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

2017-02-16 12:22毕化文
西部 2017年1期
关键词:头儿小舅后妈

毕化文

这天清晨,林子是被一声声鞭炮声震醒的。他睁眼看了看,屋内仍然黑黢黢一片,就没有吭声。

臘月以来,炸响的鞭炮声越来越多,空气中不时飘来缕缕硝烟味,提醒着人们春节的脚步越走越近。拦腰把村子冲为南北两边的那条省际公路上,每天早晨都会驶过好几辆太平车,车扎着彩席,彩席上坐着新娘子。迎亲的驭手肩上搭着褡裢,里面装满了雷子炮,走一路放一路。村里的人老远就听到太平车轰隆轰隆的响声,端着饭碗跑到公路旁看热闹。驭手打进了村口,就把劲头鼓得高高的,点燃的雷子炮扔得老高,高得人们仰脸只能看见空中的那一缕白烟,听见一声清脆的爆炸声。半截橛子们(小伙子们)嬉皮笑脸地凑到太平车前面,撩开彩席的缎子帘,要看里面的新娘子。新娘子是拉到别的村子的,按规矩这时候是不能乱闹的,驭手就频繁地吆喝着牲口,然后点着雷子,朝近前的人群里扔,人们一看见冒着烟的雷子滚过来,就乱作一团,推推搡搡地四散躲开。孩子们对什么新娘子不新娘子还没有兴趣,他们围着驭手疯跑,一边跑一边嚷着抠炮筒、抠炮筒。这一回驭手同样扔了雷子,只是这回扔的雷子没有点燃,他怕炸伤了这群小家伙,一边扔一边说:“小鸡巴孩儿,拿着雷子玩儿去吧!”

照寻常的日子,这群嚷着抠炮筒的孩子群里少不了林子,每每一辆送亲的太平车从村子里过,林子总会抠到一两个雷子的。不过,今天林子可没有出现在他们中间,林子心里不高兴,躺在被窝里赌气打迷糊。

姥姥起床后,轻轻地咳了几声,将缸里结的薄冰捣开,舀水洗了手,又将混了冰块的水哗啦哗啦地放到锅里,把洗净的红薯用手掌托着,用刀砍成一块一块的月牙状,等差不多够一家人吃了,姥姥才盖好锅盖,坐在灶前,生着火,左手拉风箱,右手续柴,噗嗒噗嗒地做起饭来。

嘘嘘嘘地锅盖四周冒开气,姥姥于是扑打扑打身子,站起来去看林子。

听见姥姥的脚步声,正面朝房脊的林子赶紧一扭身子面朝里墙,继续装睡。

“林子哎,听没听见公路上的放炮声和娶花媳妇的大车轱辘声?”姥姥对着林子说,“都过去好几辆大车了,小伙伴的兜里装满了雷子,你没去,可吃大亏了。”

林子没接姥姥的话茬,睡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得瞧瞧,今儿个俺林子怎么了。”说着,姥姥把脸凑到林子的脑门上,“没有起热呀,今儿个咋蔫不拉几地赖床上了?”姥姥用手试出来了,林子的身子硬僵僵的,分明是在使小性子。

“这是谁惹了俺林子了,跟姥姥说说,姥姥替你出气去!”姥姥故意用生气的口吻冲着外面喊。

林子再也把持不住泪水,随着姥姥的话音,跟开了闸的河水一样,“哗啦啦”流淌出来了。

姥姥隔着被窝儿,一把把林子抱了起来。

“不哭,啊,好林子不哭。”姥姥心里一沉,这是自林子住到姥姥家以来,第一次这样。

“姥姥,”停了一会儿,林子说话了,他的话像一把锥子,戳得姥姥心肝儿疼,“姥姥,我想回家。”

“姥姥家就是林子的家,你像玉米棒子长的时候就来姥姥家了,你还能回哪个家?”姥姥故意打岔,想看看满打满算虚岁才七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就在这时,去生产队干活的姥爷和小舅回来了,姥姥放下林子,给这爷儿俩盛饭去了。

毕竟还是个孩子,一碗红薯稀饭吃完,林子就跑出去跟小伙伴闹去了。姥姥把早上林子的话跟姥爷小舅说了。

“是不是村里哪个多事的东西又对林子说什么了?”姥爷说。

“嫂子跟赖头儿呢?”小舅说,“这娘儿俩常见林子,会不会是……”

“呀,瞧我这记性!”姥姥一拍自己的额头,“八成是这样,昨儿个我让林子去老大家还前几天绗被子时借的针线,难不成那个媳妇又嚼舌头根子了?”

