位亲戚,其实是想托亲戚给他找份工作。出门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才到镇上坐上通往外地的班车,班车在山里绕啊绕,盘山的道走了一圈又一圈,五六个小时才走出大山。大清早出门,傍晚才到省城。一下车扑面而来的空气中,一种说不清的腥臊浑浊的味道,让安顺的脑袋晕晕乎乎的。街上的嘈杂声,来来往往的人,都让他心里莫名地烦躁和无助。

好容易找到亲戚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亲戚一家坐在餐桌前吃饭,问父亲和他要不要吃点,父亲赶紧说吃过了,他只好忍着饿,不停地喝水。他看着父亲点头哈腰地给人说好话、递烟,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和别扭。

第二天,亲戚要上班,嘱咐家里的小姑娘带他们父子俩去街上逛逛。那是安顺第一次去省城,那些高楼大厦,车来车往,没有让他感到快乐,才出来两天,他就开始想家了。他想起家中院子里枝头盛开的苹果花,墙角那棵长了很多年的石榴树,躺在墙根晒太阳的老黄狗……

亲戚说自己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好出路,安顺没有学历也没有手艺,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也只能是到工地上搬个砖、当个小工什么的。父子俩在人家家里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就回家了。

那个夏天快过完的时候,父亲说,小顺子,去学酿酒吧,有个手艺,在山里也可以平安地度过这一生。安顺不是很甘心,可好像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也就只好如此了。

父亲把家里的老母鸡杀了带上,领着安顺翻过屋后的那座山,又往东南的方向走了三四里路,把他领到一个老酿酒师家里拜师学艺。

安顺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酒糟味,闻着味又走了一小会儿,还没有到房门口,就看见地上是摊晒的酒糟,屋内青烟袅袅,放在土灶上的木甑冒出腾腾热气,散发着一股股醇厚的酒香。土灶旁,一个个头不高,身体壮实的中年男人正在忙着。阳光穿透氤氲着的白色蒸汽,从青瓦房檐的缝隙中投射下来。酿酒师忙碌着,刻满皱纹的脸,透着古铜色的光泽,时光仿佛逆转回到数百年前,安顺看得有点呆了……

父亲推了一把安顺,示意他还不快去帮忙。安顺走上去,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是好奇地看着……男人拿着木勺,接了半勺酒,递给安顺,示意他喝。安顺接过木勺,看看父亲,他也鼓励安顺喝上一口。安顺端起木勺,放在嘴边,闭着眼睛,抿了一小口,一股辛辣的火线蹿下肠胃,激得大脑晕晕乎乎的。父亲和师傅看见他五官扭在一起,都哈哈笑了起来。安顺心里有点埋怨父亲,又有点懵懂的难为情,砸了砸舌头。

男人又忙了一会儿,接着安顿了女人一番,这才领着父子俩来到正屋坐下。那天父亲没有走,和师傅喝酒聊天到深夜。师娘把父亲带来的老母鸡炖了山里的野蘑菇,还炒了花生给他们下酒,父亲和师傅说着闲话喝着酒,间或师傅也叫安顺喝上一杯。安顺一杯下去,面红耳赤咳嗽的样子,让师傅多看了他两眼。

第二天,父亲走了。师傅给安顺说了两句话,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安顺知道这两句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到过的句子,只是在此刻听起来,却是好像其中有更深的意蕴。

师傅说酿酒的关键是要有好水,其他说起来很简单,大家都差不多,什么样的人酿什么样的酒,这就要靠心性了。安顺感觉师傅说的玄妙,可是到底玄在哪里,他又说不清楚。

师傅首先教了他怎么鉴别酒的好与不好,好的白酒应该是无色透明的,不带一点杂质,晶莹剔透;有些陈年酒颜色微黄,那也是好酒;再看酒挂杯的程度,好酒应该挂杯均匀而且长久。

师傅说好酒一倒出来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品的时候先把酒杯靠近鼻子浅吸一口气,这是轻闻,过一会儿再深吸一口气,这是深闻。先不要摇杯,闻酒的挥发性,然后再轻晃酒杯闻它的香,最后再摇动酒杯,仔细辨别空气进入酒杯里震动后的香气。一般越陈年的酒越香,刚做出来的酒香味儿淡。要慢慢地把酒喝进口中,含在嘴里先接触舌尖,再接触两侧,最后接触舌根,感觉一下是否柔和、醇甜、舒适,有没有刺激感,然后才把酒咽下,感觉是否刺喉,有没有异味儿。咽下之后,仔细感觉回味是发甜还是发苦,这叫‘后口……师傅一高兴说了很多,安顺听得混混沌沌的,夜里做梦都是在喝酒。

