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选丽
摘 要:成功地将学生从嬉闹的课外活动中带入课内是一门技巧,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熟稔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既有的知识来理解课堂讲解的知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名老师将学生的精神状态带入课堂学习的关键。通过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成功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学生;老师
一、课前导入学习的作用
有效的过渡会使某些事情事半功倍,同样,良好的课前导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也有着显著的效果。所谓有效的导入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使之前涣散的精神状态逐渐转变,从而融入课堂教学中。其中有效的教学导入包括教师应用某些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教学数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与课本知识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枢纽,使学生从逻辑上等各方面容易接受知识,容易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上还比较不成熟,所以,他们同样也遵循爱玩的天性,为了将他们从游玩的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老师应该多从心理教学下功夫,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会出现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或新事物的第一印象会对今后判断类似的事物产生相似的判断和认知,最终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误。
二、使用课前导入的重大影响
初中生物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学科,与人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这门学科是学生初次接触关于生命与自然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概念比较多,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抽象思维与理解能力都没有高中生强,因此,可能会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不再对陌生的知识感到恐慌,作为初中生物老师课前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前引导的方法与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机都来自兴趣。当一名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花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就像人们选择去旅游一样,首先旅游者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历、足够的钱、家庭与社会因素的支持,才会产生旅游动机,才会为了想去某一目的地而去查阅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使这一趟旅行更有意义,同样的,有效的课堂导入需要老师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根据老师的思路逐渐扩展自己的思路,最终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生物学习中。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力与一个人的意志和目标有关,所以,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这一堂课的目标与主动参与性,使学习这个过程更加自然、生动、高效率。
2.老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导向
生物这门学科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学习,就需要从现实的生活经验、知识等为基础导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已经掌握和积累的知识进行自我课堂联想与设计,这样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理解的生物概念变得清晰容易理解。初中生积累到的知识面还不够广泛,所以,学习的基础大多来源于生活,这一因素决定了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环境相联系,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快、更有效率地学习生物。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一节的时候,如果老师要想学生快速地了解花的构成,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事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带到课堂之中,老师通过任务分配的方法让学生事先接触花朵,然后再带到课堂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花朵来描述花朵由哪些部分构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花朵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繁殖的,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外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可以借助手中的花朵来具体学习花朵的构成部件,这种方法可以让普通的一节生物课事半功倍。
3.有效的导入应该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激活和启发作用
思维的活跃性会影响人的创新意识,当人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中的时候,人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都会活动起来,从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老师言语的启发性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当老师应用有效的言语启发时,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疑问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结构大多都是由细胞构成这一节的时候,老师可以这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饭前要洗手,那么为什么洗手就会干净了呢?难倒洗完手就真的干净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其中的具体原因,如果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行从书中查找答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答案,使这一堂课程更加完整、更加有效。
总之,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数不胜数,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曹宏伟.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J].学周刊,2012(6).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