“你就是不长记性!”姥爷说,“你自己去还难道怕走坏了你那双粽子脚?明知道林子人小心细,你还让他进那个是非之门。”

“都是我的错好不好!”姥姥难过得泪都出来了,“谁让我摊上这么个没心没肺的儿媳妇!”

关于自己的母亲,林子大多是从人们零零星星的闲谈中累加而成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从姥姥那里听来的。

林子的母亲叫寇灵,是寇家寨出了名的巧妮子。巧妮子,顾名思义,就是人巧,手也巧,寇灵打小便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但巧妮子的“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寇灵长得身材比较小巧,跟村里的那些姑娘相比,寇灵总显得小一号的样子。农村人讲究“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尽管寇灵除了个头儿矮一点儿,但各个方面能耐不仅不“矮”,相反倒比那些同龄的姑娘出色得多。即便如此,寇灵的婚事还是不尽人意,直到有人介绍了林子的父亲,距寇家寨十里地的李村的李德阳,这才花落有主了。

李德阳一米七五的个头,眉清目秀的,还上过几年学,就是因为家庭成分是富农,到了成家的年龄,还没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

就在李德阳的父母为儿子的婚事着急上火的时候,一个媒人登门了。媒人是李德阳的远房表姐,跟寇家寨是邻村,丈夫家又跟寇灵是远亲。在她的撮合下,寇李两家很快结了亲,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李德阳一辆自行车接了寇灵,俩人简简单单地拜了天地。婚后的日子虽说穷点苦点,但寇灵善于持家,李德阳又老实肯干,小两口在村子里口碑不错,并在结婚没几年里,先是生了个女儿,取名李姣,后来又生了林子,大名李林。

不幸发生在林子半岁的那年夏天。

这天生产队的劳动安排是:男劳力到村西地的河岸边斛水,给因为干旱已经卷了叶子的玉米浇水。女劳力则到饲养室前边的拴牲口场上倒肥料,为秋季的耕种做准备。

早饭后的太阳越来越炽烈了,知了的聒噪声此起彼伏,叫人烦躁不已。如山一样的牲口粪正在场地的正中间,妇女们完全暴露在太阳底下,被晒得昏头昏脑。好在这是体力劳动,可以不走大脑,凭着生活养成的惯性,大家一记一记地挥动着钉耙,把一块干粪块耙到跟前,再翻过钉耙,把干透的粪块敲烂、敲碎。妇女们成了一群没有魂灵的动物,只会动作,没有了语言,寻常她们叽叽喳喳的疯劲儿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就连嘴上最不把门的自足妈,此刻也是耷拉着眼皮,似睡非睡地舞动着钉耙。她跟林子妈挨着,人比林子妈高大许多,但论捣碎的粪块,却差了一大截,林子妈眼前的碎粪堆积成了一座小山,可自足妈眼前只有平铺的一小片。

队长过来了,从队长身上的泥水点子就知道,他刚从斛水现场过来。队长是个鸭子脚,走起路來脚底一板一板的,大家背地里都叫他“老板脚”。他老远就把自足妈干活的样子看见了。

“你这个破屁股女人,就是这样干活的呀?”因为是平辈,队长才敢说她“破屁股”女人。

“破屁股咋了,屁股不破,哪有你们这些比狼狗还骚的男人!”

