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策略谈

2017-02-14 18:27朱小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石榴创设文本

朱小飞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二学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阅读来说,需要更多直观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继而提高阅读效率。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很多教师有“情境综合症”,一味地依赖情境,导致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这是本末倒置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结合文本、把握适度、突出重点。

一、情境创设应结合文本

新课标倡导个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对文本的真切感受。对此教师往往通过情境创设或者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置于文本情境之中谈谈个人的观点。比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假如自己是越王勾践,在那样的情境下会怎么做。而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在那样的情境下会怎么做,会说些什么。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的内容固然与文本重点关联不大,但更多的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因而教师也往往舍得在这方面下功夫,花时间,其教学形式也会多样,比如“说一说”“演一演”等。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学生往往为了迎合教师,在言语与内容上尽可能选择优美语句。表面上看亮点很多,精彩很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课文,推促了课堂精彩生成,但实际静下心来分析,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回答固然语言优美,甚至超越了课文,但往往离“本”万里。整个情境之中充斥的都是空洞的说教,或者学生的夸夸其谈,与文本内容、重点关联不大,其思想价值观甚至有可能与作者相左。这样的情境创设从文本实用角度来看价值不大。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有学生回答:“假如我是英子,我会大大方方地走上去,对同学们的掌声表示感谢。”这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符合课文主题,但由于缺乏真实体验,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大。而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有学生就回答:“假如我是越王勾践,就会奋起反抗,即便是战死,也不屈服。”也许这是学生的真心话,但与文本思想相左。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教师所创设的话题情境,其假设的前提是对人性的考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表面上来看都没有错,但实际上却对文本教学作用不大。这种看似洒脱的情境,如果学生说些违心的话,表面上看是取悦了教师,却是虚伪的,如果学生真心回答,则也许会让教师下不了台。因而这里笔者认为,针对情境创设,尽可能实际一点,贴近文本一点,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非要让他们“无病呻吟”,结果不仅听不到学生的真心话,还对提升课堂实效帮助不大。

二、情境创设应把握适度

在如今的公开课评价上,往往有这样一个导向,即无多媒体不成课。假如仅仅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则会让听课的教师感觉不尊重,不重视。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甚至还有教师在公开课中用一个鼠标“打天下”,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笔者不置可否,但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却不敢苟同。比如在练笔过程中,教师播放轻音乐,这固然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看上去不单调,但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有点不合时宜,毕竟练笔需要静思,是应该尽可能避免干扰的。

这样的过度包装在如今的课堂上随处可见。比如教学《石榴》一课,教师大量呈现各种石榴的形状,还有教学《“东方之珠”》一课,则是一幅接着一幅出示关于香港的图片,让人目不暇接。表面上看,课堂内容很丰富,学生也是在一片“惊赞”中度过,但对实际教学来说,这样不仅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主动想象与思考。

从这一角度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把握一个度,要重在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回归言语,尽可能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知,去想象,去丰富体验。过度依赖文字以外的其他辅助工具,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迷惑,继而造成思维的惰性,同样也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丧失自己的主体地位,被动跟着情境走。教师应尽可能避免人为制造“亮点”,置文字赏析于不顾,结果让语文失去应有的诗意。

比如《石榴》一课,内容虽然简短,但层次清晰,全文采用了“总分”结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三读文本,以便实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一是略读,读出全文结构,了解文本结构,每段主要写了什么。二是精读,重点读第3自然段,紧扣关键语句,即“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成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感受石榴逐渐成熟的过程。三是品读,通过关键句子,比如“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读出情感,体验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这是素读,但能真正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也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三、情境创设应突出重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情境创设来说,目的是推促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但也有一些公开课,尤其是在导入中,很多教师怕学生“出丑”,所以在情境创设导入中有意无意地把文本主题展现出来,这固然会节约学生思考时间,提升课堂效率,但同样也会让情境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得不偿失。

比如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有位教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车主,如果放弃索赔,自己就得多添一笔损失,但是如果索赔,又会觉得不道德。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从内容来看,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细细分析,却可以发现教师是想让学生选择与课文中车主一样的做法,放弃索赔。因为如果索赔的话,那就是不道德的人。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敢随意选择吗?大多是随大流,跟着课文走。但如果答案都是一样,那么教师这样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选择,则又失去了意义。

当前语文课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字词语句,单纯解读,结果不像语文课;一种是过分强调思想价值、结果“种了别人的田”,把语文课变成了品德课、科学课。对此,笔者认为,要想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最关键的是要带领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这就需要情境创设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比如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当前社会中出现车祸会怎么办?社会上有没有‘碰瓷’?课文中的‘我’这一类人多不多?如果是你,遇到了会不会感到困惑?”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立足了文本,还结合了文本内容,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还让学生有话可说。由此可见,针对阅读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对于情境创设,教师应理性看待,不迷于包装,不阻碍学生思考,而是真正结合学生实际,从文本与课堂需要出发,尽可能让情境创设立足文本、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让情境服务于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在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石榴创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