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来自美国的经验

2017-02-14 16:34白晓云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表学分制学分

文 白晓云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高中阶段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自主选课。此后,“选课走班”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十几年来,从理念先行到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日趋成熟。

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选课走班在引导学生自主选课的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定位、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独立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美国在科学和技术等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其基础教育阶段选课走班的模式密不可分。其选课走班真正践行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极大地保护了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种类多样、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的自主选课模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倾向制定个性化课表,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学分制的实行,确保了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均衡、全面地发展。

一、“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选课走班”的首要条件是学校须有“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教育实践才可能走得长远又扎实。美国《中等教育首要准则》中提出:“一个民主国家的教育,应在校内外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其兴趣、理想、习性和各项能力,以便他能找准自身的定位。”美国教育“赢在未来”的价值追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会规划未来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不强迫学生成为统一模式的人,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里自由生长。

二、种类多样、层次分明的课程设置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宗旨可以概括为“升学、就业以及培养全人”。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年龄与年级的限制,把知识的普及作为基本教育目标,不分文、理科,只对基本的必修科目和学分标准进行限定,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各州的综合高中开设的课程大概可以分为3大部分,即必修的核心课程、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独立的教育计划与项目。近年来,美国大多数州已将英语或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社会、艺术、体育等作为基本的核心课程。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涵盖经济、法律、建筑、外语、艺术等,更是不胜枚举,美国公立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平均为200门左右。有人形象地把美国中学的课程比喻为“超级市场”,既包括为升大学作准备的学生提供的高级课程,也包括各种时尚、趣味、实用的社会与生活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又可以分为学术性课程、职业性课程与生活性课程。学术性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荣誉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简称AP课程)三个层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某一等级的课程。每个学科领域下开设有数目不等的学程或科目,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此外,教育计划与项目通常涉及多门学科,鼓励学生通过这些计划与项目,学会探索,实现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自主选择、私人订制的个性化课表

与中国同质化、千人一面的课表相反,美国高中采用选课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人能力,根据学校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过去的学业成绩、诊断性标准测试的成绩,并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自主选择所学课程。具体包括课程门类、科目、数量、层级等。学校只规定基本的毕业要求,学什么、哪一年学、学何种难度的课程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就着手选择自己的课程,并配有专职选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包括学习技巧、目标确定以及未来角色定位等。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优势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切实保证了教育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同时,在课程选择上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学生最终的课表需征得老师和家长的签字同意,以确保所选课程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四、“同桌你好”“同桌再见”的走班教学

自主选课模式下的个性化课表使得走班制成为必然。与中国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整齐划一的课程相比较,美国高中的走班制则更为开放和多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课表进入不同的教室,选择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同学和同桌,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因此,在美国的学校里,一下课就可以看到走廊里熙熙攘攘、急匆匆赶往下一个教室的学生们,因而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同桌你好”“同桌再见”成为同学之间的真实写照。

此外,与选课走班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课程评价制度,包括学分制、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把学生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中解放出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程之中,既保证了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美国,除了个别高中以外,多数公立高中没有类似国内“班”的概念,学生毕业只需修够一定的学分,高中4年的学分要求一般为22~24个学分,其中既有必修学分,也包括选修学分。此外,学分制只是一种基线管理模式,强调差别、强调多样化、强调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这些都赋予了美国学分制高度弹性化、高度个性化的显著特征。纵观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选课走班模式,不难发现美国高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升入一所优质大学,学生最宝贵的收获更在于升学以外的自我定位、独立意识、人格培养、自我规划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养成,它们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有必要对美国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借鉴和思考,以期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创设丰富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学习需求的课程结构;建立“导师制”,依托班主任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选课及生涯规划指导;在行政班建制不变的前提下,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和兴趣出发,实行分层教学,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实行学分制,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制度。

猜你喜欢
课表学分制学分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如果我是校长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各地区学生课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