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石大维
山西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石大维
自2015年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的总体安排,结合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际,省教育厅在全省在岗在编的教师范围内开展了“晒课”活动。经过两个年度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了一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性课程资源,“优课”应用覆盖面不断扩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教研方式有所创新,为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去年我省活动开展的范围和深度较前一年度有明显的提高,截至2016年9月30日,我省报名教师161,640人,晒课160,792节,上传课堂实录31,561堂,形成本省特色微课资源16万个;评选出市级优课3803堂、省级优课965堂、部级优课222堂,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第10名)。通过该项活动,形成了我省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丰富了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了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聚合各级行政推动力量,建立了由分管厅长总负责,基础教育处牵头、省电教馆和省教科院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为全省活动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合技术支撑力量,整合各市、县(区)电教系统力量,形成一支以200余人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保障团队,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在教师创建“优课”过程中提供平台技术、录制优课、开发微课和资源筛选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训,有力保障了全省活动的顺利开展。
聚合教育研究力量,集中了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到各区县教研室,乃至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研究力量,遴选组建了近200人的省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研究指导、评审团队,负责省级优课创作、教学教研、在线会客室开展、学科专家团队工作建设指导和优课评审工作。
一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的目的、内容、组织、范围、方式、时间节点安排、激励机制、资源应用推广等方面,结合我省不同类型市、县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活动方案。
二是及时组织召开启动会,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及时组织了由各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电教、教研负责人和“活动”管理员参加的启动会,通过开展一系列各级各类的专题培训,高效快速的安排部署了活动工作。
三是制定激励政策,为获得省级优课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获得“优课”的教师相当于上相应层级的公开课一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仅2016年度,我省晒课160,792堂,上传课堂实录31,561堂,形成本省特色微课资源16万个。其教师参与面之广、专业要求之精都是空前的。我省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并未局限于国家对活动的要求,而是定位于我省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配合我省自2008年开始进行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特别增加了“晒微课”这一自选动作,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微课”是我省教师“晒课”活动的必选内容,成为了我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各市根据学科与课程分解任务,以全省共建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微课”开发。争取经过几年活动的开展,实现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涵盖多学科、多版本的、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课”资源。
目前,经过两个年度活动的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以“微课”系统资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初见端倪。
本年度“部优”课例222堂,占“省优”比5.8%,各市“部优”课例位列前三的市为太原市、临汾市、晋中市,这三个市的“部优”课例总和占全省“部优”课例总数的一半以上;
“省优”965堂,占“市优”比例25.3%,位列前三的市仍为太原市、临汾市、晋中市,这三个市的“省优”课例总和仍超过全省总数的一半,其中,朔州市于2016年开展活动,并在全市开展了相应的培训;
“市优”3803堂,占“县优”比例63.6%,位列前三的市为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其“市优”总数超过全省的一半。
两个年度“晒课”完成比率排名前三位的市为阳泉市、临汾市、晋城市。其中阳泉市晒课比率已经超过100%;忻州市不到5%;朔州市前两个年度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区域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对活动的认识还不到位,组织推动不力,甚至在头两年的活动中没有开展工作。一些地方学校一把手对活动认识不足,配备的学校管理员不懂业务,造成工作进展缓慢,活动报名人数、参与晒课教师数以及晒课数量偏少。
其次,从“部优”课来看,我省无论是数量还是获奖比率都偏低,我省“晒课”的质量有待提高。“晒课”的质量不高还表现在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流于形式等方面。
最后,符合优课条件的课例偏少。全省普遍存在上传课堂实录偏少的现象。同时,从已经上传的课堂实录来看,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把握得不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表现不佳;在技术层面,视频画面、镜头切换不流畅,声音不清晰,视频录制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制作水准偏低现象也较为常见。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认识不足,推进宣传力度不够,实施省厅方案有偏差;教研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磨课、评优作用;管理员队伍建设管理不完善,不能及时查漏补缺。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教、教研系统要统一认识,抓宣传,抓动员,切实部署,形成保障机制。
二是瞄准薄弱环节,提高晒课参与程度。在“晒课”环节,紧盯信息化应用薄弱的地区、薄弱的学校、薄弱的学科、薄弱的教师群体,全面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提高教师参与度。
三是扎实“推优”,加大各级“优课”的打磨力度,提高晒课质量,做好“优课”评审工作。
四是加强培训交流,将培训落实到县、校,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提供参考学习的优秀案例,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推动活动进一步深入和优课的应用推广。
(责任编辑:常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