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明
摘 要: 本文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对井下通风和安全方面的人才培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立足于教育培养理念,研究出从行动出发的教育-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更进一步创新了培育井下通风和安全方面人才的新方法。
关键词: 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 教育—学习—实践模式 研究与探索
1.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目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煤炭的发展趋势在很长时间内不断向前,原因是在我国的应用型消耗能源比例里,煤炭占到最大比重。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全国GDP每年增长6%~8%,每年需要消耗30多亿吨的煤炭。同时因为我国的煤矿作业类型大多数都是地下作业,经常遇到瓦斯爆炸等各种灾害的威胁,安全问题比较明显。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提高,许多新颖工艺和技术在煤矿内开始应用,促进我国的煤炭工业的发展。然而,与世界上的其他领先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煤矿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够、数量不足,所以要重新塑造井下通风和安全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根据煤矿发展的新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造就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强有力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教学做”模式的构建
依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作为指示精神,摆脱思想束缚,革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办学模型,为企业输送专门人才,依靠企业做强做大,培育生产和学习研究型人才,为井下作业提供合适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笔者以井下的通风管理工作和煤矿灾害的预防治理作为出发点,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将学校里的训练场所和学校外的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将学校里的各项项目教学和操作指导统一到一起。精选课程内容,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式课程设计思路,紧扣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检查、安全仪表监测、瓦斯抽放、瓦斯防突等技术岗位标准,构造以工作任务模块为核心,设计和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任務作为研究主体,设计开发了以行动为出发点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作用比较显著,主要表现为:
2.1课程重点的实现
2.1.1预先参观活动。
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带领学生到矿井通风专业实验室参观了解,经过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使学生掌握煤矿通风的基础知识,有所理解,之后再到学校外的实践基地参观,提前为该课程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石。
2.1.2课堂内的实践活动。
2.1.2.1在实验室里,通过根据任务观看模型的方法,边听讲边观看,实践和练习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和掌握矿井下通风和灾害防治的目标。对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多次讲解,达到学生彻底掌握的层次,使学生高度重视。
2.1.2.2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和素材讲解、电子化教学,发挥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发现问题,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能力。
2.1.2.3应用作业训练的方法。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要给学生预留练习题目,认真改正,锻炼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和网络操作能力。
2.1.3课外实践。
为学生提供模拟训练和实验室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安排模拟训练的时间。通过课程的设计及具体的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有助于掌握重点部分,提高学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提高熟练性。
2.2攻克课程难题的办法
针对煤炭行业的特殊性(高危的井下作业)可以将教学地点设置在有高仿性的环境中,包括实际训练场地或者生产场地,尽量保证教学与实践活动及实际工作场景相符合。
2.1.2将课堂挪至训练场地,一边观看一边讲解。
比如:学院矿井通风实验室所具备声电光三者统一的设备,种类多种多样,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利用模拟操作,借助教师的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井下通风系统的流程和灾害的防治等。
2.2.2将课堂挪到现场,边讲解边练习。
借助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井上和井下的双重训练,让学生了解矿井的通风原理和灾害预防治理的流程。利用现代超前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攻克难点,通过设计制作井下通风等多媒体课件,由抽象到具体,从静态到动态;实行课堂内和课下统一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各种途径。通过在线讲解和解答疑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2.2.3依据所给任务的工作流程及独特性,选择动手实践、岗位锻炼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3.1向学生开放仿真型模型室。能够随时学习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2.2.3.2学生毕业后进行实习分组,在工作岗位上锻炼,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教学活动,提供毕业需要的各方面资料和文献,具体带队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实践,做出指导。
2.2.4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让其成为操作和评价的主要实施者,真正实现教学和学习的统一。
依据井下通风和矿井灾害方面的各项技术和管理标准,遵循相关教学规则和规律,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内容部分和教学任务。其中一部分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统一结合,课堂学习和煤矿现场有机结合的模式;另一部分教学任务采用的是模拟场景中教育、学习、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3.结语
无论在什么领域,创新意识不可少。在煤矿的通风和安全方面要紧密结合创新观念,在教学上予以体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目前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发展情况及煤炭企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实施。此外,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紧跟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教学改革工作要与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发展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创造合适的环境提升学生创新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许多煤炭企业的认识是我院培养的井下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极具忠诚、热爱本职工作、有着坚定的思想、安心工作,将坚守本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朱云辉,沈宏毅.基于高职煤矿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时代,2010(7).
[2]刘朝乾.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安全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11(28).
[3]沈宏毅.煤炭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4]朱云辉,孙泽宏,王光胜.CDIO教育模式在高职煤矿安全类专业中的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