第二天师傅却并没有让安顺跟着他酿酒,说是先磨磨他的性子,让他去后山砍柴。师傅的女儿小月带着安顺出门,小月比安顺小几岁,瘦瘦的身形,像个还没有长开的毛丫头,脸上总挂着笑,但仔细看去又不是特意在给你笑。小月的眼神单纯,表情淡然。安顺想搭话,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只好一路沉默着。小月也并不怎么说话,他跟在她身后走。山里长大的孩子,虽然瘦,可是身形敏捷,小月走起山路来比安顺还要轻捷。山上是杂树林,多有折断的树枝和树干,小月干起活来也是麻利的,她取下腰上的砍刀,砍断已经折了的大树枝。安顺这才知道自己要干啥,他去拿小月的砍刀,這样的活还是男人来干吧。小月听他这样说,只是笑笑,把砍刀给了他。她去揽地上的树枝,拖着大一点的树干,用绳子把理顺的树枝捆在树干上,示意安顺可以拖着走了。安顺虽然在山里长大,但干起这些事情居然不如一个小姑娘,他有点羞愧地低着头,拖着一大捆树枝往回走。小月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芨芨草,在手里把玩着,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有几次安顺偷偷回头看她,刚好遇上她看他的目光,他装着不经意地擦擦汗,眼睛看向了别处。

师娘告诉安顺,小月已经十六岁了,可是因为一场高烧,她的智力却永远停留在了十岁小女孩的时候。师娘说话的时候,有点伤感。安顺想安慰一下师娘,可他嘴笨,张了张口,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安顺是跟着小月学会的砍柴、烧火、摊谷,这些酿酒最基础的工作。小月干活时不怎么说话,脸上总挂着笑。她好像不知道累,一天到晚都在忙,只有师母叫她吃饭时,才会停下手里的活。

有时候师娘会在晚饭时炒两个菜,师傅就会喝上两口,喝了酒的师傅话就多了起来。他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这山中有一个地方叫古蔺,是块平地。四川人叫‘坝子。坝子里有两个小孩,男孩叫李二郎,女孩叫赤妹子。两家住得很近,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慢慢地。李二郎长成了帅小伙,赤妹子也出息成俊俏的大姑娘。小伙爱上了姑娘,姑娘自然也爱上了小伙。二郎家就托人去赤妹子家提亲。赤妹子从小就没爹没妈,是在舅舅家长大。一块玩没什么,可是提起婚事来,赤妹子的舅舅和舅妈就嫌李家太穷,嫌二郎就是个放羊打柴的,不太同意。可又知道两个孩子感情挺好,于是就提出要二郎家送一百坛美酒做彩礼,意思是刁难一下李家,让他们知难而退。可是二郎认真,跑到烧锅学习烧酒的技术,又满山的去寻找好水。每天出去放羊,他都带了锄头、铁锹,东挖挖西刨刨,每天挖山不止。不知道挖坏了多少锄头。话说有一天,他在一片山坡前看见石缝中有水的迹象,终于挖出了一股清泉。二郎就在泉边搭棚子,埋锅烧酒。烧了数日,这一天终于出酒了。此时不知从何地走来了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老人。闻见酒香,上前讨喝。二郎看见是位老者,就把自己刚烧出来的酒舀了。老者喝后摇了摇头说,你这水还不够好,你从这里往下走,过不远再挖。那里的水一定比这里的好。二郎听后就拿着锄头又去挖。不出所料,果然挖出一股清泉。水一露头,就有一股清香味儿出来。二郎用这口泉水酿出来的酒香味扑鼻。终于二郎酿出了一百坛美酒。找来车,拉到了赤妹子的舅舅家。闻见这么香的美酒,赤妹子家再没有话说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二郎也不再放羊了和赤妹子搬到泉水边专心烧酒,在两人的努力之下,他们烧的酒越来越好,远近闻名。后人把这一片山坡地叫‘二郎滩,那口泉叫‘郎泉。再后来,自然管他们烧的酒就叫郎酒了。

