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当代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017-02-15 16:29:48新疆
小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志愿德育

⦿新疆/俞 芳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志愿服务:当代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新疆/俞 芳

小学生志愿服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德育与志愿服务互为促进,互惠双赢。志愿服务也在学校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逐步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政治意识和道德信念。

德育工作;志愿服务;小学生;途径

志愿服务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体现小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学会奉献精神以及内化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不断拓展开展志愿者服务的途径。

一、德育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一)德育工作是志愿服务的有效保障 志愿服务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志愿者在自己信念和意愿下,积极主动的、不求回报的为他人或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检验与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志愿服务,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为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践行志愿精神。

(二)志愿服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化了的行为实践,所以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不能简单地从一般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片面地理解为主要依靠直接讲授或理论传授,而应充分重视德育实践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1]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创造真实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同时在不断锻炼自己、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营造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文化氛围,并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总之,德育工作与志愿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德育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而志愿服务就是实践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德育工作促进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当前小学课程体系当中,除了国家课程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校自主开发志愿服务课程提供了空间。[2]志愿服务纳入校本课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作为德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学校不在仅仅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愿望、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的活动中将志愿精神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开辟德育教育新途径。

(二)目标——融入实践育人的理念 志愿服务能否达到德育的目标,取决于活动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这既要考虑到活动参与的对象、时间、地点、方式和成效,同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最为关键的是,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设计要自觉融入实践育人和德育为首的价值理念。[3]比如,在参加学校的校庆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就应该体现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品质;在参加社区的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中,就应该体现爱心、温暖、善良、真诚等品质。

(三)内容——重视生动活泼的项目 与其他志愿者相比,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我控制意识淡薄,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志愿活动中,要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通过不断开拓志愿服务的范围与内容的深化,使志愿服务中的人、事、物等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活教材”,让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不断内化自己的价值观,在拓展视野、磨练意志、体验人生的过程,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抽象知识落实在具体的行动,提升学生学习的道德品质。

(四)方法——加强体验模式的应用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主要采取课堂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课程的真正效果就微乎其微,大打折扣。但是,志愿服务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更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因此,小学生参与志愿服活动必须定位于“体验”为主,而不是“认知”为主,[4]将德育的“知”与“行”更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学校的德育实效性极大地提高,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品质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 虽然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并未期待获得某种奖励,但是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活动要真正起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就必须对小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评价,但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平时评价与综合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关工作人员等多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良好的评价机制促进小学生志愿服务的科学运转。

小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重视小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志愿服务意识,积极为同伴、为班级、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提供志愿服务,践行志愿精神,对培养他们的利他观念与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长、获得自信心、建立能力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汤洁.德育教育在民族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功能探析——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4).

[2] 梁炟.中小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开发初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7).

[3] 姜朝晖.志愿服务:当代中小学生价值养成的重要路径[J].中国德育,2014(14).

[4] 朱红秋.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区域推进与校本实施[J].中小学德育,2011(2).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志愿德育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我志愿……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