自足妈的话让妇女们哄笑起来,加上队长来了,她们的劲头暂时起来了,捣粪的声音噗嗒噗嗒如雨点般响起来。

“别跟我龇牙咧嘴的!”队长一下子把脸子拉下来,带着训斥的腔调说,“你瞧瞧你身边的林子妈,人比你小几号,干的活儿却比你多几倍,你还能得不行!”

“我大是大,我大得虚胖。她小是小,却小得结实,小里精。我哪里能跟她比呀!”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当地人把掏洞打穴的老鼠叫作“小里精”,一个人被叫作“小里精”,不光说明这个人小巧,还暗指这个人善于投机钻营。自足妈这话的意思林子妈自然听出来了,她在谴责自己活儿干得比她多,让她在大家面前吃了瘪。

林子妈强忍着心头的羞怒,捣粪的动作更快了,钉耙击打在粪块上的力量也更大了。

队长把对妇女们的不满泼洒了一通之后,扭身又回抗旱现场去了。他刚从妇女们的眼里消失,大家就爹呀妈呀地撂下工具,来到场边一棵大桐树下,把鞋一脱,鞋底对着一扣,头枕着鞋帮,东歪西躺地休息起来。

林子妈没有跟大家一起躲到树荫下面去,但捣粪的频率却慢了下来,这一点被自足妈看在了眼里。

“看看看看,都看看,说她小里精不冤枉她吧,大家都休息,她却假积极,队长看见了,说不定还叫她当劳动模范哩!”

“队长对你也不错呀,还送了你一个光荣称号呢,是不是呀,‘破屁股?”一个女人说。

自足妈顺手抓起一把干土,拽开这个女人的扎腰带子塞进了她的裤裆里。两个人当即你来我往地乱闹起来。

突然,几个妇女看见林子妈撂下手中的钉耙,朝着不远处一只饮牲口的水缸跑过去,因为水太低,她人又太矮,挺着身子捞了几把没捞到水,随即出溜到缸跟前,歪倒在地起不来了。

大家一拥而上,把林子妈抬到阴凉地方,掐人中的掐人中,喂水的喂水,抢救了半天,可她闭上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没有了母亲,林子三岁的姐姐跟了奶奶,半岁的林子跟了姥姥、姥爷。按说林子姐弟俩都可以跟着奶奶过的,但林子爷爷在林子出生前就死了,奶奶还患有关节病,没有能力同时带两个孩子。林子的父亲呢,则远走新疆,投靠在一位在团场当农工的亲戚家,当起了兵团农场的农工。

林子在姥姥家一住就是这么多年。起初林子以为自己天生就是寇家寨的孩子,后来还是大舅的儿子,他的小表哥赖头儿,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身份。

那是两年前的时候,过完春节后几天就是打春节气了。当天早晨,林子去找赖头儿玩,一进门,看见大妗子正给赖头儿缝公鸡。鸡身是大红色的,冠子是紫红色的,尾巴用红、蓝、黑、紫的布条剪成。公鸡的肚子里填了各种香料,用来驱病辟邪。最有意思的是公鸡的嘴下颌处,还坠有一粒黄豆,在黄豆跟公鸡下颌间用一根细线连着,预示着佩戴它的孩子平平安安。

林子还小,对打春缝公鸡的意义不知道,但他眼看着大妗子将缝好的公鸡给赖头儿用针结结实实缝在棉袄的右臂上,让鼻涕拉喳的赖头儿一下子变得与往常不一样起来,非常羡慕,闹着让大妗子也给自己缝一只公鸡来戴。林子跟赖头儿是一年人,生月也差不多,如果不是林子,姥姥就会替大妗子带着赖头儿,大妗子就会成为空里人,日子也会轻松许多。可偏巧林子妈妈中暑死了,姥姥不带林子谁带呢?这样,赖头儿只好有大妗子自己带了。为此,大妗子对林子没有好气,平时都爱理不理的,现在又听林子跟自己要公鸡戴,就冲林子翻了白眼,屁股一扭,出门去了。

一旁的赖头儿说:“她又不是你妈,你想要公鸡,还是让你妈给你缝去吧。”

林子这才想起这个问题来。是呀,他们都有妈,我妈呢?就问赖头儿:“那……我妈呢?”

