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化审题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7-02-14 22:52江苏葛剑锋
小学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圆柱体题意直观

⦿江苏/葛剑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直观化审题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江苏/葛剑锋

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学生“当面临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若要有效解决问题,审题至关重要,一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根源在于审题方法不当、审题能力欠缺。数学解题能力欠佳的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仍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尚佳,我们不妨发挥他们的长处,让问题形象化,从而降低审题难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直观化审题,使问题可视化,提高解题效果。

一、身临其境——情境化表演

杜威认为:“思维始于直接的情境”。情境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的学习与思维不是孤立于大脑中的,而是基于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化的目的是使借助形象化思维,让问题变得可感可知,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更容易获得有效的感知与体验,对问题意义的把握就会更加贴切到位。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开展情境化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问题情境,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有效审视题意。

数学问题情境化使得冰冷的数学问题可亲可近,让理性的数学有血有肉,学生身临其境地演绎诠释,让自己在亲身体验中有效解读品悟题意,为问题的顺利解答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一些行程类、工程类等问题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的《相遇问题》中,当学生学习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相背而行”的实际问题:东东和强强的家分别在学校的东西两侧,他们同时从校门口出发回家,10分钟后两人同时到家,东东的速度是65米/分,强强的速度是50米/分,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体验,能够迅速将该题与相遇问题有效对接,我邀请了两位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将问题情境再现。我让两人先从教室中间向两头相背而行,同时到达教室前后黑板位置,接着,我又让他们从同时教室两头出发相向而行,在教室中间相遇。两次表演让学生发觉相背而行与相遇问题类似,解决方法也相同,从而有效解决了该类问题。

二、妙笔生辉——图示化剖析

“数因形而直观,形因数而入微。”华罗庚先生认为图形会使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明了,图示化最大的优点在于简洁、直观,简化了问题表述,明晰了数量关系,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审题与解题手段。

在学过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画图的策略来审题,通过自己的笔头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图形,问题图示化的效果如同马良的神笔一样妙笔生辉,条件与问题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数量关系显而易见,为学生剖析解题提供了便捷。例如,在教学了苏教版五年级《转化的策略》之后,我组织学生巩固练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块长58米、宽37米的草坪被4条1米宽的鹅卵石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题目描述比较简单抽象,部分学生一下子无法理解,找不出合适的解题方法。于是,我就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有了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马上联想到刚刚学习的转化策略:将其中2条小路平移到长方形的左边或右边,将另外2条小路平移到长方形的上边或下边,这样9小块草坪合并起来就转化为一个大长方形,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解答了问题:草坪的长是58-1×2=56(米),宽是37-1×2=35(米),草坪的面积是56×35=1960(平方米)。

图示化剖析是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审题策略,利用示意图或线段图表达题目,让题意变得清晰,思路更加明晰,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食其力——操作化模拟

研究表明:在人的抽象思维没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仍然依赖于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是一种基于动手操作的思维,也是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依靠直观动作思维审题不失为一种良策。我在数学教学中授予学生一种自食其力的审题方法:自己动手操作,模拟问题发生,让问题可视化,从中感受和领悟问题大意,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作化模拟是一种“做中学”理念,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建立模型,依托实物或模型的观察感知实现题意的理解,将静态问题转化直观动作,借助操作体验助推思维,从而发现解题的思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中,我在学生学习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给学生出示了一道习题:用一张长31.4厘米、宽18.84厘米的方形纸卷成圆柱体,有几种卷法,怎样卷体积最大?在学生独立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小青同学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为了帮助小青理解题意,我对小青说:“你拿一张长方形纸试着卷一卷、看一看。”小青先沿着长方形长边卷成一个圆柱体,我让他观察并说一说卷成一个怎样的圆柱体,“卷成了一个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8.84厘米的圆柱体。”小青看着亲手卷好的圆柱说道。接着,我问他:“还可以怎样卷?”“还可以沿着短边卷。”小青边说边卷成一个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31.4厘米的圆柱体。借助操作模拟,小青很快理解了题意,并计算出两种圆柱体的体积,通过比较发现: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所卷成的圆柱体体积最大。

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尽量借助身边的一些材料亲手操作,在拼一拼、卷一卷、折一折等操作性活动中使得题意显性化,依靠动作的支撑理解题意。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让问题可视化可以擦亮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看清问题实质,正确审视题意,从而既想到又想对,有效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猜你喜欢
圆柱体题意直观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简单直观≠正确
巧用假设来解题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