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甦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当下的高中国画教学也必须实行转型升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用“创客教育”的理念深化高中国画教学,让国画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中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思考和判断力,让学生接触广泛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画教学应当成为高中美术创客教育的课程载体。
生活是国画欣赏与创作的源头活水。在高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国画写生,但这种写生必须注重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因而舍弃光影、明暗等,而采用平光,抓住物质的本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计白当黑、以虚代实等。国画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国画中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自然之境。
相传,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草书书法之道,也就是说艺术的灵感、启示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到校园、郊外、社区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细微之处,善于感悟自然、领悟自然的真谛。在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教师不妨让学生先用铅笔写生,在写生中更加细腻而深刻地认识对象、把握对象、刻画对象,白描、速写皆可,由此提高学生具象造型的能力。
例如教学《移情草木——花鸟画》,引导学生画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如在引导画《荷》时,为了让学生形成“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的效果,笔者将学生带到学校池塘边,观看层层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花朵,等等。学生通过观察,形成了对荷花的本质认识,荷花的俯仰曲直、荷花枝叶的穿插重叠给学生的创作莫大的启示。由此,许多学生的荷花作品表现得生机勃勃,部分学生的作品中还透露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志向。在国画创作中,如果人人只求临摹,画得千篇一律,那么就与国画的创作的旨趣——“写心立意”“张扬个性”等相悖了。正如齐白石所说,“似我者死、学我者生”。
作为中国传统的画种,国画讲究继承。一个人,如果没有深深地揣摩、研习过大师及其作品,他的画画得再好,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画艺术是能够追溯源头的,纵观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大师的国画创作都是继承中的发展,历史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空中楼阁式的“创新”,那样的创新说白了恐怕只是随心随欲罢了。真正的创新建基于继承民族文化、领悟民族精神之上。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学生的美术根基,积淀学生的学养,不仅包括深厚的美术学养,而且包括丰富的哲学、美学、文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养,只有这样,国画学习才能“形神兼备”,才能走向自主的创造。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解读大师的作品。如学生在学习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时,对于简约的画面——几只蝌蚪在湍急的泉水中游动,然而透过画面,我们却分明能够听到青蛙的声音。如此,学生才能深刻领悟齐白石大师“留白”的艺术。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描摹大师的作品,在描摹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的临摹从“形似”走向“神似”。这不仅是学习艺术大师国画创作技巧的过程,也是与艺术大师进行潜在对话的过程,更是和自我内在哲学、宗教思想、人文关怀理念进行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国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除了上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外,还有诸如“静穆”思想、“含蓄”思想、“充实”思想等。只有领受了内在的思想、情感,才能领受国画的内在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画的神韵对学生来说才不是一种束缚,而是具有一种解放和舒展作用。在临摹大师的艺术作品过程中,技法能够很快地被继承,但内在的气韵则需要学生慢慢体会、慢慢揣摩,甚至需要学生不断玩味、永远品味。
在学习大师、创作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从写生开始,逐步走向写意,如梅的高格、竹的高节等。不仅仅写意画是如此,工笔画也是如此。在学生创作国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的用笔生动、大胆、肯定、灵活,以便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中国画非常注重技法、墨色。古人云,“墨法之妙,全从笔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高中生而言,用笔的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地提高。常见的传统用笔方法主要有“中锋”“侧锋”“偏锋”和“散锋”等;运笔的过程有起笔、行笔、落笔的过程;而在笔的提按行动上,则有轻重顿挫、快慢缓急、顺逆转折等各种变化。在用墨上,有“墨分五彩”之说,即所谓的“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笔不离墨,墨不离笔,常见的用墨方法有“焦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等。
当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还学习了西画的构图、色彩等,这对中国画的技法而言,无疑是一种充实与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沉溺于传统的勾皴点染,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如溅滴法、拓印法、指印法、泼写法、揉搓法、撒盐法等各种表现方法。同时,作画的工具也应当较之传统有所突破,比如除了笔外,还可以采用木棍、手指、海绵等,让学生了解和创生水墨技法的各种表现可能性。如此,学生创作的画面不再呆板、僵化。在构图方面,除了传统的四平八稳的构图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斜三角形、倒三角形等进行构图,突破学生创作的固化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不仅如此,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国画进行装饰,不仅注重点线面构成原理,而且随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将变形、夸张、抽象、修饰等装饰画的表现手法融入其中。这样,学生的创作才更加灵动、更加上手,往往能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高中国画教学还可以借助电脑的绘画功能,运用电脑的复制、翻转、拉伸、扭曲等功能,丰富表现形式,让国画产生特殊效果。如笔者指导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国画作品选拔赛中,就运用了Photoshop软件中滤镜菜单下的程序来做特殊效果,如肌理效果、幻影效果、渐变效果、风速效果等。这些效果,是手工所无法表现出来的。运用相关软件,让学生完成在色彩、构图、肌理、墨韵等方面的突破,能够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形成令人惊异的作品。
国画创作贵在创新。高中美术国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临摹大师,而且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对创作进行有效的突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只有这样,国画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才能成为启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日后的人生奠定知识、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基础。
[1] 丁海青.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2] 林开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