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

2017-02-15 23:37刘金珠
名师在线 2017年19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师资标准化

刘金珠

(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第三小学,江苏徐州 221002)

引 言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过程中,人们从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培训与交流的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集团化办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的目标。要想达到其理想目标,就需要每一所学校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能力即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驱力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就是致力于每一所学校快速高效地发展,最终使每一所学校都能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说过去一些学校还有可能较多地借助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传统的惯性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可以断定,随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将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将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新标准[1]。

这里所说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如记载着学校历史的校史室、展示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荣誉窗、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艺术长廊、交流思想的校报校刊、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互联网络……学校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灵感,净化人的心灵,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当然,它的形成和发展也不是一日之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全体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去营造、去秉承、去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中不断沉淀的结果,是学校必须坚守的战略性办学资源,决定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效率。我们不乏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老校”,可是在这些“老校”中,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淀呢?难道这上百年就真的“弹指一挥间”了吗?我们也不乏年轻的“新校”,可在这些“新校”中,除了气派的高楼、一流的设备,我们又能看到多少文化内涵呢?

如此“老校”和如此“新校”,我们又谈何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呢?她们缺少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力——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取向的指引、制度规范的调节等重要作用。鲜明的学校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我们提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配置各项教育资源的时候,我们要将学校文化的建设放在首位,用学校文化的氛围来引领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如果说相对统一的校舍和办学规模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的话,那么每所学校独特的学校文化气息,就是他们不同于其他学校的魅力所在。有了这样的内驱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在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中,我们一直忽视学校文化的滞后性,那么如何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驱力,形成学校独特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这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培训与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等方面的静态目标,必须上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使每一所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均衡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相对的理想的均衡[2]。

二、用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培训与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这些静态目标融入每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最终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1.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的个性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每所学校的环境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实现区域内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却无法做到学校环境文化的标准化。人们在强调办学条件的“气派”“现代”的同时,忽略了学校环境中暗含着的教育理念及其巨大的教育意义。如果我们仅仅从求全、求美、求新的角度来理解,那么结果是学校虽然“现代”了,但隐含于环境中的教育思想却与学校文化格格不入,不利于学校的深入发展,最终只能是一种摆设,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不是我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初衷。那么,要使标准化的办学条件真正成为每所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因“校”制宜,形成办学条件个性化。

建设适应均衡发展的学校环境文化,必须以均衡中促发展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系统地设计学校环境的各个方面,必须赋予学校环境以个性与生命性,从而增强环境的育人性。

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师资培训与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它能够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将导致教育本身的形式化。

构建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文化,我们要明确两种价值取向。

第一,以“人”为本。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点应该是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只有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变成内驱力,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促进其素质的主动提高,才会使师资培训事半功倍。在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中,教师是起决定作用的教育资源。每位教师都有特长,我们应当通过师资的交流,师尽其才,优化组合,为每一所学校打造最优质的团队,而不是实现学校间师资简单的平均化。传统的管理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悲观假设,强调对人的严格监督、控制与惩罚,这种思想在学校规范化管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均衡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而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师、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各种制度;适度弱化学校制度的形式化,给师生的自主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只有在此基础上,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积累,才能促进学校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身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

第二,以“校”为本。均衡发展不是要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均衡发展与办出特色并不矛盾,每一个学校都要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师生的成长留出空间,为师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建立特色学校机制,学校通过形成特色来形成相对稳定的育人模式和教学风格。

在21世纪,人们普遍提倡的学校是学习型学校,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育要发展,除了必要的硬件、软件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投入更好地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为学校独有的文化底蕴服务。

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外部创造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也应增强其造血功能。学校文化的建设将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期待着每一所义务教育下的学校都能拥有独特的学校文化,期待着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综合素质的完美发展!

[1]程红艳,付俊.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七个问题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7,(31):3-6.

[2]贾月明,姜凤云.中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36):17-19.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师资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