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江苏扬州 225200)
多维开放: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收集的应然质态
李 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江苏扬州 225200)
高中政治学科由于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难,需要鲜活典型的案例加以支撑和印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导入、核心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难点的巧妙突破中,这些案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案例的采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或者经典题型的零碎言语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探寻更为广泛、更为多元化的案例来源,从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拓展内容;体悟智慧;辨析哲理;继承哲思;多维开放
高中政治学科由于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难,需要鲜活典型的案例加以支撑和印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导入、核心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难点的巧妙突破中,这些案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案例的采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或者经典题型的零碎言语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探寻更为广泛、更为多元化的案例来源,从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要重新回到生活,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其中,对社会热点的时事新闻的采集是被认为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因为新闻报道对时效性、影响力、共享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在心理认知上更加容易激发起内在的认知共鸣。
当下社会可以采集并引入课堂教学的资源异常丰富,只要教师关注时政,关注新闻,就可以从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开掘出契合高中政治教学所需要的鲜活资源。
当然,这里必须要强调指出的是,现成的媒体新闻资源并不能直接被课堂教学所运用。一般而言,时政信息的新闻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立场的新闻人员可以引发不同的解读结果。而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我们需要从更加客观、公正的视角切入新闻,并针对教学要求进行必要的裁剪和加工,从而更好地遵循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新闻的选用上,结合教学实际力求凸显目标、讲究时效、聚焦热点深度理解、启发思维侧重探究、紧扣主线回归本源,真正让源自于我们生活周围最熟悉、最平凡、最朴实的细节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递信息和资源的传媒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网络报刊等媒体在资源共享层面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覆盖面积更加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为高中政治的教学服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报刊整体分为新闻类、专业类和休闲类。其中,新闻类主要承担热点新闻事件,不仅呈现信息,更注重新闻的评论。高中政治教学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引领学生了解信息,历练感知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而“专业类”文本就需要针对某一岗位和专业进行学术性的探索与研读,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休闲类的资源,表面上看似情趣十足,但蕴含丰富、深刻哲理的文本不在少数,这对于政治学科中有关于“哲学认知”层面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支撑与辅助作用。
因此,教师不能将教学关注的视野局限在一本固有的教材中,而要进一步拓展公共视野,尝试将众多文摘等平面媒体中的信息视为政治教学的第二教材,与学生共同阅读其中的资源,与学生一同感知与体悟,必要时再进行适当的分类与整理,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以此来强化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语言是我们生活中无需特意记忆但又能耳熟能详的语种。这种广而告之类的语言通过各种平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对这些广告非常熟悉,谈论起来如数家珍。因此,教师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对广告的运用,不必过于专注对商品的介绍与评论,而是要紧扣其内在特性强化对书本知识的认知与体验。如“特仑苏”牛奶的创意广告:有人正在饮用牛奶,旁边一人追问:“你是在喝牛奶?”此人一本正经地答道:“不,我喝的是特仑苏。”所以有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事实上,特仑苏就是牛奶的一种,它们之间就是典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联系,但这个广告已经背离了这一联系。这与哲学认知中公孙龙“白马非马”的错误如出一辙,因此这一广告成了借以反证观点的错误。其实,在广告层面中这种富含哲学道理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教师在常态化生活中多加留意,不断思考与辨析,从而利用各种广告形式拉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整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至理之句,释放着独特的艺术光辉和思想魅力。高中政治的教学就应该与这些先贤们的名言古训有机结合,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以《生活与哲学》为例,这一套教材中的内容在编排上就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在知识的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名言警句”的形式,借助许多著名哲学家对某一认知的具体论述来佐证教材的内容。而这些论述的内容和形式对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并相机形成自己的观点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我国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已经孕育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化,当我们品味并回想前人的这些古训时,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对先哲们的历史文化有独特的见解和体悟。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高中政治教学中所运用的这些“名言警句”,绝不是某些个人在特殊场景下的零散语言,应该说所有富有哲理的古代谚语、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和极具寓意的成语故事都可以成为这些名言古训的内容之一。比如上述案例中所提及的《韩非子》中记载的“白马非马”以及“郑人买履”等故事,《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名言,包括刘禹锡所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广含辩证法的诗句等。
这些论著和名言,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就可以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提供宝贵的案例资源,这对于我们在教学中重新认知时代内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过程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继承,更是对当下现实认知的不断深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政治的采撷不能局限在某一固定的层次和维度上,而要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姿态。因此,我们在选用教学案例时既关注本学科、本领域的内容,更要尝试与其他课程领域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认知。我们一直都说“政史不分家”,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规划就形成了高度重合。如《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派别的划分是核心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章节中,就对荀子、朱熹、王夫之等人思想形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再如《政治生活》中所涉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多极化的诞生”,在高中必修二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中得到了根本性的体现。
高中政治教学不能停留在机械的知识和理论认知上,而需要多维的案例支撑,达到理论融入实践、实践走向回归的境界,真正让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走向鲜活、灵动和高效。
[1]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勒微.高中政治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我见[J].高考:综合版,2014(05).
李娟,1986年10月生,女,江苏省扬州人,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主要从事中学政治教学与研究,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