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浅谈

2017-02-15 15:55:15赵艳美
名师在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利津县东营市花灯

谭 强, 赵艳美

(1.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山东东营 257439;2.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道庵小学,山东东营 257439)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浅谈

谭 强1, 赵艳美2

(1.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山东东营 257439;2.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道庵小学,山东东营 257439)

近年来,随着我校“零”作业课堂改革的逐步推进,课余时间学生不再忙着做作业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热闹活跃,运动场上你追我赶,实验室里熙熙攘攘,每一名学生脸上都流露出成长的期望。学生有闲暇时间,可以从自己喜爱的学科着手,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引 言

笔者是一名美术教师,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体会到:现行美术教材有一部分内容对农村学生不适合,学生手头的学习资料不足。这种现状也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巧妙灵活地进行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身边的、传统的和学生熟悉的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笔者结合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谈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一、教材为根,凸显超越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要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脱离现行国家课程标准的方向。有时美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时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而最终无果,这时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利用美术教材中原有的课题,因地制宜地把这些课题加以整合,融入教材中没有涉及和学生急需的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课程,增加教学内容广度、厚度和深度,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国家课程的具有个性的校本化。

笔者开发的美术校本课程《遨游未来世界——科幻画》就是以现行美术教材为依托而开展的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校本课程。在此课程中我根据美术教学、科技教育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下面我说一下这几年我进行科幻画教学时对教材的整合利用情况,我发现在教材中本身就有一些跟科技和未来生活相关的课程,如五年级《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昨天、今天、明天》,六年级的《奇思妙想》《科学创造生活》等,这些课题就可以直接结合科技幻想的内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作。一部分课题如五年级《杯子的设计》《我的牙刷》、六年级《笔的世界》等,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修改,扩展科幻画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杯子、牙刷和笔的创新设计等;有一课程可以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设新的课程如六年级在完成《我的书包》写生后,增加新课题《未来新型书包设计》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科幻画作品设计新颖,构思奇特,让观众看后赞叹不已。这一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源于美术教材,又高于美术教材。

二、乡土奇葩,绽放芬芳

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当今比较流行的方式,这种方式吸取本地乡土文化的营养,教学中因渗入了本地特色,而绽放出浓郁的芬芳。“志道游艺、抱朴求真”是我校的校训,这一校训指引我们传承黄河三角洲游艺文化,弘扬一方文明,做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者。我们学校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利津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有许多民间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展。如:春节过后的元宵节,本地村庄按照习俗开展灯会:盒子灯、龙灯、虎斗牛灯……这些作为表演道具的花灯其实就是一种融彩绘与纸扎为一体的艺术,正好适合我们在美术课上去学习,民间花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为此我设计了《尝试花灯制作,咀嚼乡土文化》这一乡土校本课程。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附近乡村考察花灯艺术,观看民间艺人的花灯表演,通过学生体验活动,搜集民间花灯艺术的历史、发展、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资料并在课堂展示交流体会,接下来学生分组设计制作花灯作品。在最后的花灯成果展示评价环节,我校举办学生花灯作品展览,这一活动不但展示了教学成果,而且也传承了民间文化。在展览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讲述花灯的创意,并对其他同学的花灯作品进行简要评价鉴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集体讨论,让学生在探讨别人的作品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邀请民间艺人点评升华。在花灯作品展览中学生不但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且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

三、动态生成,关注发展

教师用一本静止不变的教科书是无法向学生描述一个不断变化的大千世界。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动态生成,它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目的,是一种重构国家课程的动态过程。曾经在一次专家报告会上听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所学校为了开发校本课程,利用暑假一个月时间把老师集中起来开发,一个月之后印制非常精美的校本教材出炉了,单看其内容感觉与书店中内容相关的书籍并无大的差别,这样统一的校本课程很难考虑学生的个性的不同。开发一套校本课程,必须经历几次师生反反复复地修改、充实才能完成。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是一种由学生参与的由下而上的动态过程,教师先引导学生去体验和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师再进行关键梳理,这样开发的校本课程更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出发点,只要我们教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去努力研究和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那么我们开发出来的美术校本课程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四、分析学情,差异教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要用平视的眼光去观察研究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初一的学生上课积极,各种美术媒材准备齐全,大部分学生喜欢画卡通人物,但是学生的美术技能和造型能力不足。针对这一学情特点,我在教学中设置《卡通画》一系列课程。一方面通过卡通画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到了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技能,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追求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越来越关注。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服装秀、拍卖会等课程。在课堂上,学生要运用他们所学的美术知识对服装、拍卖品等进行欣赏评述,充分展示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聪明才智。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针对初三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学情,创设符合学生特点以及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校本课程。实践证明这种建立在学情基础之上的差异教学课程,点燃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对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也有极大促进作用。

结 语

在当今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美术教师要努力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校本课程。我们美术教师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惑:我们学校周围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和挖掘。笔者认为生活中并不缺乏课程资源,缺少的是课程意识,缺少发现资源的眼光。我们要树立课程意识,走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以此拉近国家美术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其更接地气,使美术教学走得更远,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这给校本课程开发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1]钱金花.水乡特色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邓思辰.小学乡土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谭强,1980年生,男,山东利津人,现任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教师,一级教师。东营市教学能手、东营市优秀教师、东营市第三批东营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东营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赵艳美,1981年生,女,山东利津人,现任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道庵小学教师,一级教师。东营市教学能手。

猜你喜欢
利津县东营市花灯
遇见美好
看花灯
心声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 07:11:02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 09:17:10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1期)2022-02-23 01:13:30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1年10期)2021-11-20 09:50:44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大众文艺(2021年11期)2021-06-24 03:16:20
挂花灯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4
做花灯
闹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