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燕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实验小学,福建福州 350400)
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提问艺术
林晓燕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实验小学,福建福州 350400)
小学语文教学进入高年级阶段,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初具体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形成了,并具备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另外,语文课堂是一个相对自由,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及时整理和处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过程。而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活动进行的重要环节,还是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效课堂提问艺术的发挥在近年来面临的挑战却越来越多,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去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提问艺术;课堂教学;高效途径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而重要的方式。其中,提问艺术的发挥是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想利用课堂提问技巧促进学生的学习,并进一步优化其实现途径,必须在分析课堂提问教学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
提问,是讲究艺术和技巧的,只有高效、良好且适应学生的提问方式才能真正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做出保障。很多学生对课堂老师的提问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不同,有的爱表现自我,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则闷头学习,不爱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很多语文老师不愿去考虑提问艺术的存在和发挥形式,只是把提问的形式理解为简单的“一问一答”,使得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方式变得十分单调和无趣。
作为课堂有效互动方式之一,在教师进行提问后,最积极有效的方式是学生主动性回答。但是除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影响因素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基础也主导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跟得上任课老师的步伐,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强,能够自信地面对老师的提问;而学习较差甚至是班内的差生,则把老师的提问看作一种考验和煎熬,他们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因害怕出错、害怕被老师叫到而过分紧张,即使心中有了答案也对自己不自信,有的干脆直接回答“不知道”,最终造成提问在有效面对全体学生时困难重重,背离了老师采取提问教学的初衷,使得不同学生对其反馈和参与度两极化特点明显。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是具有合理性的,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深刻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产生和现状,然后有效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避免因教师自身的原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或阻碍。
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或者介绍一个基本事物之后,注重的是学生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和思想的认知。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尚浅,对深层次的情感的理解不够到位。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让学生慢慢地去体会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桥》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学生生活中所见过的桥为切入点,以“哪位同学旅游的时候见过桥?”或“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某座桥?”等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然后逐步深入,继续提问:“本文中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没能走上文中的生命之桥?”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作者留给读者的矛盾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中的木桥还是老汉和儿子的生命之桥的含义,以突出老汉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执着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阿曼达,一直在不同的地方挖掘直到手指受伤,流出血,伟大的父爱让人感动。语文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生活,提问学生:“你们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从哪件事情感受到了父亲对你的爱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从侧面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恩父母的爱以及朋友的帮助等,学会从自己的周围去感悟生活,得到情感上的熏陶,让学生的内心更加柔软和善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既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又能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进程。但这种问并不是简单地问,而是需要考虑在哪些环节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自律意识不强,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多,要精致且充满趣味性,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课堂上,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节奏学习。
例如:在学习《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在课文内容导入之前,先和学生进行课堂小讨论。老师不仅可以问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有什么力量?”或者是“你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人的梦想感动过你?”让学生各抒己见,只有他们有了相似的经验或者体验,才能较好地融入课堂,与课文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问题难度适中,在联系学生实际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有的说、愿意说”。另外,这种提问的技巧不仅能够层层递进,指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享受课堂教学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而语文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追根溯源的有效方式。但是,如果课堂的提问形式只能或者只有教师提问,然后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则显得过于被动。此外,中国传统教育中“举一反三”的重要思想是强调在教育和教学中提高学生质疑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不仅教师在课堂上要提问,学生也要提问。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提问最终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回答。教师在引领大家学习完新课文之后可以问大家:“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这时学生会主动提出。面对一些思维上的偏差,教师还可以及时纠正,一些有启发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回来,教师再稍作补充。
例如:在学习《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去问“金钱到底有哪些魔力?”“我们身为小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和金钱消费?”这样由学生自己提问,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避免教师用成人思维忽略一部分同学内心的疑问,或者把一些成年人比较成熟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我行为、学习或借鉴别人经验的过程。收获的乐趣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深入学习和思考课堂所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小学高年级教学实际中的很多问题还没能有效解决,而新的问题和挑战还在不断出现,但是所谓“兵来将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是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的最为明智的选择。时代在进步,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以更加无畏的精神去努力,去拼搏,坚持创新和改革,才能将课堂提问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最大。
[1]赵越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86-87.
[2]林清铃.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
林晓燕,1975年生,女,福建平潭人,本科学历,曾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