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教育科技局
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
——运城市盐湖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报告
盐湖区教育科技局
盐湖区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下辖6乡、7镇、8个街道办事处,314个行政村,总人口69.73万人。盐湖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3所,其中公办154所、民办139所,中小学116所。在校学生数95807人,其中中小学64932人。现有教师7479人,其中中小学5019人。
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打造以公平、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
多年来,盐湖区坚持“主动谋事、务实干事、真诚共事、勇于成事”,虽然不享受“全面改薄”项目资金,但我们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确保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让人民有获得感。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加大区级财政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为“三通两平台”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截至目前,全区投资6220余万元,为中小学配备917余套多媒体,122座计算机网络教室,72座梦想网络课堂,11座录播教室,10套异地同步课堂设备,4170台计算机,3061台专任教师笔记本电脑。使全区班班通设备和计算机生机比达到省定标准。
全区互联网接通学校100%,最小10M,最大200M,总带宽2000余M,实现宽带网络进校园,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全部建有校本主页和校本资源;部分初中校、乡镇中心校完成校园网建设。网络教研、微信办公平台、资源库共建等项目先行先试,为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范围创造了条件。
我区教育信息化投入除了用于硬件设备建设外,还要求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满足装备现代化应用,将优质学校骨干教师推广应用优质资源、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帮扶互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把信息化资金投入、应用培训、保证生均公用经费能满足装备应用的日常费用列入督查内容,作为学校、校长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宽带网络校校通”使全区中小学校具备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和教师专用笔记本使任课教师能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了网络学习交流的专有园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使全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必须制定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教科局充分发挥名师大讲堂、国培计划和梦想教练计划等平台和渠道的作用,大力实施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名校长培训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率先在全市成立信息技术专家组,定期不定期组织下校指导,多次举办教育信息化素养提高专题培训,邀请专家为培训班讲课。为加大培训效果,我们对新入编教师岗前培训都要进行信息化通识培训,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片培训,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陆续邀请了等60名专家来我区讲学、举办讲座;100余名校长和500余名教师外出学习;5700余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分批次接受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我们充分充分发挥录播教室作用,发挥网络教研立体、高效传输信息的优势,突破了地域限制,增加了时间的灵活性。11座录播教室覆盖小初高全学段,为提高录播技术,我们先后组织三次录播技术专题研讨交流,邀请技术和教育专家采取点评、共议、示范、提问等形式使全区录播技术整体提高,促进了录播教室的应用。开展校内直播、专递课堂等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区学校共享。
区电教装备中心、教研室、教师进修校联合启动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引导和促进各校积极构建“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班级授课向小组探究学习模式转变”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录播教室组织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现场教研,教师现场实时交流效果明显。运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提供的在线资源平台,全区城乡中小学教师跨校跨区域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已成常态,10个梦想沙龙开展了380余次网络教研活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推动了课程开发与课堂模式优化。
区实验中学三个年级九个学科同步建立学科教研平台,教研组按月制定每月的网络教研工作计划,教研主题有知识目标,有课标学习和研讨,有课堂管理,有教学反思,有教学感悟,有教学疑惑,有试题的分析,有微课制作,有“一师一优课”的磨课交流等。运城中学自建300G容量的网络资源、200G校本资源、800余小时影音资源。解放路三校利用“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上传资源19206件,下载1749009次,浏览量287373次,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等活动,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优化教学模式,所有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学案、反思等统一上传到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研活动文件的电子化、网络化,北城初中建立“教师互动群”,同年级同学科建立“教学工作研讨群”,这些工作群的建立,为有效地开展大、小教研提供了交流平台,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成功的做法在工作交流群得以分享,教学中的困惑在工作群展开讨论,集体寻找解决方案。2016年,全区共晒课2099节,参与教师1923名。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教学大赛,推选优秀视频、微课、论文等作为内容资源上传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共上传各类教育资源2241件,备课总量45564节,在线作业638件,在线答疑367次。参加省、市两级信息化竞赛活动,推选各类作品300多件,80余件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多件资源被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
积极引导各学校,成立信息化社团、兴趣小组,开展以3D创新设计、机器人竞赛、创客制作等新技术、新理念支撑下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课件、电脑动画、班级网页、DV作品,发展个性特长,开发创新思维,积极为中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和提升核心素养搭建平台。在十六届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运城中学4件作品获奖,一等奖2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1件,王庆等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7节课堂实录被评为国家级名课,15节课堂实录被评为省级名课。魏风小学团队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现场答辩活动上,荣获一等奖,运城中学教师李亚君荣获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展示活动基础教育组课例一等奖。
