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小利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中心幼儿园,江苏如东 2264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艺术的目标有“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对于小班艺术教育,教师关键任务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那么,在小班艺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进行材料投放,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小班幼儿的艺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因为生活是小班幼儿的主要活动。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易产生分离焦虑,教师可以通过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解除幼儿的焦虑。教师可通过拍铃鼓,用铃鼓声集中幼儿注意力,跟孩子们玩“听铃鼓声跑的游戏”。幼儿围成一个圆圈,铃鼓声急,幼儿快跑,铃鼓声缓,幼儿就慢慢走,教师把握好节奏。除了铃鼓,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搜集一些易拉罐,分别装上黄豆、蚕豆、玉米、稻谷等不同的种子,盖上盖子,让幼儿玩“摇一摇”的游戏,猜一猜易拉罐里装的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出要求:“你能跟着音乐,拍一拍、摇一摇吗?”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打节拍。在游戏结束后,将自制的“乐器”放进艺术区域,便于幼儿平时感受各种声音的美。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艺术区域放置一些可供选择的儿童打击乐器、“儿童电子琴”“木琴”“口琴”等等,让幼儿探索音乐的奥秘,同时可以准备一些打击乐器,比如“圆舞板”“三角铁”“铜铃”“沙球”等,便于幼儿给音乐伴奏[1]。
小班艺术不仅有音乐,还有美术,小班美术材料也离不开生活实际。小班幼儿不会穿鞋子,分不清左右,教师可以设计“给宝宝装饰鞋子”的活动,让幼儿用撕纸的方式,在鞋面上粘贴标志,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撕”“画”的操作技能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的鞋子真漂亮”“你喜欢鞋面上的哪儿,说一说为什么”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说、主动说出自己的见解。在颜色运用、粘贴、构图等方面对幼儿详细讲解“漂亮的鞋子”,用事实说话,给幼儿以美的启示。
其他的美术活动也都是围绕幼儿生活进行的。比如,涂色练习“给西瓜涂色”“美丽的夏装”,撕纸练习“有趣的斑马”“小树林”,手指点画“桃花朵朵”“柳叶”,折纸“小鸟”“钢琴”,涂鸦“大树的树根”“我的红苹果”等等,这些题材都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实际,是幼儿熟悉的事物,通过将这些事物用艺术的手法再现,这就是幼儿的创造。
生活中常见的蛋壳、纽扣、珠子等,平时吃的瓜子、开心果等果壳及各种豆类,户外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等,都可以成为幼儿进行粘贴画的材料。在小班“学做面具”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多种装饰性材料,吸管、纽扣、回形针、瓶盖、雪花片、珠子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材料的理解,选择出形象迥异的眼睛、鼻子、嘴巴,使作品更具个性和创造。
小班幼儿艺术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进行,不能盲目投放。盲目投放过多会导致幼儿只关注材料本身,而不关注怎样用材料去创造,所以小班一开始的材料投放应是简单的,符合幼儿实际水平的,能让幼儿感兴趣进行发现与创造的[2]。
小班幼儿手指肌肉发展缓慢,还不太会拿笔画画,但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纸、油画棒让幼儿涂鸦,或是准备一些颜料,进行“树叶印画”“玻璃球滚画”“吸管吹画”等等,让幼儿进行“玩画”练习,这些美术类游戏需要幼儿双手协调动作,有一定的意志努力参与才能完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幼儿“玩画”时的新奇体验,也能让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当幼儿的玩画作品被教师用彩带将边框美化后,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美术角的墙壁或柜台上,其他幼儿就都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们会模仿与创造,不断会有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涌现出来。
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双手协调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花草鱼虫产生浓厚兴趣,喜欢模仿鸟儿的叫声,模仿小鱼的游动,学习各种自己不懂的知识与本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新鲜事物,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简单的艺术区域的材料投放已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相应丰富一些:蜡光纸、皱纹纸可以让幼儿剪剪贴贴;剪刀、双面胶、胶棒、糨糊可以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橡皮泥、彩色颜料可以适当准备,便于幼儿自主游戏;小石子、小树枝可以投放到美术区,便于幼儿恰当使用,使作品具有不拘一格的神奇效果。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合理规划。
就拿瓶子来说吧,小班艺术音乐区的瓶子大小不同,敲击后发出声音也不一样,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音响探索区”,让幼儿敲一敲、玩一玩、听一听,感受声音的变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边敲打边唱歌,自己给自己伴奏。也可以进行美术创造,比如做“瓶子娃娃”;两个瓶子相对,做成“哑铃”;幼儿还可以用瓶子进行垒高,做成“宝塔”“树林”等。
随着小班幼儿认知水平和技能的增长,幼儿的捏、撕、握等动作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可以投放一些广告纸、固体胶棒等,让幼儿撕撕、贴贴,“帮妈妈剪照片”“给宝宝穿新衣”,用棉签点点、画画,用刷子涂颜色,给“新年树”点“彩灯”;制作“红灯笼”“圣诞老人”等,教师根据幼儿认知水平设置多样化、生活化的艺术材料,不断提升幼儿的创作能力,让幼儿在感受美、发现美中,不断创造美。游戏结束后,教师的讲评、幼儿的相互欣赏与交流也都是幼儿体验创造快乐的源泉[3]。
在小班幼儿艺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投放简单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当幼儿掌握一定技能后再投放一些丰富的材料,而且教师要鼓励幼儿一物多用,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美,在欣赏中体验美,在交流与分享中获得创造美的快乐。
[1] 赵洁.幼儿园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索丽珍.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