师傅说在这赤水河边,有不少的酒作坊,用的水都属于赤水河水系。所以他们的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股酱油味儿。一条河两边出的酒都是一个味儿。可是味和味也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安顺在师傅家待久了,也知道了好些过去的事情。师傅今年四十九岁了,酿酒的手艺不是家传的。早年山里来了一个和尚,师傅那时候年龄尚小,跟着和尚给村里人做法事,和尚见他心地纯良,临走的时候,教给他酿酒的技艺。据说和尚早前也是酿酒师,因为一个女子,婚姻不幸,后来又因为种种因缘际会出家了。

师傅能娶妻生子,是酿酒让他过得比村人富裕一些,村里也有其他人酿酒,但只有师傅的酒最好,入口有劲道,滋味绵长,很多人都来订酒。可是师傅每天只做十斤,不多不少,做好就装坛放到岩洞里封存起来,再从洞中搬出以前做好的十斤,卖完了事。师傅说他酿了二十九年的酒,一直采用和尚教的纯手工酿酒方法。他给安顺说,酿酒没有秘密,首先酿酒的谷质要好,谷要干燥,不能有霉谷,要洗干净。出锅后,要把谷摊晾,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后再装缸发酵。

在师傅家房后面的山脚下有个天然的溶洞,里面都是钟乳石,潮湿,阴森。师傅把生产出来的原酒储存在这个天然溶洞中。溶洞很大,大概有二三百平方米,洞里的温度不受外界的影响,既没有白昼,又不分四季,常年恒温。师傅说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存酒,出酒的时候是热的,酒在洞中不容易挥发。挥发出来的酒分子也都存活在洞中的石壁上,跑不出去,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绿苔,使微生物的生活条件更加优渥。微生物在酒洞中不断的繁殖,更加催生了酒中的香气。师傅做的酒都是在出酒之后,放在窖中窖存三年以上,让酒水中的微生物充分发挥他的醇化作用,等酒液变黄以后再装瓶的。这样的酒更是香醇。

转眼间安顺已经在师傅家两年了,这期间他只是在过春节时回去了两次,还有春天和秋天农忙的时候回去过两次,其余时间都在师傅家干活。

师傅没有儿子,看着安顺,他心里高兴,想把女儿许配给安顺,经常有意让小月和安顺一起干活,这些安顺都能感觉到。安顺自己也是喜欢小月的,小月笑的时候很安静,好看。

安顺在师傅家的第三个年头的冬天特别漫长,已经过了四月,一早一晚天气还是有点冷。春天里慢慢苏醒的山峦,远远望去一片绒绿,院子里刚刚长出新芽的树,透明的风,芭蕉叶上一尘不染的阳光,阳光下黝黑发亮的老宅,这些都让安顺感到安心、妥帖,可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和着急。

安顺把师傅酿酒的过程不知看了多少遍,说起来简单,但因为纯靠手工操作,要出好酒,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只能完全凭经验,如蒸煮时间、冷却的温度、发酵程度等只能靠口尝、鼻嗅、眼看和手摸,其中微妙的差别,只能悉心体会,别无他法。师傅告诉安顺就是自己在不同的季节,酿出的酒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因为水的温度,谷物的成熟度不同,还有身体的状态也会影响人的味觉和嗅觉的敏感度。

无论安顺怎么努力,他酿的酒和师傅比起来,就是欠那么一点点后味,要说清楚到底欠什么,又好像说不清楚。安顺觉得师傅留了一手,没有教他。于是在师傅干活时,他就注意看,是不是师傅放了他不知道的东西。就这样悄悄留心观察着,还真让他看出点名堂了,师傅在蒸煮酒糟的时候,会亲自翻一翻锅里的酒糟,最后一下,他的手总要扬一下,似乎是有意的,好像是放了点什么,又好像没有。安顺总也没有看清楚,可是他感觉这里好像有玄机。师傅有秘诀不肯教給他?师傅对自己像家里人一样,可是为什么就是在最后的秘诀上留一手呢?

