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禄,杨美君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宜兴 214221)
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徐 禄1,杨美君2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宜兴 214221)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杠杆,突出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品格。
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品格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组成。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是其他几项能力发展的核心;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因为阅读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能力,而阅读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然而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提升,阅读教学的策略还有待完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镜鉴,反思阅读教学的得和失,创造性设计阅读教学的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语言离不开情境,阅读更离不开情境,离不开说话人的语境,如果没有阅读情境支撑,阅读教学往往呈现出技术化、符号化倾向。其实,语言、思维和情境密不可分,但当下,很多老师在阅读课上依然一言堂,学生缺少情境体验,缺少深切感悟,只能被动地听、记和背。这种情境缺位的阅读课教学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
诚然,有效的问题是促进阅读深入发生的必要手段。阅读课上,很多老师都以问题为牵引来教学阅读,但问题的层次、难易、角度比问题本身更重要。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很多教师往往先提出概括性问题,然后提出细节性问题,再提出拓展性问题。尽管学生能回答问题,但这些问题基本是以培养学生“跳读”和“寻读”为目标,缺少层次性和梯度性,无法促进学生以问题为牵引去重读或细读文本的能力,学生不知这些问题的次序是如何设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促进课堂教学上确实发挥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使课堂更加多彩,学生也更加积极。但多媒体缺少互动功能,其强大的音频、视频资料时而让学生目不暇接,学生只能被动应付。这样,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的交流和互动,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最大主体——学生。因此,学生很难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灵动和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上,很多教师往往将阅读解析得支离破碎,从词汇到句型再到语法,很少有针对阅读深层含义的探究和追问,无法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用英语进行思维”。当然,还有老师以课外文本替换教材,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没有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教师用教材教会学生学”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教材是学材,《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体现核心素养的好教材,它既有主题线索,又融话题、语言知识、能力发展和功能于一体,文本的呈现既有语境支撑,也有文化内涵。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让文本内涵得以深度开发,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发挥内驱力。
第一,读前问题联系生活。雷云萍将阅读准备阶段的活动称为“从生活到文本”。目前,不少教师在阅读课的导入阶段喜欢采用生活话题导入。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文本相关的线索,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猜想,从而为阅读过程搭建心理支架。例如在模块六的第一单元Stand up for your health中,教师在预习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完成阅读课文P4-5的小练习;②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medicine four your health?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充分激活自己对“健康之药”的认知,这样,文本阅读和生活间互为补充、互为印证。
第二,读中问题凸显能力。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Reading Strategy部分特别强调了Skimming和Scanning技能的培养,教师不能空洞地灌输策略,而是通过设计文本理解的问题,巧妙地寓策略于问题中,如主旨大意问题、推断文义问题、文章结构问题等,让学生运用策略来解决文本的理解问题。例如,Module5 Unit1 What friendship means to me,讲的是友谊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运用Skimming策略寻找每段的主题句,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找出主题句的支撑句或例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将各段的主题句归纳,从而得出全文的主旨和中心。
第三,读后问题注重拓展。语言重在运用。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对文本的解构和分析,而不注意对文本的适当拓展,没有让学生对文本开发或重构,学生因此也缺少一些运用语言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升读后问题设计的量和质,让学生在读后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读后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有探究性,如模块四的第一单元讲的是“广告”,教师应让学生深度探讨:“文本中指出广告的许多弊,但没有提到广告的利,这是不是文本的瑕疵?”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还以“广告”为例,教师在课后活动设计中,要让学生根据文本中提出的广告要素,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精美的广告,并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在体验、参与和合作中提升阅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发挥了垫脚石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助力阅读教学。但利用多媒体也要适度、适时、适量。首先,能不用尽量不用。因为多媒体的核心作用是将阅读中的隐性问题显性化,而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的阅读目标,因此,多媒体应恰到好处;其次,要精心设计和选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要精选精用,对阅读产生催化剂作用;再次,多媒体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因学而用,否则,过犹不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多媒体有音频、视频,如教师在教学Module11 Unit1 Jobs and Advice of Career时,可从网上选用众多名家演说稿,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促进文本的理解。此外,一些原版的、地道的英语影视资料,教师可以节选一二,让学生欣赏,如学习Module1 Unit2“成长的烦恼”时,教师可选择美剧“Good luck, Charlie”,让学生在轻松、欢快、和谐氛围里习得英语。
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反思,利用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怀疑或补充,从而提升阅读素养,发展阅读品格。例如,在Module2 Unit3 Amazing People中提出了几个人物和学生心中的伟大人物或偶像人物有出入,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小组讨论,探讨“伟大”的标准是什么,从而提升阅读境界,涵养阅读品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5-10.
1.徐禄,1981年生,女,江苏宜兴人,现任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英语教学新秀,中学一级教师。
2.杨美君,1977年生,女,江苏宜兴人,现任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宜兴市英语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