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马宝林
(作者单位:西吉县兴平乡望京小学)
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宁夏/马宝林
当代小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的想法多、主意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这对我们老师如何与他们相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生关系;和谐;朋友;鼓励
新时代,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是老师能够像对待朋友一样,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希望教师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于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和谐便由此产生了,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态度,它需要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与学生交流的感情基调,它是几种理念的有效统一。
重视小学生主体性,重视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它也是一个较宽松的、有利于素质教育推广的环境。然而,即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们仍能看到: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理念,不够重视学生的情感世界,无法处理好师生关系,以至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看来环境和物资条件等外因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展开,但教育发展的内因——教育者教育观念,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当代小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是接触的社会环境有了变化,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学生个性差异特别的大,也就是说他们的想法多、主意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这就是要求辅导老师在管理和引导时候,尤其是对特殊的、个别的学生更要注重讲求一些方式和方法。
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师爱生的关系,不是在师生交往的一开始就自然而然的存在的,而是在日常相处的全面交往过程中,通过交流和沟通培养的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关爱的情感关系。在我们经历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存有“尊师重教”的教育模式,学生必须尊重教师。那么相反,作为教师同样也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平等的,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特困生的人格尊重问题,特困生一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上学期间自强不息,但是有少数的特困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庭困难,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但是对待他们同样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信任是真正认识学生的基础,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很有才华的,但缺乏的是信心和勇气,所以辅导老师要挖掘他们的特长、去鼓励他们。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比较有分量的,也许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或表扬,对他们来说起到的作用比家长和同学都要大,对于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少数个别学生也带有懈怠的心理,有的学生沉迷网吧或是远离课堂,而在这一部分学生当中不乏一些很有特长的学生,只是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加上没有彻底的了解他们,也没有给他们展现的舞台。所以辅导老师在这一点就要更加注重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将他们生活方式转变、将他们对待大学的看法改变,使他们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这样他们才会意识上大学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现实梦想的殿堂。
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然而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思想并不容易。辅导老师要了解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水平线上去交流,坦诚布公地去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
现在的学生都有一种叛逆心理,越是严厉的、强制的管理,他们会越加反感。所以在对学生这方面上辅导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去消除学生对自己的偏见,用说服教育为主,出发为辅,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时候,还能真诚的将犯错误的想法讲出来。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辅导员看成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和动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教师有很多方面可以和学生进行比较,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对自己也产生信心和勇气,敢于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将自己犯过的错误告诫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使他们能够在学校期间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时候,难免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因此要自省自重,善于剖析自己、及时改正错误、虚心听取意见,这样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
[1]余文森编著.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6.
[2]王耘.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5.
[3]朱德全.小学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单位:西吉县兴平乡望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