有一天还是让他看清楚了,师傅手里有个小瓶子,在他一扬手之间,好像有一些透明的液体滴进了锅里,师傅动作很快,看得不是很真切。一开始安顺为这个发现,莫名的兴奋,可是怎么才能拿到师傅手中的那个小瓶呢?安顺心里七上八下的。瓶子里究竟是什么?如果偷了出来,师傅发现了一定不会饶了他;如果不偷,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酿得和师傅一样好呢?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那几天他都在恍恍惚惚中度过的。

那天中午小月来找安顺帮忙糊风筝,安顺正在发呆,他在想着师傅手里的小瓶子里到底有什么,小月无忧无虑单纯的样子让他灵机一动。

那是个初秋的下午,晚饭吃得早。安顺吃完饭,帮师母刷过碗。小月缠着他讲故事,他就翻看着一本旧的《故事会》给小月讲上面的故事。那些故事小月早已经听过了,就缠着他讲新的。安顺附在小月耳朵上,嘀嘀咕咕了几句,小月笑着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午睡时,小月偷偷来找他,不知道小月是用了什么法子找到的,当她拿着那个小玻璃瓶得意地给安顺看时,安顺的心狂跳起来,他的喉咙有点涩,他小心翼翼接过瓶子,在手里把玩着,他想看看这里到底装着什么神奇的药水,可是还没有等他打开,一个影子挡在了他的眼前。师傅平静又威严:“你在干啥,安顺!”

师傅当着安顺的面打开了瓶子,里面只是泉水,师傅叫他自己用舌头尝,他没有尝出什么味,确实是水。师傅是故意用这个瓶子试探他的心性,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安顺居然会利用小月的单纯。

他可以感觉到师傅看他的那种痛心疾首的眼神,像看儿子恨铁不成钢的那种眼神。那天晚上,师傅喝了很多酒,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说话。他陪着师傅坐着,师傅却一杯一杯地喝着酒。夜深了,最后,师傅说话了,却是让他走。师傅说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的了,他可以出师了。安顺不想走,他给师傅说自己已经知道错了,慌忙中又给师傅磕头,语无伦次说给师傅养老送终,希望师傅可以原谅他。师傅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直接去睡觉了。

安顺不想走,他喜欢小月,也喜欢和师傅一家在一起。第二天他起得很早,他拼命的干活,他想用行动向师傅认错。师傅打定主意让他走,一直不理他。师娘看着他们师徒两个都很倔,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叹气。只有小月还是那样单纯和快乐,她在草窝里找到了几个母鸡下丢的蛋,拿着跑来给安顺看,就这么个小事情也能让她开心好一会儿。

师傅还是让他走了。他看得出师傅的不舍。

天渐渐凉了,冷得厉害。安顺在房子后面的那条小径上来来回回走着,没有目的地,没有起始。这条路像是架在半空,如果停下,仿佛下边就是死神。他一刻不停地走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直到筋疲力尽,安顺用最后一点力气走回房子,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这一夜,无梦。醒来,他就离开了师傅家,当他走过山梁回头看时,他知道,从此他要过一种和师傅不一样的人生,回过头来,再朝前走,过去的生活就消失了。

师傅送他到路口,临别时,师傅背着手,望着大山,叹息道,心坏了,啥都坏了,任你有再高的手艺也做不出入心的东西。安顺心抖了一下,他知道,他伤到师傅的心了。

那次离开师傅家,十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回去过。

东莞是世界工厂,街上的嘈杂声,深夜也不会停下来。安顺在这里已经从一个手艺人变成了工厂的管理者,每天下班铃声刺耳的响起,巨大的人群涌出铁栅栏门,沉默地走向饭堂,如同一出哑剧。管理者这个身份给了安顺衣食无忧的生活,给了他足够的金钱,他可以给父母寄钱,他可以养家,可是他并没有成一个自己的家。他的家还在大山里。

从什么时候,安顺爱回忆了,草滩、山谷、垭口、每一道河湾、每一片灌木丛、每一块油菜花田甚至一根甘蔗、一颗枇杷、一把青草、那些曾经迎风走来的陌生人,都让他怀念。

临近春节,就在工厂最忙的赶工期时,家里来电话了,母亲沙哑着说:“回家吧,儿子,你爸爸想你了。”接完电话,心里像是着了火,一刻也不愿意耽误,他请了长假,工作交代给别人,放弃了年底的分红,在合伙人诧异的表情中他离开了工厂。他打给肖敏的电话说得含含糊糊,好像这一走再也不会来,肖敏笑着说:“不过是回老家过个春节,怎么说得像生离死别一样?”他也只是笑笑,他自己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此刻他一心想要回到那个山里的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那些山路还如原来一样崎岖,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绵延到大山深处。山中,泛着绿宝石光亮的矮树丛、寂静的树林、略带潮气的空气清洗着心肺。

