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实验小学,江苏徐州 221114)
在互联网逐渐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成为许多教师头疼的一项发明。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且爱玩爱闹的年纪,因此常常会因为游戏耽误学习。但是教师可以转化思路,试想,如果游戏的吸引力能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将游戏法运用到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上,帮助教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新奇和快乐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游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问题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
1.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整个课堂的中心,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可能由于新鲜感,小学生还能够认真地学习,但是随着模式的一成不变,学生逐渐开始产生厌烦的情绪,直接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等等现象。因为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如果一直不能获得参与感和新鲜感,难免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利用目前生活中的游戏作为课堂的背景,让学生融入到游戏的乐园中,让知识与游戏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学习信息技术要求达到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动手,就是一大成功。
2.未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目前我国人才的选拔方式依然是笔试考核,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忽视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学科在教学中始终占据主要位置。我国目前对学生的判断标准也是按照所谓的主要科目来进行的。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学科才是学生最应该投入精力去努力攻克的,信息技术不在考核范围,因此可以将这一科目的时间用在主要科目上。但是如今的科技已经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漏洞。因此,我国开始实行教育改革。根据对以往教育模式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差,动手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由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要比我国的相对超前一些,通过学习总结归纳其优点,并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联系,可以制定新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反对僵化式的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他们很难耐下心来认真地听教师讲解。针对这一问题,游戏教学法被提了出来。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的理论就很难理解,并且内容很多,因此学生就更加难以接受相关的知识。同时这门课程需要以动手操作作为辅助,才能真正地将这门课程运用到生活中。而游戏教学法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之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按照小组的形式开展游戏,将要学习的知识穿插进游戏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那些本身觉得毫无趣味的原理。
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好奇心也重一些。游戏教学法就是针对好奇心设定的。教师通过提前安排好游戏类型,在课堂上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参与进来,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地学习。教师在游戏中可以开展比赛等,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学生也能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1.游戏教学法帮助课堂内容的导入
教师通过深入地研究小学生的特性,能够很好地掌握他们的想法,借助游戏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借此打动学生。只有被教师吸引的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将游戏引入课堂,将学生带入游戏,将知识交给学生。
举一个笔者曾经见到的真实的例子。教师在讲解“鼠标”这一概念的时候,仅仅靠语言的讲解或者拿着鼠标让学生来观看是不能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的,甚至可能一节课都很难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教师在上课前特意在计算机上下载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对鼠标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成功。于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开展游戏竞赛的方式,先将鼠标的使用方法告诉大家,随后讲解规则,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游戏的测试,最后判定输赢。那么结果大家肯定可以想象,学生为了完成游戏,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鼠标的用法,同时在游戏中对其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测。可以说这一方法大获成功。
2.将电脑游戏作为信息技术技能的巩固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动手操作巩固这些内容。但是往往由于小学生的玩心比较重,自控力也不够,因此在下课后常常会因为贪玩而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导致上课讲的知识,下节课就忘了,成效甚微。为了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练习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专门查找一些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并将上课所学的动手操作加入其中。小学生在下课后被这些小游戏吸引,可以通过一小段时间的游戏操作熟练课本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指法的操作一直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一项内容,但这一内容却是学习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指法练习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我们常见的“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就是专门为入门的小学生练习指法操作的。跟学生对着一成不变的键盘记忆字母的位置相比,这些智力小游戏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帮助很大。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各个字母的位置牢牢记住,还能够对其他键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终的结果就是不需要教师的督促,也不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用法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就能够将整个指法的练习快速高效地完成。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如果教师为了吸引学生而随意地让学生通过打游戏来练习授课内容,一旦选择的游戏与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无关或者关系很小,那么不仅会耽误课程的进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无法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
由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生信息技术等课程已经加大了教学力度,不仅仅关注所谓的主课,同时也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尽可能地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将游戏与课堂很好地结合,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1] 景泽良.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 曹杰.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刘江萍.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