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走向私人订制
——基础教育校本课程标准研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02-14 16:34李元平连玉秀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太原校本课程标准

文 李元平 常 磊 连玉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近年来,我省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在课程设置改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呈现丰富性与多样化,充实了学校课程文化,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一、本项目的必要性与预期目标

目前,我省广大学校、教师在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对国家课程学科的性质、理念、目标较为明晰,基本上能较好地落实。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迫切地要求校本课程也应当像国家课程一样制订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基于这种现状和需求,《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实施意见》(晋教基[2014]47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按照校本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制各门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办法”。随之,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项目,规范各校校本课程标准制定行为,以期达到“校本课程标准架构清楚、性质无误、理念明确、目标精准、建议适切”的目标。

二、本项目的功能与框架

(一)功能

《校本课程标准》是学校对校本课程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规范和总体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实践验证。基础教育校本课程标准研制的实践意义可以概括为:一是有助于深化多元智能个性化教育研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这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时代呼唤。二是有助于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力度。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搭建了新型的平台。三是有助于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育为指导,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理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框架

国家各学段、学科课程标准格式、体例不尽相同,但大都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即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校本课程标准的结构可参考国家课程标准来确定。

三、本项目的启动和阶段性成果

(一)组建团队

高中——省实验中学、晋中榆次一中、阳泉荫营中学、长治太行中学、太原进山中学;

初中——太原36中、太原38中、忻州师院附中、中北大学附中;

小学——太原青年路小学、太原恒大小学、太原八一小学、太原九一小学、山大附小、太原双西小学。

(二)定期研讨

每学期开展两次大型活动,到校调研、校际之间的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建立QQ群、微信群,随时交流活动情况。

(三)制订原则

1.方向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制订必须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针对性原则。内容一定要具体详实,切忌大而无当、空洞无物。

3.适应性原则。校本课程标准要体现校本课程特点,要符合地域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

4.可操作性原则。校本课程标准要用来指导教学和学业评价,必须可测量、可操作,表述要清晰、准确。

(四)阶段性成果

第一,本项目侧重研究分析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改进。

第二,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例如太原市八一小学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通过建立开放性课例的形式来开阔小学生的公共礼仪视野。开放性课例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依托,通过设定引导性的公共礼仪活动来编排礼仪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公共礼仪知识。

第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同时,促使学校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使校本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例如太原市36中让学生为孤寡老人家写春联,书法桌整齐排开,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学生个个全神贯注、挥毫泼墨,引来社区居民驻足观看,争相索要小书法家们的“墨宝”。这样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称赞和肯定,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书法兴趣更加浓厚,水平得以提升。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省实验中学“语文·文化”主题选修课程属于学校(校本)课程,该课程设计充分体现选择性,为教师的开发提供选择空间,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教师开发、申请开设课程,学生选报课程,教学组织及课时安排,年级定时集中教学等实施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工作室”给了老师更大的空间,老师以自己名字或课程名命名校本选修课名称,选课学生可以和老师约定固定时间学习。该方案适合报名人数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众所周知,国家课程的制定者是专家、学者,课程的实施者(校长、教师)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对课程设计的真实意图和课程理念缺乏了解,教师通常是机械地按照惯例进行教学,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大打折扣;再加上国家课程开发周期性长,且灵活性不足,不能及时地反映科技进步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变化,而校本课程正好弥补了国家课程的这些不足。校本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课程的“私人订制”时代终将到来。

猜你喜欢
太原校本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除夜太原寒甚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