不知道小月嫁人了没有,不知道师傅还在不在酿酒?只是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到那个家里,回到大山深处,安顺的心就平静下来,他不再想着订单的事情,也不在想着完成任务,这些曾经让他日思夜想的事情,现如今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想到这几年在外面的生活,竟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甚至想在山里守着一院房子,種菜、养鸡,闲了酿酿酒,如此度过一生,也是好的。

父母已经老迈,见他回来,很是高兴,拉着他的手,想要说话,可是一时又说不出什么话来。他每天陪父亲喝两杯,陪父亲在村子里走走,看见邻居就停下来说说家常,人家夸他出息了,父亲就一脸骄傲地笑笑,他像父亲一件值得炫耀的作品,在村子的角角落落展览。一晃眼,在家已经过了十几天,他说要去师傅家看看。

母亲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怕你在外头作难,你师傅师娘过世没告诉你。

师傅和师母都已经去世了,他俩是相隔着去的,给小月找好婆家,小月出嫁不到半年,师傅和师母就前后脚走了,也没有什么病痛,就是无疾而终,也算是喜丧了。可是师傅也就是六十多岁,还没有到七十古来稀的年龄啊,母亲叹息道。小月嫁给隔壁村子的一个种药材的后生,听说,小月人机敏了不少,人也胖了,两年前小月生个女娃,小日子过得满恩爱。

安顺还是觉得应该去看看。他觉得隐在心里的事,总要有个了解,给自己一个交代。走了半天的路,他气喘吁吁。一路上,过去的事情一幕一幕的在眼前,像是放电影。那时候的正月,阳光打在脸上,心里莫名的就有一种感动,日子可以很长很长,万物原本久远。他觉得太阳的光芒是有情谊的,麦地是有情谊的,河里的鱼是有情谊的。

远远就看见师傅家的院子,安顺的脚下慢了起来,他心里有点委屈又有点激动,泛起酸酸的味道,眼睛像是看不清脚下的路,他用手揉了揉眼眶……

一院的房子,矮小、破败,院子里杂草长得很高,房檐被雨水冲刷得露出了茅草,应该是好久没有住人了。

安顺跪在师傅和师母的墓前,不由失声痛哭,时间总是很残酷,不让他找到一条回去的路。只有在这里,他觉得他还是个孩子,那个师傅一瞪眼睛就手足无措,一喝酒就脸红心跳的少年……安顺在师傅的坟前,好像把他一辈子的眼泪都哭出来了。

哭够了,他打问到小月住的村子,临到了院门口,他又踌躇起来,他从门缝里看见小月抱着个小孩坐着,一手还在裁着布片,可能是预备给小孩的尿片子吧。他最终还是敲响了院门,却没有进去。安顺把口袋里的钱,找了张纸包了起来,他把最上面的那张一百的纸币折成了一个鹤的形状,那是小月以前曾经折给他的好多好多纸鹤的样子。他看见小月推开院门却没看到人,捡起地上的纸包,有点惊讶的表情,她愣怔地左右望望,猛然像醒悟似的,叫着他的名字,急慌慌地寻过来了。他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一户人家的墙角藏起来,最终他看着小月神情暗淡地返回自家的院门。

他不是不想见小月,只是再见了又该说什么呢,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就让她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看着小月的背影,他的心一下安静下来,这些年没有放下的,现在不得不放下了。回家的路上,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是不是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了?他想起了肖敏,两天没有给她打电话了,回复的短信也很简短,想到这里,他觉得有些对不起肖敏。

天黑了好久,他才回到家。第二天他头重脚轻的难受,母亲摸摸了他的额头,很烫,他发烧了。在家躺了三天,迷迷糊糊的,一会醒了,一会又瞌睡的睁不开眼睛。等他好了,十五已经过了,村里回来过年的年轻人,都陆陆续续回城市继续打工了,他知道他也要走了,回到东莞去管理他的工厂。

火车在向南开,离东莞越来越近了,日子总要继续,他知道肖敏在等着他,没有必要让肖敏承受他过去的经历。他不能总是做错事情,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他过去吧,放在一个高处,封存起来,那是他一个人的过去……

栏目责编:李奕

猜你喜欢
二郎安顺酿酒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酿酒葡萄获丰收
青稞酿酒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越不过的山丘
酿酒忘米
复婚
从不怜香惜玉的“二郎”
安顺的裤袋
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