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2017-02-16 09:16
名师在线 2017年16期
关键词:梯形周长长方形

陆 娟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江苏南通 226014)

数学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陆 娟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江苏南通 226014)

追问是一种对话,通过追问,学生能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追问技巧,通过直线式追问、纠错式追问、示弱式追问、迂回式追问等,激发学生的观念冲突,引导学生探寻数学本质,敞亮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

数学教学;有效对话;追问技巧

引 言

教学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教学对话的表现形式是师生、生生积极地发问与应答。通过不断地对话,师生能够逐步剥开知识表皮,直抵知识内核,逼近数学本质。然而在实践中,课堂教学对话往往停留于“正确答案”,只要答案出来了,对话便戛然而止。其实,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一问是不够的,必须开展不断地追问。只有不断地追问,才能引导学生探出知识的源头,厘清错误的成因,破除理解的障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教师不断的、高质量的追问。

一、直线式追问,探寻数学本质

所谓“直线式追问”,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深层次的追问。直线式追问的特点是“刨根究底”“穷追不舍”“一问再问”。直线式追问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通过教师的拨云见日,让学生领悟知识内涵。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苏教版小数教材一年级下),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教”比较数的方法,而是设置了一个富有层次性的游戏活动——抽签比大小,引导学生自悟自得,逐步领悟比较的方法。通过“直线式追问”,引导学生探寻数学本质。游戏规则是:从1-9中任意抽出一个数字,放到三位数的数位上,哪个最后组成的数大,就算哪个赢。

游戏一:从个位上的数字开始抽,从1-9中任意抽一个数字,学生纷纷抽数,放置到个位。师(追问1):现在决出胜负了吗?生1:不能,因为个位上的数大并不能代表这个数大,有可能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大而十位上的数小。生2:不能,也有可能个位上的数大,百位上的数小。游戏二:从十位上的数字开始抽,从1-9中任意抽一个数字,学生纷纷抽数,放置到十位。师(追问2):现在决出胜负了吗?生3:还不能,因为十位上的数大并不能代表这个数大,有可能这个数十位上的数大而百位上的数小。游戏三:从百位上的数字开始抽,从1-9中任意抽一个数字,学生纷纷抽数,放置到百位。师(追问3):现在可以确定胜负了吗?抽到哪一位就可以决定胜负了呢?为什么?

教师通过一系列直线式的追问,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游戏状态中概括出了“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对数学的方法认知从感性变成理性。

二、纠错式追问,激发观念冲突

教学中教师要展开纠错式追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内在的观念冲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克服认知障碍,形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成长。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的《角的认识》,在教学尾声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放大镜下角的大小变化了吗?怎样变化的?为什么?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角变大了。笔者并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展开追问。

师(追问1):为什么角变大了?生1:因为,我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都变大了。所以我想,放大镜下的角也变大了。生2:是的,放大镜下的角的两条边变粗了。生2:放大镜下的角的两条边也变长了。生3:老师,我觉得放大镜下的角的形状没有变。(意识到角的大小没变了)师(追问2):角的形状是什么意思?生4:角的形状就是角张开的大小。生5(恍然大悟):角的形状不变就是角的大小不变,师(追问):看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无关?生6:角的大小与边的粗细、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最真实、最朴实的经验,是一种难得的宝贵的课程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回避、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直面错误,让学生析错、思错、辨错、纠错,错误成为学生新知的生长点。

三、示弱式追问,敞亮数学思维

追问要把握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的追问,往往能够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当学生敞露了真实想法,教师才能精准施教。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的《长方形的周长》,有这样一道习题:从一张长30厘米的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对只有一个数据的习题,大多数学生面面相觑,还有少部分学生小声嘀咕着:“又不知道长方形的宽,怎么求啊?”这时,一些学生已经根据题意画出了示意图。

师(追问1):长方形宽的长度不知道就不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能不能彼此对这个长方形的宽展开不同的假设,算一算呢?学生纷纷假设、计算,然后汇报。生1:我假设长方形的宽为25厘米,剩下的小长方形的长就是25厘米,宽就是5厘米,周长就是60厘米。生2(惊奇地):我假设长方形的长为20厘米,我计算下来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也是60厘米。同学们纷纷表示计算的结果是60厘米。师(追问2):为什么对长方形的宽的长度假设的数据不同,而同学们的计算结果却相同呢?生3:这说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宽没有关系。生4:这说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关系,而且我发现正好是长的两倍。生4的发言再一次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发现原来由于剪去的是一个正方形,所以剩下的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等于大长方形的长,因此小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大长方形长的2倍……

示弱式追问将教师自己看成“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乐趣,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有时教师故意拙一些,将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就能让学生强一点,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尝试、探究。

四、迂回式追问,启迪学生智慧

所谓“迂回式追问”是指,教师绕到学生思维的侧面或者背后,通过旁敲侧击,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的《梯形的面积》时,部分学生不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顺利迁移,于是教师对学生展开了迂回式追问:

师(追问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采用的是怎样的问题解决策略?生1:我们是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的,在推导时运用了剪切和平移的策略。生2:我们是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在推导时运用了旋转和平移的策略……师(追问2):那么,想一想梯形的面积应该怎样推导呢?生3:我想,梯形的面积也应该运用转化的策略,应该既可以转化成三角形,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师(追问3):怎么转化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有的小组将梯形旋转、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将梯形沿着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的小组沿着梯形的中位线往底作垂线,然后旋转小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师使用迂回式追问,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的旧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让学生对解决新知的问题、思想、策略进行深度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

结 语

追问不是平铺直叙式的对话交流,而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开掘。通过教师艺术化的追问,在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时可以“挑刺”,促进深刻反思;在学生发生错误时“点拨”,诱发学生自识其陋、自纠其错;在学生迷惑时“指引”,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的视角。追问中,有思维的碰撞,有智慧的分享。通过追问,师生共同逼近数学本质。

[1]张家振.怎样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J].山东教育,2015(25).

陆娟,女,1981年生,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梯形周长长方形
梯形填数
我爱长方形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梯形达人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梯形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