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2017-02-16 09:16姜锦泉
名师在线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内容

姜锦泉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100)

多元解读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姜锦泉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100)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变单一的文本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从多方面入手理解文本。可以让学生从品味文本词句入手进行感悟;可以从组织多元互动对话入手让学生深入思考;可以关注课堂生成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顺势而导;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拓展阅读中更好地体验文本。

多元解读;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进行多元化阅读。然而在多元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阅读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指导和点拨,促使学生的阅读始终围绕文本的主旨展开,令学生读出文本的本真。

一、品词析句,形成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其实就是学生和文本、作者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文本字面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逐步读出文本中深藏的意蕴。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运用批文入情的方法,谈谈自己对文本词句的分析,并尝试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感悟。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这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展现了济南动人的冬日风光。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详细分析其中的词句,判断其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整篇文章的语义能产生什么影响。例如“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学生发现作者用“晒”字形容老城的情况,将老城比喻成一位安详宁静的老者,晒太阳的老者展现出了悠闲安适的状态。而后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同样也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这种手法进一步展现了老者悠闲的状态,使得老城的状态变得更加安详了。在后文中作者还将“春风”拟人化,使得其具有能够呼唤的作用,展现了亲切的春风,同时也展现了老城的悠闲样貌。继续阅读下去,学生发现后面紧接着的是一句反问句,这种句法又增添感染力、表达力的作用,体现出商量的语气,进一步展现出亲切的状态,让人觉得仿佛是在和人交谈的样子,似乎在征求意见一般。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所运用的词句展现出了对济南的亲密状态。

学者沈明在研究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忽视了文本自身的意义,让学生随意理解,则会造成对文本内容的曲解,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效率。教师要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的词句展开分析,形成正确的感悟。

二、互动对话,深化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形成多元互动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入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多元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起到引导学生对话的作用,创意地使用文本,在对话中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上,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也要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的理解能更加深入。

在阅读《水调歌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文本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月亮”在文本中是一个怎样的意象,能体现出怎样的诗词风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分析了一番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这首词的上半阕讲述的是作者望月的过程。这里的“月亮”意象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下半阕则逐渐从怀念人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之中,用了推己及人的方法,从自己和家人的分别过渡到天下离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从人和月的对立过渡到人和月亮的融合,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和哲学的思考。在这番互动讨论中,学生认为作者在这首词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认为人间的分离是难免的,但是只要亲人还在,那么就依然在同一个月亮的照耀下生存,因此心灵是可以相通的。由此学生和作者形成了共鸣,深入感受到了作者是想要用这首词和亲人进行共勉,并表达了对于时空和人生的特殊态度。

教师若任由学生用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则必然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不要用自己的个人化理解来代替文本原来的意思,令理解产生偏误。

三、关注生成,顺势而导

教师在教学之前必然会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预设,然而课堂的情况瞬息万变,经常会产生各种课堂意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意外生成情况,并对其进行顺势引导,让学生在这样的动态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捕捉文本的内容,对文本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

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既然主要讲的是父亲送别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上一段父亲给自己写信的内容呢?这段文字和前文中所述的事件相距很长一段时间,为何作者还要添加,能否去掉呢?”教师利用这个课堂生成的瞬间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大家可以阅读一下文章的最后几句,作者这里又再次谈到了背影,作者为何要在这里再次写背影呢?”学生在阅读后发现,作者在这里描写收到父亲的信,并因此唤醒了自己的回忆,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见过的父亲的背影,因此唤醒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由此学生认识到,作者阅读父亲的来信和本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文章的内容起到了渲染和突出的效果。由于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生成的机会,所以让学生在分析中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要学会用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错误,要学会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但是要注意的是,宽容并不意味着纵容,教师若是发现学生的理解有偏误之处,还是要及时加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课堂生成情况,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放大体验,开阔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放大阅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围绕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让其尝试用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阅读技能进行分析,放大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到更多的内容。

阅读《范进中举》后,可以让学生放开视野,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段落,借此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分析中发现,在《儒林外史》中作者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展现了讽刺的效果,同时还运用了不少细节描写,展现出强烈的讽刺效果。由此学生认识到《儒林外史》这部著作是经典的讽刺小说作品,它用极其细腻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生活。如周进在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让考官同情自己,并因此考中举人,此时以前那些曾经讽刺过周进的人都来阿谀奉承,认为周进是世上最有学问的人。这里将人们对待周进的态度进行了前后对比,表现了对现实的讽刺。教师让学生总结一番,说说《儒林外史》中具体描写了哪些人物形象,如何展现八股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学者沈明提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并不意味着是对文本进行背离内容的不着边际的遐想,那样的阅读会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失落,让学生无法真正读懂文本的内容。在扩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既要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文本的主旨,这样才能让多元阅读更有效。

结 语

由此可见在多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促使学生读懂文章的真谛。教师既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又不能让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要读出文本的本真,这才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1]朱慧敏.文本多元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15(30).

[2]关景双.解读文本内涵与圈点教学目标的思想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7(13).

姜锦泉,1974年生,男,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研究,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