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棋
摘 要: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研究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特性并据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与途径,以期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模因论 口语教学 语言模因 非英语专业生
一、引言
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高校英语教学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学校和地区,他们的口语基础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主要受到语言环境、教师教学、高考要求,教材编写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社会不同行业对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否运用流利的外语与外界交往成为考察工作能力的必要指标”[1]。
模因论是一种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提出[2]。近年来随着模因理论的发展,模因一词已得到广泛的传播,进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在我国,虽然模因论是一种语用新论,但从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模因学是一门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已被广泛应用到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和语言教学等领域 。本文试图将模因论引入大学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通过分析模因的特性,从模因论视角探索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二、语言模因的特性
语言与模因之间的关系密切。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通过模仿而被传播的,即语言是模因的载体,模因靠语言传递(传承或传播),也就是说,语言是模因传递的工具;其次,语言也是一种模因,它是通过非遗传的途径进行的,即语言的演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模因传递的过程。所以模因和语言具有相同性,在语言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传递,都可以视作模因[3]。根据近年来相关学者的研究,语言模因主要特性概括有以下三条:
(一)模仿。语言模因是一种文化进化的信息单位,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主流思想或行为并代代相传,模仿是语言模因的根本特性。
(二)立体、多向的传递方式。一方面,语言模因可以从纵向在代代之间传递(传承),另一方面,语言模因也可以从横向进行传递(传播)。这一点与生物上的基因有所不同,模因传播是非遗传性质的,可以在不同个体之间垂直传承和水平传播。
(三)在选择中被传播或淘汰。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输(transmition)。模因载体首先要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对方的记忆;其次,尽可能在宿主大脑停留时间长些,以达到感染和影响他人的目的;再次,通过交际从宿主记忆中释放出来并感知他人;最后,利用话语手段为传输途径对模因进行传播。每个语言模因都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选择中形成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最后被传播下去,弱势模因则被淘汰。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口语教学
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的教育和知识传授使得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使得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又得以实现[3]。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下面结合模因特性,详细探讨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视听力,鼓励模仿,提倡背诵,加强记忆。模因的根本特性就是模仿。通常在口语教学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组词成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说明语言积累不够。口语教学中,“听”是一种语言输入,“说”是一种语言输出。根据输入假设和输出理论[4][5]可以得知,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输出的基础。语言学家Bialystock将语言知识分为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6],前者指学习者意识中的语言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被学习者清楚地表达出来;后者指内化的语言知识,存在于潜意识中,学习者在表达时会不假思索地使用,这便是常说的语感(language sense)。随着听力、背诵等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强化,语感会不断增强,会促进语言的习得。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首先通过播放听力材料,对学生听觉进行刺激,要求学生认真听,并开口模仿。另外,对相关常用词汇、短语、句型等固定搭配,要重点记忆和模仿。婴儿学话时,开始只能咿咿呀呀,通过不断地听和模仿,最终能表达清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口语教学中,听是最首要的必做的环节,然后要让学生模仿,说出来。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背诵记忆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英语思维和语感便会形成,这时就会脱口而出、自由会话。
(二)注重实践锻炼,全方位立体式为学生提供口语交流机会。目前在高校英语口语课堂上,普遍现象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大部分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学生口语实践。帮助学生组织成立学习小组、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才艺表演等活动,要求学生课上和课下进行广泛交流。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知识,留下更多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成为学生口语交流会话的场所。设置讨论主题要具有时代气息和时尚性,切合学生实际生活,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得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因为人们更易于接受自己所喜爱的人的影响和劝导,更倾向于同意自己所喜爱的人的观点,更愿意模仿拥有权威、名望和有魅力的人,从而使他们所拥有的模因得到传播[7]。这样在学生喜爱的话题情境下,口语教学会更生动活泼,效果也会更好。
(三)倡导复述,进行模因重组。从模因特性入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如单词、短语和句型,重新进行组合。语言实现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通过模因复制,而复述便是最重要的一种模因复制途径。复述的时候,学生可能会选择套用与以前所背诵的语言材料完全一致的句子,也可能会用自己的话重新组合学过的语言材料[8]。教师可鼓励、提倡学生直接运用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但在自我表达时,要求学生应尽可能地运用同义词语模因,采用不同句式表达相同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提倡复述,实现模因重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此类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角色扮演是英语口语课堂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选取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学生在准备时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甚至通过想象、动作表情和一些道具,使学生感觉到真实有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容易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重组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四、结语
模因论的引入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针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特点并结合模因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重视传统的背诵、模仿等学习方法,注重结合情境和实例教学,鼓励学生重组语言材料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海.建构主义理论与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1):20-22.
[2]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曹淑萍.模因论与高职英语听说教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5.
[4]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5]Swain,M.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Newbury house,1985.
[6]Bialystock.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anguage Learning,1978.
[7]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108-114.
[8]朱战炜.语言模因论与英语听说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