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三导”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以《生活中的透镜》为例

2017-02-08 07:45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成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透镜环节微课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潘 飞

“三自三导”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以《生活中的透镜》为例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潘 飞

“三自三导”教学模式是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三自”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自然分材、自信学习、自主发展;“三导”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指预习先导、学案导学、教师主导。“三自三导”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于是笔者在努力尝试将“三自三导”教学模式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下面将以《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这一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笔者采用的是“三自三导”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学生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将学习任务和微课发布到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课下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在课上交流探究成果。之所以这样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每位学生获得相同的任务和学习资源。这节课中,我所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自己制作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并找出其成像的规律。但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前自学环节中所完成的任务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将三个都制作出来,而有的学生只能够制作一个出来;有的完整找到他们的成像规律,有的只能找到很少的规律。通过这一环节和课前测试,能够很自然的将学生掌握程度区分开。这个环节并不是枯燥的作业型导学,而是实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兴趣去完成,对于自己完成的实验,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也会令他们有自信。课上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很清楚明白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得以自主发展。

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学习微课,发布学习任务→(二)情景引入→(三)课前测试→(四)课堂探究→(五)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

在这七个教学环节中,其中第一个教学环节——“学习微课,发布学习任务”是在课前完成。这一环节中将学习任务通过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给学生,在微课中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机,并诱导学生发现其成像规律。鼓励学生制作简易投影仪和放大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按照老师拍摄的微课提示,成功制作成了模型照相机并且能够成像,为这节课的重点——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埋下了伏笔,并且学生感受非常直观。能力稍强的部分同学按照老师的提示还成功制作了自制迷你投影仪和简易放大镜。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的,学生很有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知识点的形成。这一个环节是体现我校“三自三导”教学模式中的的预习先导、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能体现学生的自信学习、自主发展。

第二个环节到第七个环节是在课堂上完成。“情景引入”中,我引用了一条微博,学生非常好奇,并告诉同学们学习完这节课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之后并没有直接进行新课的探究,而是增加了一个“课前测试”环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一套课前测试题,用来反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的情况。针对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学生课前测试的情况,反应出学生对于三种仪器成像的情况掌握得较好,课堂上就可以不用过多的讲解。而对于出现三种仪器成像时动态变化的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的高,说明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学生的难点,需要多花时间突破。这一环节中,达到了“三自”中的学生自然分材的作用。在了解了学生课前自学掌握情况后才是进入“课堂探究”环节。通过问题和网页上的资料引诱学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说出了三种仪器的成像特点。由于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学生们自己制作的简易模型,成像特点显而易见,学生在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也特别有成就感。通过以上这种形式,完成了本节课中的重点——三种仪器成像的特点。

对于课前测试中,学生没有掌握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在这里我让学生将模型照相机靠近物体,学生会发现像变模糊了,如何调才能使像清晰的出现在光屏上。学生亲手操作,获得了感性上的认识。在学习平台中嵌入了利用Flash制作的动态光路图,从理性上解释了原因。为什么凸透镜会成不同的像,让学生完成光路图,并发现成像的原因。顺势得出实像和虚像的概念,与前面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进行对比。加深印象。随后是“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提问让学生解释微博中的现象。随后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类似与一个小游戏,必须将三种仪器成像规律全部填写正确才能得到鼓励。大多数同学一次并不能全部将成像规律全部写对,计算机会判断错误的空,让学生再次思考,直至全部写对。学生直接在电脑上答题可以检测到每一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小结完成后,再次利用平台,让学生完成一套课后检测题,老师可以从后台直接得到学生的答题情况。通过这一套检测题,发现同学们对于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达到了教学目标。最后是“教师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老师评价本节课学生表现(从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在作业的布置上,是将下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习任务和微课发布到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课下完成。

以上是我对于这一节课的处理方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强大功能,体现了“三自三导”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本节课首先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将自己制作的微课和这节课的任务清单发布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视频,并且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清单上的内容。由于微视频和布置的任务对于枯燥的作业更有吸引力,所以学生更愿意在课下按要求完成。在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完成一套课前测试题,目的是用来检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测试题通过问卷星制作,可以快速的统计出学生完成测试题的情况。反馈及时,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这节课中对于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的教学由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很难将变化的过程展现清楚,往往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通过Flash动画,可以很形象地将这种变化清晰的呈现出来。这节课的总结也完全交了学生自己完成,在网页中嵌入了一个由Flash编写的表格,学生自己完成表格内容,并由计算机自动评判,完成了区别三种仪器成像特点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完成一套课后检测题,及时反馈课堂完成效果。

这节课具体体现了“三自三导”教学模式的以下特点:①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敢思、敢疑、敢问”,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形成”勤学、自信、求知、创新”的良好学风。②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学习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配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旨在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物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其实,这样处理也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教材观,实现从物理课堂教学到物理课程学习的转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同时体现“三自三导”中学生的自然分材、自信学习、自主发展以及教师的预习先导、学案导学、教师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但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首先,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比如应该通过完成课前任务的情况实现自然分材,但在发布任务清单之后,特别是有些任务是需要动手实验完成的,有少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完成。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最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文化。其次,为了实现预习先导,对教师而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设计问题,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最后,课堂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只是最大化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实质上是数字化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优势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学习。它不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透镜环节微课
“透镜”知识巩固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拓展
“透镜”知识巩固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巩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