“你妈死了,现在你妈是你姥姥。想戴公鸡,回家跟你姥姥妈去要吧。”

林子跑回姥姥家,缠着姥姥要缝公鸡。姥姥说自己眼花了,认不清针线了,公鸡就算了,等到了晚上,姥姥给林子蒸面布袋,保证让林子吃得肚子鼓鼓的,长大做个有福的人。面布袋是打春节气的一种小吃,跟包子一样,外面是发面皮包着,里边是各种各样的菜做成的馅儿,只是这个包子比平常的包子要大得多,各家紧着锅的大小,可头可尾,就蒸这么一个,因为大,蒸之前还要用刀在上面的面皮上切上密密麻麻网状的布纹,使它的外形像一只装满五谷的粮袋子,所以就叫面布袋。林子不依,哭着闹着要戴大公鸡。姥姥被缠得实在没办法了,就把林子扳倒在自己膝盖头,在林子屁股上拍了几下,同时,姥姥也呜咽着说:“要要要,你就知道要,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个没娘的孩儿吗!”说完又哭自己那早死的闺女,说闺女的命真苦,年纪轻轻的就去了,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撇得没人疼没人爱的,眼看自己老得不中用了,连个打春的公鸡都缝不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姥姥仰头看着天,祈求老天把自己收了去吧,死了总比活着受罪强得多。说罢,一低头又看见了林子,就大放悲声起来。

自从林子父亲远走新疆之后,姥姥和奶奶家几乎没有了走动,就连逢年过节也是一样,两家的关系变得不冷不热的,只有林子姐姐偶尔到寇家寨看看林子,也是唯一跟林子来往的李家人。今年这个冬天刚进入一九,姐姐就来了,她是利用星期天来的,来给林子送一套父亲从新疆邮寄回家的棉衣,并顺便告诉林子,父亲还有一封信,说要回家过年,还要给他们带回家一个后妈。林子这时候已经知道了后妈的含义了,因为寇家寨有人总在林子跟前说:“林子,你爸给你找了个后妈,以后可要够你受的了。”有一次,有人正对着林子说这话,被姥姥听到了,姥姥对那人说:“林子就是寇家寨的孩子,今后他哪儿也不会去,什么后妈不后妈的,以后别对着林子再说这话!”

姐姐走后,林子连着几天不高兴。姥姥知道林子是个心事重的孩子,变着法儿地哄他高兴,转移他的注意力,好不容易使林子将后妈一事淡忘了。

在寇家寨,姥姥家的门头不是很硬,当地人把这样的人家成为“瞎鳖户”。简单地说来,就是这样的人家,无论大人小孩,都容易受别人的欺侮,比如,有些按辈分应该喊你叔或者爷的年轻人,却在见到你之后,不但不喊你叔或爷,相反,他倒趁你不留意,上去用手捋着你的脑瓜子,说:“快,乖孩子,叫一声爷爷来!”还有的人,一般都是些青皮无赖,见到你之后,会上去揪着你的耳朵,大声叫着说:“你个姨外甥,叫一声姨夫老子就放了你!”如此等等,老到林子的姥爷,小到林子的小舅,都会随时受到这样的窝囊气。每逢这时候,姥爷也好,小舅也好,都是脸上堆着笑,低声下气地跟对方商量说:“咱别闹好不好,叫别人看见了笑话。”对方并不领情,也清楚你跟他恼不起,否则,他就可以趁势找你的麻烦,说:“不就跟你开个玩笑嘛,一个玩笑就当了真,真他妈不是玩意儿!”嘴里携枪带棒,不干不净,你如果回击一句半句,说不定就会真的爆发战争,当然,果真闹将起来,吃亏的不会是别人,只会是那些要人没人、要势没势的瞎鳖户。

