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基于学生自悟的小数教学之我见
王 勇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在小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笔者在此主要就如何打造出基于学生自悟的数学课堂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悟
新课程提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凭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学生并不能获得对所学知识多么深刻的感受;相反,如果这种数学知识是学生自悟自得的,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定然会更加深刻,并且有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数教学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如果学生缺少了应有的亲自动手、实践,那么,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一定会深刻,更别提学生的自悟了。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做一做中有所领悟。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真正明白三角形三边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去验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拿出长短不同的小棒,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拼一拼。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悟,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摆,自悟,获得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悟自得,对新知的感受体验更加深刻,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同的数学知识来说,不同学生的领悟,所得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的。而通过学生讨论则可以有效地淡化这种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真正有所领悟,达到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算法算理,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在教学时,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以及学生的汇报,得出了以下算式:9+6,24+6,24+9,24+6+9。其中,在教学24+6的时候,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别拿出自己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并且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先自己摆。在讨论交流环节,有学生说自己是一个个摆起来相加的,也就是先摆24个,再摆6个,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有学生说自己是先摆出两捆,接着摆出4个,最后,摆出6个以后再相加。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了遇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时候,在摆小棒的时候,用上整捆的,然后余下的相加这种计算比较简便,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上,教师主要采取了鼓励学生先自学,后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吸取同伴精华,促进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自悟,学习效果也更好。
俗话说:“学以致用。”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获得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的时候,他们才会由衷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及时指导学生去实践,去运用。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钟的时间概念等。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时间单位他们并不陌生,但是,相对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具体,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单凭课堂讲解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悟呢?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分别以时、分、秒为单位,在生活中感受一下在1个小时、1分钟、1秒内分别能够做些什么。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的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对于时间的认识也就大都来自于学生的自悟自得,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具体区别,为自己正确利用时间,用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小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致力于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作为自己的重要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议一议,用一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奠定基础。
[1] 吴晓强.体验和自悟才是最好的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
[2] 杨兴伟.将错就错,培养学生自悟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10).
王勇,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