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荣
【摘 要】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中,笔者重点关注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不难发现,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策略上,往往表现为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这样就造成了提问的浪费和低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安家堡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教师观念必须改变
众所周知,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从而使得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例如我在教《一个苹果》时的提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最想吃这只苹果呢?”生1:我认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同时表明干渴到了极点。
生2:我来说说这句中描写脸色的词。“黑黄黑黄”是“ABAB”形的重叠词,说明脸色很难看,小蓝缺乏营养,很需要吃这只苹果。
我顺势启发:小蓝是伤病员,嘴唇应该没有血色,怎么会“发紫”呢?
生4:这是因为他缺少水份,嘴唇里仅有的一点血也仿佛凝固了。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应怀着宽容与鼓励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从而使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二、注重体验文本价值
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正视“尊重”。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的是一群阅历、学识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在阅读面前还没有学会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因此,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当学生个性阅读偏离真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根据动态生成的即时情景组织学生辩论或直接否定,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从而促成文本新的意义生成,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三、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不难发现,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四、改变提问的传统方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即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例如我观摩县城小学一位教师所做的一节课,深有启发: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画面,在座的其他同学都是小导演,指导台上小演员们表演时的语言,神态,动作。
学生甲:廉颇态度应诚恳,来到蔺相如的面前应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向蔺相如请罪。
学生乙:蔺相如应说:“廉将军不必客气,只要你改过自新,我们俩齐心协力,必然会使赵国越来越强大。”
学生丙:廉颇是背着荆条来表示他请罪的诚意的,所以,我们应准备一个道具当荆条。还可加上廉颇背上荆条时的独白:我一生在战场上功无不克,战无不胜,忠心耿耿保卫祖国,可如今我真是罪不可赦呀!
学生丁:错。廉颇又没犯罪,为什么他得称自己罪不可赦?而蔺相如怎么能说廉颇应“改过自新”呢?
老师借机启发:同学们认为廉颇“犯罪”了吗?
生1:廉颇虽没有犯罪,但这一切功劳也应是蔺相如的,假如他没有避而不见,廉颇就有机会让蔺相如下不了台,那不就构成犯罪了吗?
生2:可毕竟没碰着,最多也只不过是廉颇脑子里有这个想法,又没有付诸于行动,最多也是犯罪未遂!
生3:如果廉颇是个卑鄙小人,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打定主意与蔺相如过不去,难道非得与蔺相如碰面才可吗?像电视里的*官,早用什么见不得人的*计谋害蔺相如了。这说明廉颇心中还是顾着国家利益的。
这一问题设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前面几个导读题。因为他各方面来认识蔺相如的特点,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与不同角度来立体地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所以他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