那一次,是去年的夏天,村里的人都在村南头的饭场里吃饭,林子跟姥爷也去了。那天姥姥做的早饭是麦仁稀饭,馏的锅贴饼子,凉拌萝卜丝儿和几根洗干净的青辣椒。姥爷背靠一棵大槐树,正埋头一口饼子一口辣子地吃着,突然,一个绰号叫“磨卓儿”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伸手将姥爷的稀饭碗掂了起来,扬起手倒在地上,对着姥爷说:“你如果把地上的稀饭舔起来,我就算你能。”

姥爷笑着对磨卓儿说:“咱兄弟俩,哪能把老哥哥当狗呢。”

谁料磨卓儿将脸一黑,伸手在林子姥爷后脑勺上“吧唧”就是一下子,说:“你给谁当哥呢?就你这熊样也配!”说着又把手伸过去,这次他的手是冲着林子姥爷的后背去的,也许磨卓儿欺负人已经成了习惯,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人把他怎么着,所以,当他的胳膊被幼小的林子紧紧抱住,用两排刚换的牙齿死死咬住不丢的时候,他连着将巴掌扬起来好几次,但最终还是顾及林子是本村的外甥,才没有落到林子的身上。

这件事后,寇家寨就有了关于林子的话题,人们说:“别看这个孩子人不大,心里却是个懂好歹、知轻重的孩子!”

今年秋季的一天,赖头儿和几个孩子在村北的柿树林子里玩“投窑儿”的游戏,他们在地上并排挖了几个坑,又在几米开外的地方用棍子划了一道直线,几个孩子站在线外,往各自对应的坑里投砂浆籽,在规定的时间内,谁投进去的砂浆籽多,谁就算赢。赢者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呢?也许是当地孩子一种约定俗成吧,谁赢了,输的孩子就喊赢者“姨夫”,按说这也是一种具有羞辱性质的奖惩办法,问题是在游戏开始前,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不会输,只会赢,对这个奖惩办法也就没有什么异议,况且在孩子的心目中,哪里有什么规矩而言,充其量是游戏开始前的一个由头而已。即便是在游戏分出输赢之后,赢者真的要输者兑现承诺时,也大都是输的孩子撒开脚丫子一跑了事,没有哪个孩子会让对方占自己便宜。那天林子也去了,原本赖头儿是极力反对大家带林子去的,他的理由是林子是个倒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死了妈,还一天到晚爱哭丧着个脸,怎奈林子不弃不舍,跟孩子们中间隔着不远的距离,他们走,林子也走,他们停,林子也就站住脚,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甩掉这个尾巴,大家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赖头儿在家里很横,敢跳着脚地骂自己的父母,但玩起游戏来却笨得要死,别的孩子投进坑里很多砂浆籽了,赖头儿的坑里只投进可怜的两三个,等到了约定的时间后,赢的孩子便要赖头儿喊自己姨夫。赖头儿这时候完全可以一跑了之的,但他偏偏在关键时刻没了在家人面前的那股横劲,只把眼睛僵僵地看着对方,愣在那里像脚底下生了根似的,一动不动,林子替他急出了一脑门子的汗来。

“叫姨夫!”赢的孩子对赖头儿喊道。

“不叫。”赖头儿这样说,但声音却像蚊子叫。

“你敢耍赖,就把你撂倒,用尿滋。”

“对,用尿滋他!”旁边几个孩子也附和着赢的孩子,围过来喊道。

一听到他们要用尿滋自己,赖头儿似乎回过味来了,用眼瞅了一圈,那架势是要瞅个空档撂蹦子。怎奈他的意图太过明显,立刻就被孩子们看出来了,他们把赖头儿围得更紧了,还相互配合着把胳膊攀在一起,像一道密匝匝的人肉篱笆墙,赖头儿就是想跑也是不可能的了。

看起来,要张口喊别人一声姨夫,的确是件不怎么光彩的糗事,就连赖头儿这样的孩子也不愿为之,他在万般无奈之际,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技:往地上一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还癞蛤蟆一样地在地上尿了一泡尿。不料这一招在家里屡试不爽,在外人那里却不怎么管用,那个赢了的孩子撇着嘴,用脚踢了一下赖头儿的屁股,说:“叫,快叫姨夫,再不叫我们可就滋了!”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不远处的林子突然冲了进来,他手里抓了一把沙土,对着赢了游戏的孩子眼睛就撒了过去,又一把将赖头儿拽起来,趁着大家惊讶的瞬间,一溜烟地跑掉了。

