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洪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江苏如皋 226500)
“微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微课”既继承了传统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内容丰富、直观、动态、趣味性强的特点,又具有自己形式短小精干,内容凝练、突出、针对性强等特点,一经开发使用,深受广大任课教师的喜爱。教师积极投入自己制作微课、共享网络微课,不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更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让学生受益。
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基础。“微课”就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开发,并且可以把自己开发制作的“微课”传播到任何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介之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能够利用自己的“微课”,而且还能够资源共享,分享其他教师“微课”的智慧[1]。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节的教学中,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非常多,比如,相似的就有“联邦制”和“邦联制”,还有共和制、总统制等等,传统的历史教学,每当涉及这些抽象的政治体制概念,教师就会非常发愁,如何让没有接触过世界近现代史的高一学生在短短的一两节课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就让教师看到了曙光,尤其是“微课”的出现更让教师们兴奋。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历史教师们把自己的“微课”上传,然后再认真吸取每个“微课”的精华,最终确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利用到课堂上,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基础。
“共享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共享”也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教师们实现了实时、实地的交流、探讨,让每个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都能够得到最大化地利用。这样“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了“利益共赢”。
原来的教学课件,是从课堂的整体出发,内容含量大,结构比较复杂,而“微课”不同于原来的教学课件,它是针对整个课堂中的某个问题而设计的课例视频片段,并且这个片段一般不是教学中无关痛痒的内容,而是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或者疑点。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难点,往往采用有别于整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其他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在《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对形成世界市场的重大意义。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历史教材地图,或者历史挂图,让学生了解新航路的情况,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利用了“微课”进行教学。“微课”里首先给学生们用动态的形式展示出了几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且和14世纪前后欧亚的主要商路线路图做了一个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形象地了解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交流是一个质的突破,它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联系在了一起。在“微课”里,教师还详细介绍了新航路开辟除了在商品交流,也在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即便是非常形象的教学课件,也需要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不断的操作,教师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教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观察和引导,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2]。而“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并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是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微课”因为是“无生上课”,教师在教室的任何角落都能进行操作,所以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都转移到课堂的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使课堂效率变得高效。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学中,这节课三个教学板块,分别是“无为”“有为”,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新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三个教学板块,教师并没有平铺直叙地一直从开头讲到结束,而是利用了“微课”的形式,对第一个问题进行突破,试图在课堂开始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个“微课”涉及了很多的历史材料,教师一面让学生认真听、看“微课”,分析、探究这些材料,一面在课堂上巡视学生情况,并且教师在意识到学生对某些材料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随时停止“微课”播放,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吸收“微课”内容。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目的都是能够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与此同时形成综合历史素养。而“微课”依据学生的情况可快可慢,可随时停止随时播放,它的灵活性、机动性正好契合了这样的教学愿望。
“微课”虽然资源容量比较少,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多,成果非常简单,但越是这样越有利于它的传播,越有利于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微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高中历史内容无所不包、纷繁复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历史时空概念,而“微课”就能够把“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方”的大量历史简单地微缩在几分钟内,这样学生就能“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以微小见宏观”,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堂的结尾部分教师安排了一个“微课”。这个“微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梳理,主要是以表格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电报、电话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知识脉络;第二部分是图片和视频,这部分最大的亮点,除了历史教材中涉及的这些内容,又加入了近些年我国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飞速发展。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且弥补了历史教科书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历史进步的观念。
这节课内容是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内容上不是太抽象复杂,但是这一课里的时间跨度大,学生们掌握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就利用了这样一个“微课”小视频,来帮助学生梳理和认识我国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将近两个多世纪的变化和成就。
高中历史包含时间长,地域跨度广,内容繁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踏踏实实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背”的教学模式,不改变、不创新,这样既不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不了课堂主人的地位,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微课”的开发利用,就是改变这种陈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
[1]郑栋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3):118-120.
[2]俞志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