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本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2017-02-07 00:41袁敏
文理导航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袁敏

【摘 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往往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单要传授语文学科知识,也要结合语文课文中相应的内容,对学生渗透“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爱”、“表达爱”、“感悟爱”,让语文课堂在“爱”的教育中开花结果,完善学生的思想素养,让学生在一篇篇文章中潜移默化,感受人间的挚爱亲情。

【关键词】语文课堂;理解爱;表达爱;践行爱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向社会发出的呼号。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无私养育,老师的谆谆教诲,朋友的悉心关爱,让学生们沐浴在阳光之中,他们应该感到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快乐。然而,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对此却是无动于衷。这也许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网络时代、高科技的东西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再加上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着优裕的家庭环境,享受着较好的学习条件,独生子女的通病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显现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作家作品中所流露的“爱”的箴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爱

语言从古至今一直反映着人类的生活,凝聚着生命力和爱,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把学生领入到充满神奇和美妙的语言氛围中来,帮助他们寻找充满爱的世界。经典的文学作品对爱的表现是深刻的,文学家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爱融入了作品,用语言表达出来,凝聚着生命的美。

所谓文以载道,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无不渗透着作家深切的感受。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我车站买橘的行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作者正是抓住了父亲攀登月台的不易和将父亲放置

(下转第11页)

(上接第10页)

在“祸不单行”的生活背景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在《人琴俱亡》中,面对子敬先亡,子猷从“了不悲、都不哭”到后来的“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范文,在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上比比兼是:如《甜甜的泥土》抒写了母子情深;《木兰诗》则借替父从军的木兰,展现了女儿对父亲的孝敬;《父母的心》更是通过各种巧合谱写了人间大爱。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佳作让一曲曲挚爱亲情在学生心间传唱。

二、利用课堂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爱

“文品”就是“人品”。“文如其人”。要写出上乘之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不难想象,一个丝毫不爱自己祖国的人,是不可能高歌《祖国啊,母亲》。范仲淹如果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不可能写出千古佳作《岳阳楼记》。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爱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亲人的付出,呼唤真情;多关注社会的热点,惩恶扬善;写一些富有浓郁时代气息、饱含爱意的文章。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敬爱长辈,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使命感,使“爱”不断延伸并且提升,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心。将“文”与“道”两方面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平时教育的点滴,让学生徜徉在作家作品“爱”的长河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许是学生平时忽视的一个小小地举动,也许是一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琐事,但细节却感人至深,但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可以以小见大,在平淡中流露真情。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我组织班级开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活动。要求学生亲身实践一次感恩行动,讲述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我告诉同学,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极好的表达对父母之爱、感恩社会的机会。爱心需要呼吁,爱心需要培养,爱心更需要生根发芽。

三、利用现实情境鼓励学生践行爱

爱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在于爱是一曲流动的乐章,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课堂的延伸,让学生理解和表达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践行爱,将一份份爱心传递给他人,为社会正能量提供自己的一份力。

在教完《柳叶儿》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去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做一两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家人的反应,就是要让他们去体验长辈的辛劳,表达自己的孝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自体验,进一步深化认识,慢慢地由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习惯。学生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和无私,也感受到为人付出的快乐,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幸福。

四、让“爱”成为习惯,丰满学生人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反映了人们对教师持有一份天然的爱的瞩望。只有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真正理解,才能使他们的心中荡漾出悠悠的情,深深的爱。让“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实现“文以载道”的目标,也使语文课更加灵动。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篇篇、一段段、一句句充斥着“爱”的文字中,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努力去塑造一颗颗饱满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理解爱、表达爱、践行爱,让爱伴随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忠.爱与教育精神[J].中国教师,2008(21)

[2]葛军旗.充满爱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8(06)

(常熟市淼泉中学,江苏 常熟 2155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探究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让语文课堂步入自然自由新境界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