赢了游戏的孩子揉着眼,被叽叽喳喳的孩子簇拥着,一路哭着回到家里,随之被他妈扯着胳膊找到林子姥姥家,说林子弄坏了她儿子的眼睛,她要领着儿子去公社卫生院看眼睛,要姥姥家準备好钱,跟他们一块儿去卫生院。

这时小舅恰好从地里干活回来,听明白怎么回事之后,笑着对对方说:“嫂子,小孩子在一块儿玩,打打闹闹不怨一个。”随后小舅话题一转说:“不如这样吧,卫生院咱就不去了,我刚才路过你家院墙的时候,看见你家猪圈被老母猪扒了个大缺口,母猪哼哼着要跳出来,它领着一窝儿猪崽儿呢,跑出去了可不好找,过会儿我过去和堆泥,帮你家把缺口垒上吧!嫂子看这样好不好?”

对方说了一句:“这回我就给你一个面子,下次我可不依。”拽着孩子回去了。

那天早上,林子躺在被窝里,脑子里在回忆着一幅图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两个人林子都不认识,只是照片中的那个男人林子觉得有点亲切,因为他有两个高高的颧骨,林子的颧骨就比较高,姐姐的颧骨也比较高。至于那个女人,林子则一点儿感觉也没有。

照片是姐姐偷偷让林子看的。那天姐姐到姥姥家,给了林子新衣服,说父亲和后妈要回家过年,却没有把照片拿出来让大家看,而是趁吃饭的时候悄悄把林子拉到避人处,让林子看了照片。姐姐说:“照片上的这个女人就是我们的后妈。”林子把“后妈”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对姐姐说:“她的眉毛这么浓,眼睛这么深,鼻子这么高,跟画书上的外国人差不多。”姐姐这才告诉弟弟说:“可不是吗,父亲信上说了,咱们的后妈不是汉族,是个汉族跟俄罗斯族生的混血儿。”林子问姐姐啥是混血儿,姐姐挠挠头说她也弄不清。

昨天,林子替姥姥还大妗子的针线,见大舅一家正围着一堆点燃的豆秸烤火。这次大妗子倒很热情,她指着一把四脚朝天的凳子对林子说:“外面冷,进来烤烤火吧。”林子把凳子翻过来,坐在赖头儿一旁,豆秸在不停地噼噼啪啪炸响着,炸得火星子飞迸。大妗子对林子说:“林子,听说你爸要回来过年了,过罢年他还走不走呢?”

林子说:“我不知道。”

大妗子又问:“你爸给你跟姐姐领回来一个后妈,还是个杂种,你高兴不高兴呀?”

“啥杂种不杂种的,你当着孩子们的面能不能说话好听一点儿!”大舅不满地说。

“本来就是吗,父亲和母亲不是一个民族,生出来的孩子可不就是杂种吗,难道我说得不对?”

林子低下了头,这回他终于明白姐姐说的啥是混血儿了。

“林子,”大妗子今天的话真多,林子在寇家寨这些年里,大妗子跟林子说的话加起来也没今天的一半多,“林子,过罢年就跟你父亲去新疆吧,听说那里的人喜欢吃羊肉,时间长了会变得高鼻子凹眼睛,跟洋人似的,过几年你再回来,我们恐怕都不敢认你了也说不定。”

“赶紧滚蛋!”赖头儿翻了林子一眼,“早就该滚蛋了,整天住姥姥家,你又不是没家!”

“我住我姥姥家,碍你什么事儿了?”林子大声说。

“那是我奶奶家!”赖头儿说,“寇家寨的人都姓寇,我爸和我也姓寇,你姓什么?姓李!李村的人就会撺掇着别人打架,害得小叔还得给人家垒猪圈!”