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部分科目开课难问题,我们打破市、区两级办学壁垒,在中心城区挂牌成立九大教育集团,实施同城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发挥智慧教育名校带动作用,激发每一所学校信息化应用活力。各集团校实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网络教研、统一课题研究、统一教师调配、统一考核奖惩,每月汇报一次信息化应用推进会。利用录播教室开展网络互动教学,进行一校带多校同步课堂的教学应用,先后在解放路三校联盟校、魏风小学开展课堂直播,解放路三校和东留、西留、北街3所小学组成教育集团校,通过录播系统直播“真爱梦想‘3513’”高效课堂改革种子教师之课,4个校区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室观摩,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了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真正实现了课堂无边界的意义,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小学五洲观澜校区由实验小学、区实验中学和红旗中学以“名校+新校”的形式进行管理,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魏风小学联通东郭小学、墩张小学、五七小学等山区边远农村学校,把“诚朴课程体系”通过录播系统直播音乐、美术、书法等高效课堂改革课改名师之课,实现异地互动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了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课堂无边界、优质齐共享。
为适应中高考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搭建云端一体化的阅卷系统,在运城中学、区实验中学等中学开展在线测评系统应用试点,为学校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学习测试诊断分析与补救、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等工作提供支撑,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精准教学、量化评估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在山西寰烁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积极开通基于微信的家校协同平台、家校互通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以构建集学校综合管理、家校互联、师生网络互动及教研于一体为主线,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通过 APP模式实现学校常态化管理、家校共育。对全区高中、义务教育、幼儿园等学段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在高中及初三学段,搭建云端一体化的阅卷系统,为学校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学习测试诊断分析与补救、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等工作提供支撑;在义务教育学段,构建集学校综合管理、家校互联、师生网络互动及教研于一体的服务,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在幼儿园学段,通过 APP模式提供学校常态化管理、保教保育、家校互联等方面应用服务。运城中学、区实验中学、实验幼儿园等校(园)微信“智慧校园”企业号实现学校信息化常态化管理、家校互联等方面应用服务,实现了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以及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运城中学进一步拓展了校园微信平台的实用功能,先后完成了电子课表查询、理化生实验预约、教学设备报修、教工工资查询等板块,校园电视台增设《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科室主任访谈》、《时政要点评说》、《校园讲坛》、《经典朗诵》及《节令专题》等节目,通过微信平台的推送已成为学校特色被社会广泛认可,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运城中学先后自主完成了《运城中学学生学业追踪分析平台》、《运城中学资源平台》,建立资源建设评审小组,每学期组织一次评审,通过评审师生收入资源平台的素材、课件、课程等,由学校颁发入选证书或获奖证书,并与年度考核和奖励挂钩。学校资源平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填充与更新,同时使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得到了必要保障。学生利用学业追踪分析数据可以准确了解自己学习知识的欠缺,通过资源平台可以使学生完成自己的精准学习。舜帝复旦示范小学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组织开发德孝文化数字资源、解州中心校在中心校开展关公忠勇文化微视频、微课程等校本资源库建设,解州中学以航天英雄景海鹏母校为荣,组成航天精神专项数字资源建设,以初见成效。魏风小学、区实验中学、解州中学通过局域网搭建学校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利用,帮助教师实现了文档、课件、资料、多媒体信息的分享,快速地进行教学资料的查找。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白板应用提供了便利。
我区开展主题阅读实验课题实验。4月19日,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培训会在魏风小学举行,魏风小学梁俊莲、孙栗平在会上就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主题阅读作了展示课。北街小学席广鹏、王蕴慧获主题阅读全国录像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特别是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主题阅读实验大赛中,北街小学副校长张晓辉脱颖而出,编著的数字阅读教材《王维诗中画》成为主题阅读教材的百本之首。
我们以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突破,积极搭建在线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充分运用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技术,通过大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智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开启智慧教育“在线时代”,积极打造新样态学校文化内核,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开展课程重塑,走信息技术环境下内生式发展之路,创建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智慧教育学校。通过总体特征、核心问题、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实践形式、评价标准等层面和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让学校“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8所实验学校的自画像和课程再造设计与规划已基本敲定。区实验中学数学专场直播,以流畅的画面,高质量的现场效果,开展骨干教师的学术交流、名优教师课堂实录,第一时间内掌握教研动态,开展深层次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教学研究的深度开展,助推了高效课堂探究与思考,全区学校教师不出校门,通过电脑终端、手机客户端等多途径,就能走进名师课堂,同步收看各类讲座,共享教学资源。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打造“一百个名师、评选一百节优质课、开展一百个小课题研究”活动,制定优质课评选标准和办法,做到学科全覆盖,教师全员参与,普遍开展全区课堂教学赛讲活动。2016年全区242个立项课题结题,评选出了31个优秀小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拉动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大数据思维实现多元评价,依据教师教学过程数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数据以及教师日常活动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组建相对稳定的命题团队,建立试题的自评、他评制度和优秀数字试题的征集、存储制度,建立优质资源的审查与评估机制,严格把控教育资源的质量。
解放路三校、魏风小学开展“人人通”学习终端实验,教师和学生用平板电脑上课,完成作业。课前,教师提前下发《预习单》,学生通过平板在线接收完成,教师随时可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中,教师当堂下发学习任务;课后,教师从资源库或自建题库筛选试题下发给学生,所有学生用平板完成作业、并提交,系统将自动批改,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教师。
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永远在路上。我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仍然存在物化资源投入成本较大、教师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观念有待转变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应用,把信息化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新常态,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作为新常态,努力打造特色明显的教育信息化,推动盐湖教育再创新佳绩。
(责任编辑:李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