林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赖头儿被人家围在中间,吓得哇哇大哭的情景就在眼前,但林子还小,不能用语言把赖头儿当时的狼狈样描述出来,他站起身来,指着赖头儿连说了好几个你之后,拉开屋门跑走了。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得送林子回家跟他奶奶、父亲和姐姐团聚了,听说林子的那个后妈也很想跟林子培养培养感情。培养的意思大家已经想到了,如果培养得好,很可能过罢年他们就会把林子带走。

吃过早饭后,小舅就把架子车的底盘卡进车框的槽内,把家里的那条长凳子四条腿朝后、凳面朝前地固定在车厢后边,车厢里铺了一张席子,席子上是一条崭新的大棉被,车厢窄棉被宽,将棉被的一半当褥子,一半当被子,姥姥的意思是,这样林子躺在里面就冻不着了。一切准备停当,可姥姥抱着林子舍不得撒手,两眼哭得通红,一遍一遍地问林子:“好孩子,这一走,什么时候会再来看姥姥?”姥爷笑着说:“你这是干啥,孩子跟着父母是正理,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姥姥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姥姥把林子放进被窝里,仔细掖好,安排小舅一路上照看好林子。小舅说:“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就着十来里地的路,我还把林子送不到家?”

出了村往西就是通往李村的公路,公路是沙土路面,既光滑又平整,架子车走在上面都不带颠的。即便如此,小舅依然走得慢条斯理,根本不像那个平时快手快脚的小舅了。

小舅还一路走一路问林子话,似乎那天小舅的问题格外多。

“林子,”小舅问,“你来姥姥家住了几年了?”

“七年了。”林子说,“每年过生日,姥姥都给我煮一个红皮鸡蛋。”

“林子,”小舅问,“过罢年你就该上学了,你是愿意在李村上呢,还是跟父亲去外地上?”

“我就愿意在姥姥家上,可是小舅,寇家寨为什么没有学校呀?”

“李村是公社设的重点学校,寇家寨不是。”

“那我就在李村上,还可以经常去看姥姥姥爷。”

“林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舅笑笑说。

……

不知不觉李村就到了。林子母亲活着的时候,小舅经常来李村,知道林子奶奶家在哪儿。隔得远远的,小舅就看到院子里人来人往,院子大门两侧贴了大红对联,院内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炉火轰轰作响,人们煎炒烹炸,显得异常忙碌。小舅把林子从车厢里抱下来,指着院子对林子说:“那就是你奶奶家,你去吧,小舅还得赶快回去,年下了,家里事多。”

林子一步一回头地走着,快到大门口的时候,过来几个人说说笑笑的,林子隐入人群中不见了。

小舅不想就这么回去,他要再看林子一眼,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放下架子车,坐在车把上。小舅等啊,等啊,等了一个多时辰,依然不见林子出来,只有村里村外不停炸響的鞭炮声,让他感到格外地无奈。最后,小舅笑笑说:“到底是个孩子,玩起来把什么都忘了——不过这样也好,大家就可以放心了。”

小舅落落寡欢地走着,快要到村口拐角的时候,小舅的心突然一咯噔,刹那间双眼溢满了热泪。原来在路口的那棵大梧桐树下,小舅看见一个人,一个小人儿,小人儿背靠着大树,勾着头,一只脚压在另一只脚面上,不停地搓,那不是林子吗?他在等小舅啊!

小舅扔掉架子车,飞奔过去,一把把林子搂在怀里,许久许久,不肯放手……

最后分手时,林子说:“小舅,你先回去吧,过几天就是破五节了,如果破五我有公鸡戴,蒸面布袋吃,我就认她;如果没有,我就还回寇家寨,哪儿也不去了,一辈子跟姥姥姥爷和小舅过!”

小舅答应一声,唏嘘着,渐渐远去了……

猜你喜欢
头儿小舅后妈
忙忘记了
“老洋漂”的多彩生活
小蜡笔头儿的忧愁和快乐
把钱袋子给她
后妈
小舅
头儿都要练嗓子
我的后妈
上班的感觉
后妈的三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